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2421 5
2010-11-21
第一,人民大学的报告数据来源以及结论的标准是什么,又是否可信?
第二,中国房地场市场下跌20%,如果没有记错潘石迄七月份的时候说年底会有下降,谢国忠说最近两年会崩溃。
但是,各地区的数据表明松动基本没有,倒是上涨此起彼伏,中央有连续的强硬的措施,但是开发商倚仗ZF背书而毫无悔意,中国的流动性问题可以说才刚刚表现得突出。一方面源于08年的大规模经济刺激,另一方面是积累加速的外汇。如此的流动性不解决何以预示房地场市场的下跌。
如果真要下跌,首当其冲的指标是资本市场
如果沪深指数维持现有水平,就不大可能有大规模的降价。
资本就像水中的泡泡,他总有浮起的时候,如果没有足够的外部压强,他会毫不犹豫的冲出来,而且速度是飞快的。
所以结论应该是,难以预测。虽然我也很不愿意看到这点...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学者专栏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67020&page=1&from^^uid=41810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1 22:24:34
房子就是一种投资品,目前游资泛滥,又通货膨胀,没有别的渠道,房子价格会降才怪了呢。但是如果真的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消费者信心崩溃等等原因一起作用,导致房价下跌,那就会进一步导致投资外逃,只降20%也是不可能的。

再说中国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情况也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嘛。

个人倒是真诚的希望明年这个时候降幅真的是20%,那说明中国经济又有希望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1 22:57:50
我们这一代为了房子而拼搏的人,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房子成为“不可承受之重”。最愿意自己除了有个安稳的家还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中国房地产不能硬着地这是**的底线,因为和房地产市场联系的并不仅仅是人们抱怨的投机和暴利(当然也并不见得暴利,只是寻租和投机为人所诟病),还有长而巨大的产业链。房地产市场的突然变化是任何经济体都不能消化的,美国不例外而中国更不可能独善其身。日本90年代的经济萧条源于流动性泛滥和资产价值泡沫,很多研究都着力对两国的资本市场阶段性对比,比如M2,比如资产价值和GDP的相对关系,但是我们普通人只是从日常的生活中感觉到房价和老马说的满足生存所需生产资料的价值比值太高。没有模型,我们一样敏感!
如果,我是说最愿意看到的结果,和平地解决现在资产价值过高的问题,避免日本第二,让每个努力工作,认真学习的人能居有定所,幸福开心!汝亦何求...
2# qnz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00:05:28
3# likaiwhu
你说的很有道理啊,很赞同。不过我实在看不到目前有什么好的办法来阻止这种硬着陆。本身抑制房价这件事情积极的就只有老百姓这个弱势群体,商人和地方**作为既得利益集团,不但是不热衷,而且是千方百计托住往上走的。确实,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泡沫的崩溃,尽管现在连街边的小孩子都知道中国经济中的大泡沫,但是毕竟既得利益者就是既得利益者,掩耳盗铃也是要掩一掩的。于是呢,这个泡沫必然有一天按照经济规律破掉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

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而且生活在一个房价已经奇高的城市,本人也是希望价格平稳下降,在不影响到我工作、生活的前提下,房价下降越多越好。但是究竟是刚性需求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大还是投资需求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大,真的不同的文献有不同的结论。

我也希望出现奇迹……其实经济学理论早就告诉我们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改革现有体制,对内,国家能够尽量保证自由市场的顺利运行,疏通资金投资渠道,开放大量早已实际上没有在开放的产业,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在更多的行业进入竞争,限制地方**认为造成的区域间和产业间的贸易边界,引导生产要素和产品去向最有利可图的地方;对外坚持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在WTO框架内建立对外资的监督机制,发挥国内的资本优势,辅助国内企业开发国外市场,改善国内产品的声誉。这样子就可以保证游资的数量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至于刚性需求,如果真的如所说的那么巨大的话,或许只能说明我们国家的资源分配不均,否则新经济地理理论早就告诉我们了,过高的地价一定会使得集聚经济产生扩散效应,而中国这么多人,这么大的面积,总共只有三个经济中心,本身就是值得玩味的事情。是不是有偏向性的政策和资源供给阻碍了这种作用的发挥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2 00:58:34
你的观点是市场经济的角度,明确的微观经济主体自由化过程能带来效率改进。
转型经济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缺乏明确的指导路线,不像经济自由主义或者是凯恩斯,中国经济近三十年的发展目前也就用外向型经济模式解释还算勉强,但是中国高投资的GDP占比,它的合理性和长久性一直都是争论的焦点。中国的改革让人觉得好像就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比如民营经济这一块,一方面09年国家出台各种政策(当然每年都有,尤其是200年以后,但是幅度不如现在强,尤其是融资这一块的扶持),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在讨论国进民退的问题。两方面都有ZF的扶持,看是矛盾,本身都有各自形成的背景原因。都是在朝向效率方向的改进(即使有的不是长期性的,但至少是短期更有效),感觉就是在尝试和试探。如果抛开个人成见,谁又能说哪个更好?当初郎咸平骂中国的QD/FII,说中国实际情况没有发达国家产生QD/FII的渊源,所以一定搞不好,当然还有创业板,但是不好就不做了?那你怎么知道你不做就是对的?
改革的试错在今天的中国很重要也会产生很多矛盾,领导人的智慧和智囊的建议以及利益集团的博弈都成为推动力。

政策是最后的结果,结果有时并不能反应过程的艰辛,而且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反对声总是被放大。我也很不赞同很多政策,也反感于纠结的离谱,比如拆迁条例。但是这些都是痛苦的过程,迟来的总比不来的好,如果他能暂时甚至循序渐进的长期有利于效率和公平,我们能做的是监督他做得更好!
总是希望每一步都能“截弯曲直”,也许弯的并不一定不好。原来学河流工程时,老师说自然的力量是伟大的,长江十八弯而不是顺直的有他自己的原因。当我们解释不了时,“it is there”也就够了....

扯远了.hehe 回到房价。尽快降吧,不过最好平稳的降!如果不能,just reality i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7 21:19:32
房价问题总是经济问题的核心,永远有发不完的争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