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度相对指标又称“强度相对数”,就是在同一地区或单位内,两个性质不同而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对比得出的相对数,是用来分析不同事物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的综合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总量指标值
例:我国土地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总数为129533万人,则:
人均占地面积=土地面积总量/人口总量=960/129533=74.11(平方公里/人)
又如,以铁路(公路)长度与土地面积对比,可以得出铁路(公路)密度。这些强度相对指标都是用来反映现象的密集程度或普遍程度。
利用强度相对数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时,广泛采用人均产量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例如,按全国人口数计算的人均钢产量、人均粮食产量等,这种强度相对指标的数值越大,表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实力越强。
由于强度相对数是两个性质不同但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之比,所以在多数情况下,是由分子与分母原有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表示的,如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人均钢产量用吨/人等等。但有少数的强度相对指标因其分子与分母的计量单位相同,可以用千分数或百分数表示其指标数值。例如: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内死亡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年内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