从消费升级的含义谈促进消费升级的举措
2020.9.6
一、含义描述
1、消费升级从单个消费者视角,可以理解为:消费结构升级(例如,食物从填饱肚子升为讲究营养、从物质餐饮走向文化餐饮;衣食住行用休闲从温饱衣食住为主升为小康型甚至享受型住用行乃至休闲刺激消费为主,服务符号消费越来越大于能量物质消费,等等)、消费品质升级(例如,衣食更有品味,电视更清晰,出行更便捷,网速与网上内容更快更丰富,等等)、消费安全感升级~更放心更贴心(如质量安全更有保障、消费品更个性化、商家服务更有爱心,更能预防消费者间的疫情传染,等)、消费效益提升(即,同样时间同样货币支出可以获得更多更好的效用满足,这依赖于工艺创新为老产品降低了成本以及产品创新---消费新产品新服务占比提升、制度创新,等),等等。
2、消费升级从消费者群体视角,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价格面前更加机会平等(非价格歧视~如性别、身份上同样的钱不能同等购物~逐渐消解)、社会的消费支出基尼系数闲暇消费基尼系数缩小,城乡消费差别缩小,等等。
3、从与生产的关系上可以理解为:能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多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如社会公共卫生危机防控力更强、健康消费文教消费不断增强、能为社会和谐提供更高素养的居民、消费者能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绿色消费意愿/能为“垃圾”资源化提供更多便利,消费者从被动接受生产物更多主动参与生产(含产品的研发设计)甚至主动引导生产,等等。
4、从消费业态(技术经济特征)看,可以理解为:消费者更加自主自立(按自己的意愿去消费)、商品消费比重提升(与城市化进城对应)、付费与消费感知更贴近(与服务业比重上升对应~物品消费往往付费在前、服务消费往往付费在后)、电子付费日益普遍(与信息技术普及对应)、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信息不对称的消解机制日新月异(消解这个不对称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大<如,商品从原料到加工运输到消费全过程溯源监测的技术开发使用/流程再造的费用>~可能会远远超过物流成本),信用消费发展(与社保健全导致的未来安全感增强、个人信用体系健全对应),等等。
二、举措思考
(一)做实消费者权益保障。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34条规定了消费者权益争议的五种解决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构仲裁以及向法院起诉。因此,对应的工作机构与工作人员,应当加强作风纪律与素质建设。
此外,最重要的消费者权益是消费者对自己消费决策拥有充分的权利并承担自主决策的风险、对自有消费品拥有完整产权:
第一,消费上的权/责、收益/风险要对等对称,你是工作赚钱还是休闲、是储蓄投资还是消费购物、购物篮里是服务多还是物品多等等,你自由自主选择了,你获得了其权益就得承担其义务与风险~不能你自己高息投资了亏损后又抱怨自己生活困难(如,明知道抽烟有害健康、烟鬼得了肺病又去找烟草公司理赔);
第二,自己的钱能自己自由自主地花,但如果地方保护政策规定只能买本地产品~如某地曾规定公务员只能消费本地啤酒、如以前的汽车“4S”店各自高壁垒,这种国内市场内的消费壁垒消费“玻璃门”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
第三,提升消费民主水平、谨防用户“被消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作为最终的用户时应当具有对消费决策的参与权、知情权、意见反馈权、“质保权”以及延伸服务享受权等等,如果最终用户对消费品的购置、处置、信息沟通、费用结算、质损赔偿等等被权力、风俗、规则等侵凌~消费采购决策货币支付(如买茶叶)权利是单位领导、消费品功能残次的后果(茶叶农药残留超标)是员工承受,那么,消费者权益是不健康不健全的;
第四,健全消费者对已经购买的耐用消费品的产权完整性,例如,农村住房的处置因为宅基地集体所有属性,购置用户实际上对房屋的处置受到了诸多掣肘,这样严重影响农二代三代在城市的住房消费升级的动力、也严重影响社会资本对农村投资的长期利益保障,如旧汽车的年检、回收等政策也影响汽车消费升级,城郊与土地划拨单位的小产权房(只有房产证没有土地证)的处置受限也影响这些住户的房产消费升级,类似例子是否在其他耐用消费上存在我们不太清楚,可见,消费者对消费品的产权缺陷是阻滞消费升级的,这个问题必须引起足够足够重视;等等。此外,健全消费品产权制度,有利于促进耐用消费品以及知识消费品的二级市场(乃至三级市场)的发育发展,从而促进整个社会消费品优化配置、促进各阶层消费升级~底层承接追赶式消费升级、高层时尚创新式消费升级(这个观点也适用于城乡、东西部、大中小城市的区际消费升级的内涵差异定位),等等。
(二)进一步取缔消费特权、开放“特权消费”的市场准入。
政府机关幼儿园、公立医院“老干科”、风景名胜“首长区”、各类“特供”生产、各类不对外营业的“疗养院”等等,凡是依赖特殊身份享受免费或廉价消费高品质商品高品质服务的场所与生产,都应当对外开放,实行同价同酬的市场化改革。应取缔体制性“特权消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与此同时,为避免增加贡献卓越人士的福利损失当将其隐性福利显性化为货币收入补偿。总之,要将过去低工资高福利的最后堡垒实行货币化市场化改革,放开消费市场准入就得将隐性福利显性化、货币化(犹如,前些年将单位公车免费消费改货币化车补)。要下决心趟过这最后一道消费领域的改革深水区。
(三)完善要素市场机会公平性、实现居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效率与公平之良性互动。
要缩小消费支出基尼系数,就必须缩小收入分配基尼系数。为此,必须深化改革,促进要素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促进收入分配的过程公平,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为此,要大力促进自主创业(继续推进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力扶持民营经济发展,对传统基础设施、金融公益事业乃至军工业继续推进市场准入向民营经济社会资本开放的政策)、科技市场化、推进农村土地确权认证实现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以增加农民土地要素收入)、加强雇员集体协商工资能力和促进金融市场竞争度(提高工资、知识酬劳、实体经济利润对资本利息的相对收入),规范各类投资市场鼓励价值投资、严控有害套利投机(如老鼠仓、庞氏骗局、信用造假等),等等。
(四)刺激民间消费(尤其是提升人力资本消费),压缩非生产性“公共”消费。
民间私人消费可以划分为人力资源消费(劳动力再生产)与纯享受纯炫耀纯刺激性消费(如,吃看口味奇不奇、买看价格贵不贵、玩看刺激险不险),而公共消费(以财政收入来支付的消费)可以划分为生产性消费(为未来消费带来效用的支出,如公共消费设施改善~如过去的铁公基现在“新基建”、公共卫生投入、基础教育支出、基础研究支出、有益于大众身心健康的社区街道文体设施与主题公园、图书馆科技馆,等等)与非生产性消费(仅仅满足当下当地需求不具有长期意义公众价值的消费支出,如机关餐饮、集体娱乐、公费旅游、奢侈品纪念品发放、办公用家具添置、办公室精装修、公园式单位建设等等仅为机关事业单位国企人员内部受益且具有隐性福利和身份画像意义的消费支出)。当然,实际生活上,民间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各自的两个子类有时是混合难分的。不过,公共消费的两个子类基本上还是可以识别开来的。促进人力资本消费、压缩非生产性公共消费,一则有利于积累经济增长后劲、二则有利于消费公平、三则有利于健全消费软硬环境基础。促进人力资本消费首要任务是医改要保证药品市场不出现“管制俘虏”(如:进口垄断、药价高企等等问题)、基本医疗服务要“义务制”,其次是促进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与不留缺口~宁肯剩余也不短缺,等等。
(五)激发和促进收入中高层人士的具有收入再分配功能的消费,增强收入下底层的消费能力。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说过一个事,拥有百万良田的大地主,因着奢侈消费(如雇佣仆人、看大戏、修豪宅、养小老婆、追时尚等)最后会把粮食“按需”分到各家各户~比一个出于善心的人分粮食到居民家庭还“公平”。受这个例子的启发,我提出了富人收入再分配型消费的概念。目前我国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尼系数较大、收入两极差距大(据说银行存款的80%掌握在不足20%的人手上)。因此,刺激富人的收入再分配消费,是提升收入底层消费能力的必要举措。当然,有人举张干脆直接“均贫富”~这个措施,我认为不可行:第一、违背现有法律及国际惯例,第二、打击致富动力,第三、不利于创新(因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都是现有消费饱和的富人,没有富人对新奇消费的追求,创新的需求刺激将大大削弱)。当然,对那些不合法、不合理(没有贡献只有索取、贡献小收入高)的收入当然需要通过严格执法、收入分配改革予以减除以实现按要素贡献分配的原则。
因此,在消费政策消费文化上,应当鼓励有利于促进富人收入再分配型消费的改革和革新。这也有利于促进前述的“底层承接追赶式消费升级、高层时尚创新式消费升级”。
(六)大力发展绿色消费,完善绿色消费的配套条件,促进绿色就业绿色公务绿色创收。
绿色消费简单的说,就是环保节能有益身心健康的消费。但是,我们日常体会到的是:废旧电视回收难、小电器没回收(连维修与零部件更换也没得)、旧电脑回收也少见~年轻人线上销售大有起色(倒是街上常见二手手机回收销售、不知道背后利益机制是什么)、旧衣服有了小区专柜、生活垃圾分类回收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小电池回收很少人做,等等;其次,消费者对绿色认证等辨识不明、缺乏相关知识;企业对建设绿色品牌也缺足够动力。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绿色消费在百姓生活中还基本上是才起步甚至有的地方是空白(农村垃圾就地焚烧很普遍)。这种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的不足其实也是我们的发展机遇。例如,建立健全废旧消费品回收处置产业链,加强消费者绿色教育,建立街道村级绿色消费公共服务,发力促进小家电、智能家具维修服务,打击假冒伪劣节能品牌,加强生产者绿色服务业,完善绿色消费利益激励机制,等等,这些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发展绿色消费能大大促进绿色就业、促进绿色创业。此外,促进线上文化艺术娱乐消费~尤其内容电商刺激下的免费消费,也是能耗底效用大的绿色消费。再比如,共享式家居自驾等新业态郊游驴友消费,也是低支出高满足绿色消费。
(七)抓产品创新,促消费升级。
前几年的供给侧改革中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其实,落脚点都是产品创新,有了新产品、投资就有新方向、“三去”后的劳动力就有了新就业、短板其实就是核心高科技产品创新能力缺乏、降成本(其中地方政务公共治理的改善对企业降低公关成本、腐败成本、降低商务活动中违约交易成本尤为关键)就是提高吸引人才、吸引民资外资的最大卖点,有了就业有了新产品销售,收入也有了市场也有了,一切都会走向良性发展。因此,新产品消费、新服务消费就是消费升级的最好立足点。
(八)其他。例如,发展年轻老年人就业创业、提升老年人消费能力,发展网上社区交际学习廉价高乐消费,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空间发展碎片化空间消费经济(如夜市经济、屋顶经济、路摊地摊经济、社区便民经济,等),用好二胎机遇促进月嫂、家政、幼教等“新生儿”消费经济,全方位发力促进农村发展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的“亲子教育补课、启蒙”消费经济,通过完善个人消费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住房租赁安全保障等提振消费者信心,大力促进全民健康教育、卫生学习、体育运动等“健康”消费,促进民间读书活动、发展社区屏幕板报知识学习,教育机构打造各类丰富免费学习的网络平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