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社科院发布研究报告认为,维持原有的投资结构不变,在中国发展一个规模较大的欧洲美元债市场,是吸收不断涌入的境外热钱有效方式。这个“热钱池”以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产品为主,包括美元计价的外国**债券、外国公司票据、中国公司发行的票据。报告指出,中国央行面临的“热钱”冲销压力来自于不合理的外汇储备管理体制,以及中国对外投资渠道的不畅通。在继续执行资本账户管制的情况下,如要缓解中央银行的这种压力,关键是要把冲销规模下调,同时断开外汇资产积累和人民币发行之间的联系。报告认为,国内企业发行美元中期票据已经有了相应的经验,下一步应研究如何进一步推广。此外,要建立真正有效的“热钱池”,还需要监管层对资本账户管理制度进行调整,比如,如何引入外国**、公司到中国发行美元计价的固定收益产品等,都需要进行制度调整。报告强调,还需要形成两道防火墙,一是在国内的欧洲美元债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形成防火墙,防止在中国筹集的资金回流到中国,同时也要防止国际金融市场上的游资进入欧洲美元债市场。二是在欧洲美元市场与国内的人民币流通之间形成防火墙,只有国内居民和企业购汇、外汇储备增加这两部分才允许进入兑换市场,要彻底切断外汇资产积累与国内人民币流动之间的同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