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尽管经历了非洲猪瘟疫情,2019年我国猪肉产量依然高达达4255万吨。而屠宰企业以赚取生猪与猪价之间的价差为盈利来源,盈利能力与猪周期反向波动。
相比于上游的养殖行业而言,我国生猪养殖散户比例较高,给大量的中小型屠宰场留下的巨大的市场空间。
而我国猪肉价格周期变化时间短且上游产能调整速度快,养殖产能进入和退出的惯性小,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猪价保持高位运行的时间偏短,下游屠宰肉制品产能进入退出迅速,屠宰企业长时间亏损的可能性很小,因此行业整合较为缓慢。
目前,我国认证的屠宰企业约1.5万家,其中年屠宰能力在50万头以上的大型屠宰企业2000家,而规模以上定点屠宰量仅占全国屠宰量的34.7%。
之所以说屠宰行业与养殖行业呈现逆周期变动的趋势,主要原因在于当猪价上涨时,处于产业链上游的生猪价格先上涨,猪肉价滞后上涨,且由于终端需求稳定畜禽肉替代,猪价上涨幅度将低于生猪价幅度。
因此,当猪价进入上行区间,生猪-猪价之间的价差会缩小,降低屠宰企业的利润空间,猪价下行则增厚屠宰企业的利润空间。
另外由于猪肉价格波动频繁,因此部分大型屠宰企业可以在赚价差外可通过淡储旺销、产销区调运、进口猪肉分别赚取季度价差、区域价差以及国际价差。
未来屠宰行业经历中短期调整之后有望面临发展机遇。
一方面,大量落后屠宰产能遭受淘汰,不规范的屠宰场和私屠乱宰的屠宰散户大幅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的消退,且猪肉价格长期处于高位,屠宰市场的总量将触底回升,考虑到春节期间屠宰的刚性需求,屠宰行业最早2020年年底就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
2020年上半年我国生猪存栏量回升至3.4亿头,表明养殖行业的信心正在逐步恢复,有望带动屠宰业未来实现增长。
而此次猪肉价格的高位维持时间较长,养殖行业产能有望在规模产能扩张的带动下大幅恢复,而规模养殖企业的养殖惯性比散户大,很难及时削减产能,未来猪肉价格的下行期或将延长,提高了屠宰行业的盈利空间。
注:本文资料来历于互联网揭露途径,内容由好牛优配传播分享,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联络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