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商讨在中国工厂使用无钴电池”的报道吸引众人眼球。叠加其“无钴不代表一定是磷酸铁锂,请留意特斯拉今年的电池发布会”的表述,引发了行业有关无钴电池实质性进展的诸多猜测。
但特斯拉一边暗示其电池无钴化,一边又在直接向能源企业嘉能可采购钴原料,这一波儿操作让此事更加扑朔迷离。
这套“动作”不是特斯拉的专属,国内外众多电池巨头、车企都曾在释放“无钴化”信号的同时,加大钴原料的采购量。
有意思的是,面对下游的“威胁”,上游钴资源企业也一边回应无钴电池不可能,一边悄悄延长产业链以备转型。
为何下游企业执着于电池去钴?无钴电池又为何总是上演“狼来了”的戏码?

钴价上涨,钴盐企业惜售
手握钴资源的上游,对市场冷暖总能快速感知。主要是出于成本层面的考虑,想再观望一下。
对电池企业和新能源车企来说,近几年来,钴以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起伏不定的价格特点,让他们“又爱又恨”。
钴是三元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贵的一元。钴起到提高电池稳定性、循环寿命、电池倍率性能的重要作用。目前还没有任何一个成本更低且性能相当的元素能够替代钴。
钴对电池成本的影响很大。动力电池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钴约占动力电池成本的10%。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5G趋势下消费电子领域回暖,2020年全球钴消费量将增长11.1%至14.8万吨,到2025年全球用钴将达到20.5万吨。
出于降低成本、不再受制于钴的考虑,下游电池厂和车企想要去钴——即在镍、钴、锰三元材料电池中将钴完全去掉。
据媒体报道,松下计划在五年内将向特斯拉供应的“2170”电池能量密度提高20%,并在两到三年内实现无钴版本的商业化。
但因电池“无钴化”还未有实质性的量产和应用突破,让上游企业认为这只是一句“狼来了”的口号。
特别提示:以上观念仅为好牛资讯传播分享学习心得与笔记,有关信息均摘自干流媒体,据此操作,危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