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3026 10
2006-06-25
很久以来,学生中,而且是在一些看来还是非常不错的学生中,较为普遍地存在这样一种言论,就是,提及学术或者学习,过分地注重于学校名气,或者专业排名,而对自己地学习能力及其认真态度较为忽略。
 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有好的导师或者交流的机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所谓“氛围”,已经成为一个学校或者专业强弱的关键因素。
 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种观点,是基于群体论的,或者是一个较为宏观的理解,当我们以这样一个观点为自己不能在顶极刊勿发文,不能在学习上有所长进而辨白时,我个人觉得是相当苍白的。这里有一个微观与宏观的分析视角问题。
 直白一点,就是即使在很差的学校中,只要你自己有能力甚或实力,终究会有一番天地。
最最本质的是看个人的努力。我个人发这些观点,或者也无资格。毕竟还是在学习的基础阶段。
 希望大家能够学的踏实一点,讨论的认真一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25 12:47:00
主观和客观都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并且可以互相转化,在差学校,很努力,可以上名校的研,主观很用功在差校也可能被受到干扰,而在关键时候差一点而抱憾终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6 03:49:00
从概率统计的角度,好学校的好学生的确要多一些。差学校也有好学生,但几率不会很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6 09:21:00

对楼主的看法很赞同,个人主动性要比外部环境重要的多,在此希望考上名校研究生的xdjm不要放松,保持考研时的状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6 10:09:00

周围有好多名校的研究生,也有一般学校的,没感觉到太大差异.个人水平的进步,感觉上和努力有关,大家的知识结构差不多,工作成果上也没什么差别.

这是为什么呢,教育模式的问题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6 17:42:00

楼主的看法值得鼓励,但也不要误导。

从长期工作角度来讲,只要智商、情商达到一定水平,不管毕业自哪里,在起点相同并刨除机遇因素的情况下,个人的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不会相差太大。但是,这里的前提就是“起点相同并刨除机遇因素”,首先,起点不可能相同,复旦金融系的硕士一毕业基本会有非常好的工作等着,而一个三流大学的很可能就只好辛苦的找工作,结果还很难说;其次,机遇的差别就更大了,连搞自然科学理论研究的都承认机遇的重要性无可替代,无可否认,由于校友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原因,从统计角度讲名校的毕业生就是机遇好很多。

从做纯学术研究的角度讲,学校的差别会小一点,但绝对不可忽视。第一,“读名校”是经济学所说的“发信号”,让社会或者学界认可你具有一定智商与研究能力,这也是长期的经验与统计角度的认可,只有得到社会与学界认可,你才能有好的工作岗位与机会潜心研究第二,名校的名专业必然有它的绝对实力在,名师的指教、好的学术气氛等都有助于出好的学术成果——谁敢说哪一所三流大学的经济学研究能力敢去跟CCER比一比?第三,既然个人有实力,为什么不争取去名校?谁会安于在一所三流学校做学术研究?特别是经济学类的,失去好的科研环境,就去研究马列了——觉悟贬斥之意。最后,真正有学术成就的,在名校毕业生里也是少数,但是这个比例远远大于三流学校。

因此,努力是首要的,不管在哪里。有机会去名校就千万要付出全部努力,同样一个你,在一般的学校与名校的结果绝对不一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