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首先爱上的是一个影子!
首先,我们内心有一个或清晰或模糊的关于恋人的形象,然后我们在现实中碰到他,他部分或全部符合我们内心的那个形象,于是我们便狂热地、痴迷地爱上了他或她。内心的那个形象(阿尼玛或阿尼姆斯),一般来说,在这个形象中包含着父母的影子,它往往是以父母为蓝本,然后在与异性交往中添砖加瓦逐渐完善。此外,它还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补偿,比如我们所欠缺的性格特点。那么爱情其实是这样发生的:1.自小到大的生活经历中逐步完善心中的阿尼玛或阿尼姆斯的形象。2.遇到现实中的某个人,内心形象投射到他身上。3.交往并追求促使另一方也开始投射。这样看来,参与并决定恋爱的是每个人心中关于异性的美好想象的那个原型,心理学把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恋爱称呼为内在伴侣,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皮革马利翁用雕刻刀刻画了一个心目中的女郎,并最终爱上了她。我国小说家沈从文说:爱情像一朵半开的花,半开的花,芳香已有,想象犹存!爱情通常开始于积极的投射,双方都把自己关于异性的理想意象如阿尼玛或阿尼姆斯投射到对方身上。而在婚姻中,双方可能发生对立,会将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原型的消极面投射到对方身上,导致爱情的终结。荣格在“婚姻作为一种心理的关系”一文中指出,婚姻的选择就是自性化过程的一部分,爱情和婚姻的发展是一个自性化的过程,自性化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完善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