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正在疯转范老的博文“逃离,也算是一种劝谏”,讨论也很是热烈。我觉得很不能忍受的是,范老在博文中所指出的问题没有任何的正面回应。反而对范老的诋毁却又不期而至。我伟大的母校中南大,范老师已经被你们逼走了,或者你们说是范老师自己出走了也好。你作为“五大财经”和“五院四系”的结合,你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一份胸襟和坦荡么。一个曾经、现在、以后都会是中国法制史的领军人物,一个对中南法史做了那么多贡献的人,你非得把别人的心彻底搞冷,甚至把别人搞臭您才心满意足么。就算浓情那些有的没有的马甲,是私人行为。但是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土壤,会滋生出那么多的千奇百怪。 我最无法忍受的是那几个新注册的ID,所谓的老师。以前怎么不见你在浓情上发表您的高论。当范老在浓情上发一个又一个发人深省的精华帖的时候。我想请问你们在哪。你注册一个浓情ID的意义就是为了来攻击诋毁范老的么,那起码我这样的浓民就不欢迎你。 上个学期华科大的根叔毕业演讲,很多人都很追捧。当时我一个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法的同学和我说起的时候,我把范忠信老师的那篇毕业演讲“在剧变的世道我们如何自持”发给她了。看完我那个同学说,不愧是有底蕴的政法学院,果然不一样。可惜的是也只有范老的这篇演讲可以衬一下这个老政法的底蕴。 我不是法科学子。在中南大有限的讲座里,我听的最多的讲座却是法学的。第一场讲座也是法学的。07年文泰321,当年懵懵懂懂的我只是高中看“南风窗”的时候,听过贺卫方的大名。去了以后才知道原来我们学校也有范老师这样的一位老师。还记得当初讲座开始前,做我边上的一位师兄和我大谈政法的历史,我才知道原来政法也那么辉煌过。当初那个师兄说到张明楷、徐国栋等老师出走时候的叹息,现在还历历在目。虽然可能那个师兄也只是听别人复述这些大师的风采,但是依然有那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遗憾吧。或许从明年起这份遗憾里又要多一个范老师了。 我一直就在想如果我们学校的每个博导,每个教授。都像范老师这样每个学期都开一次讲座,还不用说去给本科生上课这样的粗活。那我们中南学子精神世界是不是会更为丰富。如果没有范老,那我大学听的讲座会少很多。现在都还记得大一时候去文澜听范老师关于台湾选举的讲座,人太多,在最后,踮着脚听完了整个讲座。或许也只会有这一次了。 很多人说范老走了,中南没落了。其实没落不没落不确定。但确定的是中南已经越来越平庸了。范老一走,中南已无法学名家。是的,有人会说还有谁谁谁,虽然法学的很多有名的老师我都很尊敬。但很多有时候更多的是政治家。我不知道我们在中南大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以后,会以怎样的一种精神气质面对这个社会。范老这种老师多了,起码我们还会多一种骨气、贵气,看看热血就知道了。但以后呢,谁知道。 盗用一句台词,“很多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真的是很多东西。 PS.还有一点遗憾就是,原来准备毕业的时候找范老师签名合影的(虽然很难很难)。不过现在,,以后争取去杭州吧。范老师虽然从没有教过我,但是尊敬很多时候是发自内心的,而且很多时候不止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