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王平在2006-6-26 13:29:00的发言:
首先要请问您,您是从方面看出利润率没有持续下降的,(有资料的话可以介绍给我),对于你所说的工人阶级的生存水平的提高,您考虑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与现在的资本家的生存水平比较一下,不要与以前的经济水平比了,那么比的话就没有作用了,经济始终是进步的,如果工人的生存水平一点都没有改变,会不出现大规模的斗争吗,再有你是怎么得出社会主义是乌托邦的,只要社会会进步,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以革命的形式解决,而解决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最后觉得我觉得有些意思就是,什么叫经济周期和偶尔发生的大规模的萧条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那些西方经济学家研究经济周期就没有意义了,您的四点理由都太有问题了?
1.从“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边干边学”模型,卢卡斯的“新增长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的积累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如果单纯是物质资本的积累,利润率当然是逐渐下降,但是涉及到人力资本,知识的积累而言,至少可以使资本的利润率保持不变。在美国的左派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John Roemer的关于利润率下降的问题的论文中,概括了置言信雄(约翰.罗默,置言信雄两人,如果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知道此二人)的观点:在一个资本家采用成本-节约创新的经济中,只要实际工资保持不变,利润率将永远不会下降。在罗默的模型中,他假设资本家对于一种新技术的经济寿命有着理性预期。然而,如果固定资本在经济上比预期时间更早地被废弃了,那么由于技术变革的速度很快,利润率就会下降。不断提高的实际工资是利润率下降的另一个途径。因而,资本主义是否会倾向于经历一种下降的利润率问题,包含着实际工资与技术变革之间的联系,以及资本家是否是缺乏远见的。
2.如果你把工人和资本家的收入相比而言的差距拿出来讨论,你也要分析一下各自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相比较一下,看看脱离这些对工人进行“剥削”的资本家,或者工人自己决策生产,或者单独成立一个企业,看看后果如何,如果在竞争中是遭受失败的命运,那么就不要说什么所谓的“剥削”了。事实上,现在关于劳资纠纷的“剥削”的定义,按照约翰.罗默的看法,是以经济最优区定义的,而并非根据劳动价值论。资本家和工人的知识结构存在差异,真正的企业家才能不是人人都有的。在市场秩序当中,往往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是一些从周围的环境中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能力偏弱的人群。即使是再进步的经济时代,也是如此。
3.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非根本动力,只有能有一种更先进的生产力的出现,阶级斗争才有效果,否则和"农民起义'没有根本区别。
4.至于社会主义是乌托邦的原因: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构想”是一种个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相统一的社会。强调的是资本同化,而现在的社会普遍存在的是资本异化。而在市场秩序条件下,由于每个人的“无知的内幕”,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不同,因此,资本异化是一种必然的后果。而且市场最基本的作用在于:1.能够实现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分工。2.能够收集到分散的知识,尤其是一些“隐性知识”。3.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4.在市场秩序条件下,才能不断的实现各种创新。除非你认为“市场”能够被取代,否则就不要谈“社会主义”的实现,当然,这种社会主义是指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广义上的“社会主义”是以费边社会主义思想(LS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所倡导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不过这种社会仍然是以私有产权为基础,只不过在收入再分配原则上,倾向于“罗尔斯标准”。
5.“只要社会会进步,资本主义内在的基本矛盾必然以革命的形式解决,而解决的主体就是无产阶级,”,这是对于历史决定论的滥用。资本主义内在的所谓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私有制。但是如果不取消市场的存在,私有制是永恒的。即使是所谓的"公有制(国有制)在产权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私有产权。
6.由于“无知的内幕”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的存在,经济周期是不可避免的,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创新都无法避免。但是有缺陷并不代表可以被取代。即使“市场'被取缔,不确定性也不会因此而消失。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的社会。
7.不存在什么所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市场就是一种自发的秩序。千万不要把国有企业误认为是“全民所有制”,还有政府的干预要慎重,政府的不恰当干预会导致腐败的盛行,扭曲资源配置。至于国有企业代表人民的利益一说,纯属瞎扯。至于国有企业什么作用,看看Stiglitz的作品就可以了解,而且公共物品,基础设施是否一定要国有企业来生产,这倒不是一定的,政府主要是直接提供,而不一定是直接生产。
你的论述有点情绪化,而且问题漏洞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