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中国“亏”了吗?
2010年11月19日
21世纪网胡奕明
导读:“如果人民币项目(即人民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只能卖给外国人,中国人无法买卖,那就等于限制中国人成为“全球投资人”。这样,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全球财富增长机会,就可能拱手让给了外国人。
自美联储开启第二次定量宽松政策数日来,世界黄金、白银、铜、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均达一段时间来的峰值,人民币兑美元11月9日大涨341个基点,从6.6781升值到6.6440,创2005年汇改以来最大单日涨幅。
按目前中国外汇储备2.45万亿美元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即0.067元),中国的汇率损失就将达245亿,约合人民币1626.8亿。按一架波音747飞机价值2.2亿美元折算,就相当于111架747飞机。如果单算这笔账,中国就已损失不少,但这是否就意味着中国“亏”了呢?我们认为“不”。
不妨先来看一个企业的情况。该企业的资产分两大类:人民币资产和美元资产,负债也分两大类:人民币负债和美元负债,则股东财富表现为总资产减去总负债,也即“净资产”。假设人民币升值,只要该企业的美元负债贬值幅度超过美元资产贬值幅度,企业净资产将不亏反盈。一句话,要想在人民币升值期间从中获益,举借美元是一个不错的应对之策。
如果这家企业只有人民币负债、没有美元负债,净资产是否就一定减少呢?答案是,“也不一定”。如果这家企业报表是用美元表述的,则只要存在“正的”人民币净值,则净资产依然会增加,因为人民币资产上的升值会大于人民币负债上的升值。而美元资产的贬值不会体现出来,因为报表本身是用美元表述的,美元资产上的汇率损益均表现为“零”。
现在我们把这个企业的情况简单照搬到一个国家。中国有巨额外汇储备,就相当于有一笔巨额外币资产,而外债不多,与外汇储备相比近乎可以忽略不计。简化一下,即“有人民币资产、美元资产、人民币负债,但没有美元负债”。
现在报表是用人民币表述的,因此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净资产一定会因美元资产贬值而减少。在没有美元负债可以对抵的情况下,净资产必定减少。毫无疑问,这就是前面看到的情景,中国“亏”了。
因此,若要净资产不亏,似乎只有一条路——报表用美元表述。然而,一个经济体的运作状况用他国货币来表述,且不说政治上、外交上不现实,就经济体自身运作来看也是不现实的。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组织等一类的统计数据库中。
如果不用美元,用“一篮子货币”来表述是否可以呢?站在全球投资人角度,他可能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如果这样,净资产的盈亏就取决于人民币和美元它们相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变动情况。当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升值带来的净资产增量大于美元相对贬值带来的净资产损失时,“一篮子货币”下的净资产就是“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