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对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针对资源型企业面临的种种问题,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探索资源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着重分析了资源型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动因。
关键词: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联盟;动因分析
资源型企业是指通过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独占,以生产的资源型产品为最终主导产品形态的,在产品价值构成中,自然资源对产品的价值贡献占据主体地位的,依靠资源的消耗形成以资源占有优势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资源型企业对自然资源(在本文中特指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依赖性非常强,而目前其发展过程中却呈现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技术水平低、资源消耗高、浪费现象严重、产品竞争力低等问题。基于此,笔者提出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帮助资源型企业走出困境,多角度分析资源型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动因,探索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一、资源型企业面对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
(一)自然资源正逐步枯竭
我国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快了对资源的消耗速度,而在大多数资源型企业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下,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综合利用率低,资源消耗速度进一步增加,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资源正在逐步枯竭,资源型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二)资源分割现象严重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资源型企业发展地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十分普遍,政策的制约使得资源型企业的组建严重依靠其资源地理位置的分布,行政性的准入管制不允许资源型企业跨地区开发资源,行政拨划在阻碍企业进行生产要素配置的同时也阻碍了企业在不同区域间进行专业化分工,加剧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阻碍了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严重限制了资源型企业的发展。
(三)技术水平低
资源型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不仅取决于对自然资源的占有优势,还集中体现在资源型企业的技术创新方面。目前,国外的资源型企业已广泛采用了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的先进的机械设备,而国内大多数资源型企业虽已越来越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但是步伐仍显缓慢,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由于缺乏完善的技术开发与创新机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研发与技术成果转化衔接不紧密,资源开采、加工利用的技术水平不高,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
二、资源型企业实施战略联盟的动因分析
日益严峻的发展困境对资源型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资源型企业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而战略联盟的实施势必会为资源型企业指明方向,更好地帮助资源型企业走出发展困境。
(一)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对资源型企业来讲,拥有和控制了资源就相当于控制了市场,然而,企业所依赖的自然资源是稀缺的、不可再生的,同时也是不均衡的。资源型企业通过建立战略联盟,一方面,可以使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有限的自然资源,实现所依赖自然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另一方面,面对这些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终将枯竭的威胁,企业为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寻找可替代资源。建立战略联盟可以使企业更广泛地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目标资源,拓宽原料供应渠道,从而延长企业的寿命。除此之外,企业是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不仅指其所依赖的自然资源,还包括资本、知识、技术等其他可控要素。由于受到企业自身技术实力、资金、信息等因素的制约,企业对这些资源的拥有往往是有限的,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可以实现资源的互补和共享,使资源型企业获得其他企业拥有的对本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有价值的资源。
(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培养和提高资源型企业核心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力的主要途径。针对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资源勘探、开采、加工利用的技术含量低的现状,战略联盟成为其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把资源型企业的技术推向高度技术化和复杂化,技术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产品创新的时间不断缩短。企业在充分利用和改进原有核心技术的同时,必须不断创新拓展新的技术领域。然而,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设计有众多环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单个企业往往很难拥有足够的技术力量去开发每一项相关技术,高昂的技术创新开发费用也给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单个企业难以独立支付。战略联盟可以整合联盟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发挥学习效应,促进联盟内成员技术、知识的融合和共享,加快企业技术创新的步伐,提高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分散科技创新的风险。
(三)避免无序、过度竞争
国内资源型企业数量众多,而资源型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结构不合理,众多中小企业靠少投入、低成本,通过价格战、资源战等方式参与市场竞争,而相应的企业退出壁垒较高,使得不符合经济规模、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难以退出,造成市场上出现了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不仅大大浪费了有限的稀缺自然资源,给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也降低了企业各自的盈利水平,损害了企业的整体利益,限制了企业采取大规模、高效率的集约化生产方式。而通过结成战略联盟,企业间加强合作和交流,在产量制定、营销策略、市场拓展等方面统一步调,有效地影响市场供求及价格,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联盟企业共同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减少由于过度竞争所带来的巨大浪费,提高产业的整体效率,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实现多元化发展
资源型企业是依赖自然资源生存和发展的,而这些资源终将面临枯竭和耗尽,因此,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将会是资源型企业长远发展所面临的必然选择。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实现资源型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可以很好地降低多元化带来的风险。对实施相关多元化的企业,战略联盟可以帮助其通过联盟成员的相关技术、设备、知识等资源整合,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对进行非相关多元化的企业,战略联盟是其迅速进入新市场或其他领域的有效途径。通过与其他行业的优势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可以充分利用其人才和技术,消除进入新行业的障碍,摆脱自身资源、能力、技术等诸多条件的限制,大大降低市场进入成本和风险,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共担成本和风险
资源型企业由于受自身能力、信息的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在研发资源开采技术以及进入新市场时往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通过战略联盟,企业间可以建立较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扩大信息渠道的密度和速度,减少签约及信息搜寻等成本;战略联盟建立在企业间彼此信任的基础上,这种相互信任和承诺也可以减少各种履约风险,即便在交易过程中产生冲突,联盟伙伴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也可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从而避免无休止的“讨价还价”。在全球化市场的经营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全球范围内的各种风险,如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等等,而战略联盟则可以为企业降低这些风险。
(六)突破进入壁垒
对专有技术、重要资源、销售渠道和市场、最佳地理位置、主要原料来源的占有,使资源型行业中的原有企业获得了成本优势,对那些产量低、成本高的新进入者造成很大的进入障碍,另外,资源型企业的经营运作需要大量资金,风险较大,限制了新企业的进入。此外,因体制、机制问题和地方**利益关系等原因,针对资源型企业的地方行政垄断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较为普遍。如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限制本地商品、原材料及技术流向外地市场,审批程序复杂繁琐,额外收费或实行不同的税费标准,实行不同于本地企业的价格限制等。而通过组建战略联盟可以很好地规避、突破进入壁垒的限制,成功进入当地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明政,方思敏。我国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分析[J].理论月刊,2008,(4):170-172.
[2] 刘传庚,崔焕金。矿产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政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06,(6):67-70.
[3] Das,T K &Teng,B S. 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 [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0,(26):31-61.
[4] 史占中。企业战略联盟[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 赵春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李世英。市场进入壁垒、进入管制与中国产业的行政垄断[J].财经科学,2005,(2):111-116.
作者:于璐 张霜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