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经济学论坛 三区
›
宏观经济学
刀头舔血(转)
楼主
smknight21
1367
2
收藏
2010-11-21
刀尖上跳艳舞的中国金融,银行坏账升一个百分点,全行业亏损
目前,中国的银行股估值很低,动态市盈率普遍降低到10倍左右,市净率也回到2倍以下。银行股的超低估值,拉低了全市场的市盈率水平,看起来,股市似乎仍有不小的投资价值。
中国的银行股,是便宜了还是贵了呢?核心的焦点是未来的坏账率能达到多少
。
举例来说,
招行2009年底的贷款余额是1.18万亿元,净利润是182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7亿元。如果2010年的不良贷款比率上升一个百分点,就超过130亿元。按照150%的比率计提坏账准备金,则需要计提195亿元。如此,招行的年度利润将出现负值。
而一旦报表亏损,其股价该如何定位呢?谁也没有底吧?
这就是多空双方交织的核心。看空的人认为,银行股再跌一半也没有安全性。看多的人则认为坏账率上升一个点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但没有不可能!
中国银行业较早股份化的是深发展,不过,其发展过程中有一些不规范的地方。我们选择1999年上市的浦发银行作为样本,看看这家规范的股份制银行曾经的历程。
1996年,浦发银行的贷款余额是258亿元,当时的不良贷款只有不到10亿元,不良率2.9%。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三年,浦发的不良贷款率骤然上升到平均9.5%的水平。其中1998年贷款余额485亿元,不良贷款48.46亿元,不良率达到10%。1999年上市后,情况也没有根本改观。到2000年,贷款余额700亿元,不良贷款74.8亿元,不良率高达10.7%。
这里要注意,2000年,离现在也只有短短10年的时间。但那时候,浦发的不良贷款率比率曾超过10%!
2001年起,中国沉寂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萌动,中国经济中出现了几个非常鲜明的变化:
1、进出口快速增长,外贸顺差急剧增加;
2、顺差增加,导致外汇占款比率快速上升,央行投放大量货币,社会的钱开始“毛”了;
3、以**主导型的投资拉动成为经济最大的推手,大量贷款涌入基础设施建设,M2出现了超级增长。
在上述背景下,浦发的贷款余额也开始突飞猛进。1999年,浦发的贷款增速只有11.1%,2000年达到29.6%,2001年达到39%,2002年达到46%,以后年份几乎都保持在20%以上的增幅。这样,到2009年底,浦发的贷款余额达到9288亿元,相当于2000年的13倍。或者说,9年时间,贷款增加了12倍,年化增幅为22%。
但是,最奇特的地方在于,贷款余额增加了12倍,浦发的不良贷款余额却从74.8亿元轻微降低到74.6亿元。或者说,9年时间,贷款增加12倍而不良贷款余额一点也没有增加。
这就是中国银行的黄金发展时期——贷款增加8300亿元,不良贷款的余额竟然基本没有增加。
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招行上。
1999年,招行的不良贷款比率曾高达13.38%,2000年降低到10.16%——这个数字,与当时的浦发是差不多的,浦发是10.7%。这表明,银行间是有共性的。2001年,招行的不良率降低到8.1%,2002年降低到6%,2003-2006年都维持在2%-3%之间。但到2009年,这个数字下降到0.82%。
数字显示,2000年,招行贷款余额1097亿,不良贷款余额111亿元。到2009年,贷款余额11858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7亿元——也就是说,9年间,招行贷款增加近1.1万亿元,不良贷款余额竟然是下降的。这正是黄金时代,最好的时代。
千万不要把中国银行业不良贷款下降的功劳记在银行自己身上。因为过去的9年,中国银行业的共性如是。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相关——地价只涨不跌,房价只涨不跌,贷款只增不减,外汇只多不少,投资只上不下,等等。未来,上述因素的任何一个出现变化,银行业的拐点就都可能到来。
比如,我们不得不承认,
很多银行的坏账“被延期”了。企业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将还款的期限后延了,本来的坏账变成了正常贷款
。许多银行加大了长期贷款的比例,将还款期限向后延伸,坏账发生的概率也降低了。这就有点像庞氏骗局,或曰老鼠会,只要有后续源源不断的资金,一切就都不要紧。
直到有一天,无数小环节中有一个断裂了,整个庞氏骗局将轰然倒塌,原形毕露。
在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中,
最脆弱的神经是来自于房地产的
。如果房价下跌、或者房屋成交量萎缩,开发商无钱还贷,银行自可高枕无忧。但如果开发商不买地了,那风险将骤增无数倍——因为地方**平整土地,靠的是贷款,投入是巨大的。如果土地卖不掉,贷款就还不上,银行将吃紧。由于开发成本的存在,地方**还不敢降价卖,因为一旦降价卖,周边房价必然下跌,开发商将雪上加霜。无奈之下,央企或类似于央企的企业将出面,以高于成本价的方式将土地吃下来,银行的贷款转到央企这里。坏账再次后延。
类似的把戏向下传,一直到有一天,央企开发的房子卖不掉了,坏账才会出现。而此时,降价卖房子将成为风尚。一旦大家都降价卖,房价只跌三成未免太乐观了,那银行的风险,就绝对不是只增加一个百分点坏账的问题。它带来的是全社会的经济调整……
所以,维系银行大厦的一根链条,是房价不能跌、地价不能跌、成交不能少。如若不然,风险无限。
另外的一个问题,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贷款的回报率问题
。
中国审计部门5月23日首次披露了备受会关注的地方府性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府性债务余额竟然高达2.79万亿元。
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本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本级超过100%,最高的达364.77%。从偿债资金来源看,2009年这些地区通过举借新债偿还债务本息2745.46亿元,占其全部还本付息额的47.97%,财资金偿债能力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现有省级32个(不包括特别行区、建设兵团),地级行建制333个,其中地级市265个,县级2862个。如果按全国全口径计算,地方融资平台的天量贷款是十分惊人的。
前两天,武汉市要改革过桥费征收办法,汽车过桥的年费将从不足980元提高到2460元。何以故?地方**说六桥一隧一路的总投入高达141亿元,每年的利息就要10多亿元,而当前收取的路桥费只有4亿元,根本就不够还利息的,何谈还本呢?所以,提价是不得已的举措。
问题是,车主买车交税了,耗油交税了,每年也交了道路建设费了,凭什么再收一个过桥费呢?很多学者已经指出,**收税就应该造桥隧,根本就不该再额外收费。但现在,他们收了,而且理直气壮。为什么现在才把问题暴露出来了呢?因为“地方融资平台”受到了高层重视,以前不算回报的,现在必须算了,否则,坏账银行就得吃进去。
于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冒出来了:全国近8万亿的地方融资平台,能够还本付息的,不过10%而已。剩余那7万多亿的本息怎么办呢?银行有什么考虑呢?那些高速公路还好说,多几个收费点就是了,但公园呢?像鞍山市的景观工程16亿、大同的一个公园12亿,还有各地的剧院、**办公楼、各种广场等等,现金流从哪里来?
如果,一家银行遇到一个**项目贷款无法还本付息,就会发生连锁反应,紧缩贷款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一旦贷款紧缩,新的问题就又会出现,多米诺骨牌将依次倒塌。
所以,中国的银行业目前犹如在刀尖上跳舞。他们看起来高昂的利润建立在无数脆弱的假设前提上。
一旦经济发生超过一年的调整,利润将荡然无存,原来超高的贷款将成为烫手的山芋。
而目前,投资者给予银行股的低估值,正是建立在这样的一个怀疑的基础上:
过去9年,中国银行业的贷款余额增加了35万亿元,而各家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几乎没有增加。这样的好日子,能持续吗?
如果不能,不良率只要上升一个百分点,银行业就要计提近6000亿元的坏账准备(150%计),那时候怎么办呢? 全行业亏损。
由此看来,无论有没有银行股,为了长远着想,大家不妨都一起祈祷:希望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永远低于1%。如果这样,股市就有希望了!否则.......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沙发
qnzi
2010-11-21 22:29:48
坏账永远都是中国的银行没有办法逃避的现实问题,政策性贷款,贷还是不贷?所以说,只有一个真正独立于行政以外的金融体系才可能健康,问题是中国根本不存在任何真正独立的体系,除了政治以外。
祈祷也是没有用的,各安天命吧,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藤椅
zronline
2010-11-21 22:48:25
错就错在我们是爱国的,但是我们对于现状却无能为力,现实打压了年轻人对于改变现状的胆量
2#
qnzi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zt 清理各地平台债务宏观成本很高
12万亿计划遇阻 湖北曲线变卖国企筹钱
12万亿计划遇阻 湖北曲线变卖国企筹钱
珠海特区30年发展特慢饱受非议 甚至比不上中山东莞
转帖:谁在为高铁买单?
央行为什么如此害怕加息
怎么看待地方融资平台??
整饬地方融资平台
2014年6月30日全国8708家地方融资平台一览
蒋妍琋:加息预测不绝于耳,中国雄起不可阻挡
栏目导航
宏观经济学
经管高考
行业分析报告
会计与财务管理
新手入门区
爱问频道
热门文章
全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数据
投资人与创始人互坑套路
中国金融生成式AI多模态内容鉴伪与安全防御 ...
自己整理的私募股权投资实操手册。
海外资管机构赴上海投资指南(2025版)
2031年全球变频抽油烟机市场规模将接近167. ...
understanding climate change perceptions ...
【全美经典】离散数学
全球能源转型展望2025—全球和区域预测至20 ...
世界机器人2025年报告 World Robotics 2025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10月重磅来袭|《打造Coze/Dify专属学术智能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