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0-11-15 19:26:11
"劣币驱逐良币”说的是铸币流通时代,在银和金同为本位货币的情况下,一国要为金币和银币之间规定价值比率,并按照这一比率无限制地自由买卖金银,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由于金和银本身的价值是变动的,这种金属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与两者兑换比率相对保持不变产生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使复本位制无法实现。比如说当金和银的兑换比率是1:15,当银由于银的开采成本降低而最后其价值降低时,人们就按上述比率用银兑换金,将其贮藏,最后使银充斥于货币流通,排斥了金。如果相反即银的价值上升而金的价值降低,人们就会用金按上述比例兑换银,将银贮藏,流通中就只会是金币。这就是说,实际价值较高的“良币”渐渐为人们所贮存离开流通市场,使得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这一现象最早被英国的财政大臣格雷欣(1533-1603)所发现,故称之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实现要具备如下条件:劣币和良币同时都为法定货币;两种货币有一定法定比率;两种货币的总和必须超过社会所需的货币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36:13
七楼的同学,如果现在你不知道它的实际价值(信息不对称),那么你无法做出判断到底它值不值那么多。那么你就会已那个价格成交。这个关键问题是信息不对称。当明白过来的时候它已快退出流通领域。
    如果说在现在,我们使用货币(强制使用),一般人并不知道它是否升值或贬值。它的票面价格都是一样的。但通货膨胀来临,我们发现缩水了,大家都提价。那么以前认为的货币价值就被放弃了,所以劣币驱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36:37
当市场上有两种货币流通时,例如,一种是含金量足的良币,一种是含金量不足的劣币,这两种货币都是合法的流通货币,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会选择储藏含金量足的良币,使用含金量不足的劣币,这样选择的结果是良币退出货币流通领域,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40:21
和坏人驱逐好人一个道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45:13
信息不对称的结果,导致享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作出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选择。列币驱逐良币导致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需要**进行干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19:56:11
顶起8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0:20:36
8楼的有见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0:22:00
8# sqleaf
合乎情理的选择是努力的员工变得不努力,他们为什么要走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0:25:00
92# randis
笑话,难道这个社会可以将卖家和买家分成两类人么。。。上一分钟你是卖家,下一分钟你就是买家,有什么信息不对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0:46:06
2# 546078189

简单一点而言,就是低质量(伴随着低成本)的物品却占据和高质量同样的收益,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收益,理性人的大量存在,自然使得高质量的产品无所使用,必然任凭劣质品充斥。
而之所以出现此种问题,一方面很可能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柠檬市场的存在;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政策的惯性,比如在金银价格大波动之时,却保持了金银币的兑换比率,使得套现的可能性存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1:23:33
比如说黄金与白银:有市场兑换比例1黄金=3白银和官方的1黄金=2白银,所以人们会选择将手中1黄金按市场兑换成3白银,再用2白银到官方兑换成1黄金,这样手中就多了1白银,这样一直下去,黄金因为价值高就会被人们贮藏下来(货币的贮藏功能),进而黄金退出流通市场——————劣币驱除良币仅发生在金属货币制度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1:32:04
1# zhengtinghua
这呀 ,是金融学的第一堂课学的东西呢
首先货币的职能有一个就是贮藏手段。当劣币出现,即货币不是真正所含有的价值,拥有良币就不愿再在市场上流通,于是良币就被贮藏起来,于是劣币驱逐良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1:32:27
柠檬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2:35:52
在存在大量制度漏洞、缺乏监管的市场经济中,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本身,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市场具有明显的盲目性,在市场中,大家是以经济利益为最根本的目的的,所以只要有利益就会导致大家去驱逐良币,或去驱逐劣币,这就要需要国家有效的宏观调控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2:58:17
拿绿币来说好了,因为黄金的价值预期稳定,绿币持续贬值,虽然名义上其与黄金可以互换,又有谁不把黄金藏起来而先用绿币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3:02:28
双本位制下的东西了,楼主去看看   货币银行学教程  都有的。这个是基本知识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3:31:09
论坛真好,让我不断地接触不知道的知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5 23:38:42
金属货币:劣币驱除良币
纸币:良币驱除劣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6 00:21:20
哈哈…这么多人都回答过了,不过俺要凑凑热闹…这个问题举例说最容易理解:比如一国规定1个金币可以换15个银币,这就是金与银的名义价值比,而市场上,1个金币熔化后所得的金子和16个银币熔化所得的银子价值相等,这就是金与银的实际价值比,那么该国的国民用1个金币熔化成金子,在市场上就可以兑换成16个银币对应的银子,再把银子拿到铸币工厂铸造成16个银币,然后拿出其中的15个又可以换成1个金币,最终净得一个银币,继续将金币熔化,重复上述操作…可以发现,该国的金币在逐渐减少,银币最终将充斥市场。强调一点,不是说金子的单位价值大,银币的单位价值小,金币就是良币,银币就是劣币,劣币良币的区分在于他们的名义价值比与实际价值比的大小关系,而主要看后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1:56:50
6# 太极无极 解释的很好,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02:58
8# sqleaf 谢谢您的解释,很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05:59
12# elsagicky 谢谢,很有帮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09:52
25# rrjj101022 谢谢,很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29:41
31# yhtx99 虽不是学经济的,但怀着一颗对经济的热忱,自学经济,望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36:27
40# 潜潜水 谢谢,引申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41:56
68# xnv 谢谢,分析的很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8 22:46:17
61# xdgaaa 谢谢,很全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0 12:52:5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01:41:35
大多数人目光短浅,只追逐短期利益,哪管死后洪水滔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