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1-15 13:00:27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不 对称信息理论的开创者是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乔治.阿克洛夫,他因此而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可是他的开创性论文《“柠檬”市场》(在英文中,次品俗称“柠檬”)曾经因为被认为“肤浅”,先后遭到三家权威的经济学刊物拒绝。几经周折,这篇论文才得以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季刊》上发表,立刻引起巨大反响。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一个古老的原理,它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实现要具备如下条件: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 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仅在铸币流通时代存在,在纸币流通中也有。大家都会把肮脏、破损的纸币或者不方便存放的镍币尽快花出去,而留下整齐、干净的货币。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比比皆是。譬如说,平日乘公共汽车或地铁上下班,规矩排队者总是被挤得东倒西歪,几趟车也上不去,而不守次序的人倒常常能够捷足先登,争得座位或抢得时间。最后遵守秩序排队上车的人越来越少,车辆一来,众人都争先恐后,搞得每次乘车如同打仗,苦不堪言。再比如,在有些大锅饭盛行的单位,无论水平高低、努力与否、业绩如何,所获得的待遇和奖励没什么差别,于是,年纪轻、能力强、水平高的就都另谋高就去了,剩下的则是老弱残兵、平庸之辈,敷衍了事。这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再有,官场上的腐败现象如同瘟疫一样蔓延,不贪污受贿损公肥私只能吃苦受穷。而且,在众人皆贪的时候,独善其身者常常被视为异己分子,无处容身,被迫同流合污,否则被排挤出局。最后廉吏越来越少,越来越无法生存。这还是劣币驱逐良币原则在起作用。   “ 劣币驱逐良币”法则的内容和条件即如上述,我们这里再讨论一个相反的法则。譬如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外汇市场,亦即没有任何法律强制干预的市场,在各种货币之间,并没有一定的法定比价存在,而这些货币之间价值各不相同,其中走势坚挺、含金量较高的货币被认为是硬通货,即“良币”;反之,走势疲软的货币被认为是软通货,即“劣币”。在国际贸易当中,人们往往乐意接受硬通货,即“良币”,而不愿意要软通货,即“劣币”。从而优胜劣败,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面。此可谓“格雷欣法则”的反例,也可称为 “反格雷欣法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3:35:55
法律等制度因素刚性的缘故,致使同样合法但在贬值的劣币,必须尽快转手。但当信用崩溃或在长期博弈之下,良币驱逐劣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3:42:17
很简单 生活常识 找到理解的关键点 很容易 良币就相当于 价值高的东西 或者对你很重要的东西 再或者 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 有升值潜力 而劣币就是很烂的东西 你可以把它比喻成垃圾 或者 无用的东西
经济学的假设是理性人 个人利益最大化 当你去买东西 去交换东西 你说你愿意把良币也就是金子 去和对方交换 还是愿意劣币也就是垃圾去交换
    当然你会使用劣币 所以大部分人都有同样的想法 所以大家都用劣币去流通 而良币也就是比喻的金子 都藏在你家里了 成无价之宝了 呵呵 就是劣币驱除良币  也就是 劣币流通 良币在你手上收藏起来 因为它价值高 很明白了吧 再不懂 你over了 不是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4:23:38
打开你的钱包,你会选择用新钱,还是旧钱?
一般都是先把就的用掉。
如果所有的人都是这样想的,
那么,在货币市场上流通的,
就只有旧钱了,
这就是最简单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4:30:07
哦,金融的货币银行学里面也有啊!看看就知道啦!从价值哪儿想就对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4:46:14
嘿嘿  大一的 不太懂  卡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4:48:59
其实LZ查查资料,什么都知道了,而且会更全面更系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5:04:23
信息经济学中,劣币、良币对不同的玩家而言,所展示的信息不同,存在隐瞒信息、隐瞒行为。所以,劣币的生产者利用消费者的无知,以次充好,于是良币因为成本的高昂逐渐在市场竞争中败北,最好市场中只剩下劣币自娱自乐了。典型的例子是旧车市场,多种货币共用的金融或消费市场,以及20多年前的温州礼拜鞋市场,以及当前大学生毕业市场等等,几乎无处不在。

解决之道:信息、制度及其实施过程或执行结果全部公开、公正、公平,消除任何信息屏蔽,消灭信息不完全、信息不透明,一切都在阳光之下,那么劣币、假货、贪官无处可逃、人人皆打;良币、真货、清官货真价实、人人皆颂。那么市场就自动出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5:39:26
良币价值高于劣币,良币被贮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5:58:34
其实这里有一个关键条件,就是官方保证良币与劣币的兑换率,而市场自动形成另一兑换率,这样才会发生劣币驱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6:15:46
在金属货币时代,我们可以俺经典的说法去理解。。但是货币本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起初的偶尔交换到一般价值形态再到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中,一直都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货币发展史本来就是一个相互代替的过程。这还需要从货币的职能为起点来理解,根据不同的智能需求,产生相应的货币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6:46:35
8# sqleaf
这个解释强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02:13
这一话题,一再成为热贴,呵呵。借机也回顾一下,并可回答楼主:
所谓Gresham's Law.
Popularly stated: "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 money." More correctly stated: When a government recognizes more than one kind of money as legal tender, there is a tendency for the legally overvalued money to become the universally used medium of exchange, while the legally undervalued money disappears as a medium of exchang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24:45
恩,了解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30:07
主要是基于理性经纪人的假设去理解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31:30
劣质商品驱除优质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35:04
问题问得好,8楼的答案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40:52
打一瓶酱油  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7:47:10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dverse selectio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8:00:32
我知道这个,但是现在说已经迟了!
还有就是,这个问题还是去图书馆借本书好好巩固一下比较好,不要太依赖网络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8:02:23
两者的兑换比例出现的信息不对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8:11:04
保留更有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8:45:18
我觉得可以看看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8:52:15
the_zkda 发表于 2010-11-14 13:10
LZ,我问你 劣币驱逐良币 是真的吗???
你就这么确定这个理论的正确性,
你觉得过去的商人都是傻子吗?他们不知道劣币和良币的好坏???
商人如果接受劣币 他们难道不会提高价格???
本来2个良币买的商品,如果你用劣币支付 ,我就要收取5个,保证在含金量上它们是相等的,
你看这个逻辑如何??
所以劣币驱逐良币是正确的吗?????
请三思
注意,劣币驱逐良币的前提是复本位制中固定了良币与劣币的比例。
特别是“价值高的货币”不一定是“良币”
关键是“比例”如何规定。
雍正王朝中孙家正提出的“新钱”问题,就是劣币驱逐良币,但是是“铜贵银贱”。即铜钱是良币而银是劣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02:52
以前老师讲过,但忘了。在学习一下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07:49
信息不对称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22:42
劣币驱逐良币  鸟人驱逐能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23:18
6# 太极无极
完全赞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23:56
8楼解释的近乎完美,无话可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24:58
劣币驱逐良币(Bad money drives out good)为16世纪英国伊丽莎白造铸局长提出,也称"格雷欣法则"(Gresham'sLaw),他观察:消费者保留储存成色高的货币(undebase money)(贵金属含量高),使用成色低的货币(debased money)进行市场交易、流通。

  “劣币驱逐良币”是经济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该定律是这样一种历史现象的归纳:在铸币时代,当那些低于法定重量或者成色的铸币——“劣币”进入流通领域之后,人们就倾向于将那些足值货币——“良币”收藏起来。最后,良币将被驱逐,市场上流通的就只剩下劣币了。   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存在的基础。因为如果交易双方对货币的成色或者真伪都十分了解,劣币持有者就很难将手中的劣币用出去,或者,即使能够用出去也只能按照劣币的“实际”而非“法定”价值与对方进行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