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2328 3
2010-11-24
哲学可以对人的实践进行指导,这也是哲学的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原因,诸多各行业的成功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的思考哲学问题,毛泽东虽然是政治家军事家写了许多哲学著作,巴菲特的年报充满哲学的思维语言。
  
  没有语言哲学的认识论之本体论是无效的。西方哲学长期将认识论作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是偶然,这是基于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为人类常常犯的巨大错误一般不是在逆境中,比如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表现的如神般的指挥艺术,因为困境中人容易反思自己,重视自己的客观条件,而主观的努力、求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但但顺境中人常常犯巨大的难以挽回的错误,毛泽东在解放后的错误可以归结为认识论上的错误,在没有可靠符合逻辑的对自我的认识情况下盲目实践,所以巴菲特常讲我的投资没有超过大众的认识,因为他只在自己的认识的能力下行事。
  
  投资者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乐观主义,乐观主义是我们盲目轻信不断交易犯错误的根源,作为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应该将认识论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市场的规律的研究。而在提高自己的认识论的时候,合理怀疑是一个基本方法,其次逻辑的应用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要检视思维过程中潜在的逻辑错误,又要对假设前提进行质疑,我们的推理尽量从无须证明的公设出发开始而不要从别人的论证结论来当论证的第一假设,比如思考中国市场的问题,可以这样考虑,长期看内在价值决定价格、中国市场短期非价值影响市场的因素过多、所以我们考虑中国市场的策略要有一定的调整,但因为中国股票市场影响价格的非价值因素可能随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减少,所以投资策略不能过多的脱离价值决定价格的前提,但因为中国的经济与政治现状,某些特殊的非价值因素可能长期存在,所以在长期投资策略的考虑时一定要考虑相应的调整。
  
  我们从小到大的教育过于注重客观世界了,动辄扣上不尊重客观事实的帽子或者陷入盲目自信的实践之中,这样的思维方式已经使我们的社会和大众尝了不少苦头,是该好好想想我们内在的世界的时候了,到底我们如何放映外在世界的,我们的思维过程是否科学,我们有多大的能力了解世界,客观世界有几分规律,真的那么有规律吗?我们又能了解多少了解几成?
  
  当我们面对股票市场呢?又如何考虑一下“没有语言哲学的认识论之本体论是无效的。”的这句话呢?

  主观的努力、求生的欲望是人的本能无须第一为的研究,而过度自信却是我们需要经常防范的错误根源。
  
  思维过程中潜在的逻辑错误,我们的推理尽量从无须证明的公设出发开始而不要从别人的论证结论来当论证的第一假设,比如从一些技术分析经验来推导结论是很不可靠的,虽然它的经验基础来自对大众交易心理的考察,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这种统计规律不具有必然性,不能作为推导的第一动力,只能作为参考因素。
 
  等待是一个看似乎消极其实积极的概念,等待是从一个时间向另一时间的过渡,是从一个平台向另一平台的飞跃,对于在期货海洋中博杀的投资人来讲,等待意味着一种原则,一种大道,一种自信。在我看来等待的人至少是清醒的,也是思量的,清醒则意味着能看到走势变化的各种可能,并保持适度的超脱,保持一点观察的距离,保持非情绪化的客观与全面,拒绝用人云亦云代替思考和检验。思量意味着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路线反复思考推演将来可能发生的路线,可以是正常状况下的必然,也可以斟酌不可预见或小概率事件,偶然的可能。在等待中可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揭示市场的运行趋向。
  
  经历过期货市场大风大浪的人对"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有着深切的体会。
  
  期市机会多如牛毛,然投资人下单也多入牛毛,进入期货市场的人无不怀着美好的愿望,能赚钱者尤其是赚大钱者凤毛麟角,而期货市场的魔力就在于不断出现的大大小小的机会。每个期货人都有过赚钱的经历,但有能力保住利润的又少之又少。其重要原因就是在等待这一功课上做的不够。期货行情永远存在,只有保持平淡为上,无险为高的心态方能进入成功的不二法门。过高得欲望驱使投资人不断得从一个失败走向另一个失败得恶性循环。(从这一点来说,贪婪比恐惧更可怕)。
  
  在投资市场上,高手之间的较量是投资哲学的较量,心态和境界的较量。(在等待中,最容易保持心态的平衡)长时间的斗智斗勇,精神上的疲劳远大于身体上的疲劳。精神上疲劳大多来源于太多的疑问,太多的惊讶。赚钱的欲望,亏钱的痛苦像两条小蛇整天在一些投资者的大脑中进进出出,市场为什么会这样?市场为什么会那样?这些人的大脑怎么不会超负荷运转。因而,精神上的休息一定是必须的,而只有在等待中才能充分休息。才能让大脑有足够的精力去接受正确的、简明的投资方法和投资理念。古代圣人讲人如要至善至美必须去修行。修是严谨的,也是飘逸的。"修字"的内涵是内省和矫正。也就是反思过去的行为和思想,矫正自己的错误。只有通过对以往的投资观点,理念不断修正,改进才能走向成功的彼岸。
  
  期货市场上不同的投资人依靠不同的投资理念进入市场,善做大势者易错过震荡行情的机会。善做震荡者常失去单边市场的利润。此事古难全。从投资的规律来看,做大势比做短线更容易,获取利润的可能性也要大的多,做大势者首先就要做一个象姜子牙般的善于等待者。
  
  四度空间公式中有一个著名的公式:价格+时间=价值,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经受了长时间的考验,其中 "时间"有几种含义:其一,"时间"是买卖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处于低于价值的价格的时间,不会太久,因此把握买入的时间,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真正在低位的时间,是先知先觉者大胆入市的良机。对于处于相对高位价格的时间,更是极短的时间,稍一疏忽,就过去了。其二就是一种等待,即要等待价格低于价值的时间的来临,方可买人;又要等待价格高于价值的时刻而抛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期市中必须学会等待。罗费佛在《一个股票经纪人的回忆》中这样写道:"从来不是我的思考替我赚大钱,而是我的坐功,明白了吗?我一动不动地坐着!"坐等不仅表现在等待交易的机会,同时也表现在盈利的过程之中,坐等往往可以使我们的盈利无限的扩大。期货市场由于存在保证金制度,其投资机会是相当巨大的,永远不要担心错过投资机会,最重要的是要留住自己的资金,保留一颗平和的心。
  
  投资感悟:市场分析的本质
  
  在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与生俱来的预知未来的天性在期货技术领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利益的驱动使成千上万的人加入了对于期货价格走势预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期货市场运动原理物质的存在有两种方式:均衡状态与非均衡状态。 任何物质的运动都是由均衡状态转向非均衡状态,再由非均衡状态转向均衡状态,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期市的运行也不例外。期货市场的均衡状态一般表现为正常状态下的上涨、下跌、盘整。期市的非均衡状态不易发现但一定存在,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才能发现,表现形式多数为市场设计的制度性缺陷,及市场变化的非理性。从统计学的角度观察,均衡市场约占整个市场的80%,非均衡市场约占20%。均衡市场的出现机会较多,风险较小,加之其理论经过数代人的整理充实,体系完备,易于传播。而非均衡市场理论,形成不久,加之理解和把握的难度较大,市场机会又少,风险又大,自然不易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果把均衡市场比做铁矿,非均衡市场就是金矿,稀少而珍贵。
  
  期货市场运动分析原理既然期货市场上行情的波动绝大多数表现为从一种平衡态的打破过渡到另外一种平衡态,市场分析的重点就自然倾向于如何研判市场从现有状态到将来状态之间的时空差。当影响市场的各类矛盾力量相当时,市场处于一种相对静止状态,市场内部暂无足够能量打破这种平衡,行情将依照市场情绪和技术信号走动。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市场内部矛盾存在着力量的不平衡性。当这种不平衡性所积累的能量到达一定程度时,行情的爆发将是一种必然趋势。市场分析预测就是预先洞察引导市场产生突变的主要因素,超前地把握这一战机,如果市场平衡的打破仅仅是市场经历了一段时期修正之后原有趋势的继续,那么很显然主导市场的主要矛盾性质仍然没有改变,仍然在向纵深挺进;但如果多空矛盾量的积累到达了不得不改变的结局,那么,市场趋向的质变将不可避免,也就是行情要反转了。这时,人们必须对市场内在基本矛盾已经改变的事实做进一步透析,同时得到技术面反转确立的信号确认,分析结果才有可能相对准确。质变导致的行情大幅波动而有可能带来的巨大利润诱使着投资人的狂热和幻想。如果潜入市场内部对些本质的因素做些分析,会发现主导市场趋势的因素正在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新生力量的壮大。这是一种从局部质变走向全面质变的过程。然而,市场的外在表现可能仍和过去一样!机遇就是这样悄然产生。当市场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客观需要产生的分歧越大、背离越大,日后积累的能量所释放的反向波动将越深远。基本分析依靠经济学建构的相当严谨的逻辑推演在宏观的把握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这方面不乏声名赫赫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从技术分析的角度入手解决均衡市场,艾略特、江恩等技术先驱不遗余力地用自己的理论与市场跳动的脉搏靠的更近,其波浪理论主要揭示均衡市场空间(价格)的规律,江恩理论主要揭示均衡市场的时间规律。研究非均衡市场的代表人物索罗斯认为市场价格并非由供给需求曲线决定,而是市场波动决定供给需求曲线。我们面对的是不断波动的价格。如果要了解现实世界,则必须将注意力从假设式的最後结果,转移到变化过程,其中很大的一部分牵涉到对人的认知的深层哲学结构问题,特别是市场参与者的思考和他们所参与的情况之间的关系;以及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否可以被观察与预测,八十年代索罗斯用非均衡市场理论初试锋芒,战绩赫赫分析的缺陷期货规律的变化规律属于无形物质运动规律的范畴,任何一个期货品种的未来变化趋势和周期,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是用任何科学仪器预测不到的,万事万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市场也不例外。市场通常表现出混混沌沌、随机波动的状态,但内部存在着有序的发展进程。也就是说,市场的变化总是由一系列的偶然性事件组成,但之中始终贯穿着必然性事件的发生。可见,市场就是一种包容偶然性和必然性、随机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体,市场具有可测和不可测双重特性。任何预测都不存在绝对准确,只存在准确概率的高低,包括基本分析的各种方法也包括古老的<<易经>>和现代的波浪理论、K线论、四度空间、江恩理论等等。基本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长期的价格波动但对市场的短期波动确显得无能为力, K线论是研究短期市场行为的理论,对长期走势的研判准确率大打折扣,波浪理论晦涩难懂而且往往事后才能发现。恩格斯说:"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这种偶然性始终是受内部的隐蔽着的规律支配的,而问题只是在于发现这些规律"。研究者通过无数次反复统计,归纳和总结试图研究市场,战胜市场。但这一切只能局限在一定的概率之内。
  
  人们的应对人们具有主观能动地认识事物的能力。市场并不是有效和完善的,市场向前发展的每一步都是对过去市场表现的否定,同时对当前市场的肯定,因此,市场既具有正确的一面,同时也有不正确的一面,它是市场内部发展中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市场有序发展的规律性、必然性,是期货参与者努力追求的客观依据所在。人们对市场有了可认知的基础才有了合理性分析、预测的可能。做期货就是做未来,这就要求参与者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把握市场未来一段时期发展的方向及目标。在把握市场内在突破条件成熟的前题下,必须对市场未来的定位,也即达到另一种平衡所需的时间和所能到达的空间做一番战略性评估。通过对矛盾各方力量消长过程的合理推断,结合行情图表的技术研判,清晰的认识市场,预测未来。
  
  市场的参与者认识到有超出人们认识范围的盲区,显现出风险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们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改进,更新,这样就有了风险管理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


  “人们从大量的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自我改进,更新,这样就有了风险管理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的诞生。”
  
  在一个风险巨大的交易市场中企图从实践中积累对风险的认识的代价将是十分巨大的!!!往往认识到的时候已经晚已,所以每年都有被消灭的成熟投机者!!!
  
  其实从认识论中就的研究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高确定性风险市场,人的认知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当然不是否认实践的作用,而是指对我们的实践要报什么态度,对实践到底能带来多大程度的风险控制经验的合理怀疑问题,有多少风险控制经验只需要从人们对一个外在事物的认知能力的研究中就能获得的问题。

  其实对于大众而言认识股票市场的规律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比其他人占多少优势,一样的信息,一样的波动,如果某人声称比别人发现了更可靠的投资规律方法技巧,对于这种东西有多大程度上的可靠性或有效性非常值得怀疑,因为首先你不能拿出足够的证据证明你比别人更有能力发现技巧方法,因为市场是在赌博对弈,聪明的人大有人在,其次如果确实有一些技巧方法也难以保证足够的保密而成为特有的秘方,因为这世界关于赚钱的秘诀传递的速度是如此的快,而既然我们对市场的认知并不比别人有更多优势,当然深入的学习市场绝对是必须的,那么我们到底可能在什么地方容易取得超越大众的优势呢?这就是在认识自己的认知能力上,我们可以超越大众,获取投资上的竞争优势。即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看清自己的认知能力,在自己的认知能力以内开展投资活动。

  人可以通过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在合理的自信之内行事,这是最容易超越一般大众的捷径,因为从一般的观察常识看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谦虚谨慎的人是最难找的,但聪明而具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在你身边可以找出不少,在闽发论坛更是比比皆是,所以从对自己的认知能力开始获取投资优势是一条捷径,认知能力包括自己的逻辑判断力,风险承担能力,对市场的学习观察的局限性、自己熟悉的行业知识、思考习惯、学习习惯、人作为认识判断客观事物的有限程度等等。

  想象力是一匹野马,而逻辑工具是缰绳。

  每个井底之蛙都有它的视野观点,同一井或不同井的青蛙都有它描绘自己那片天空的方式与观点,但当不停鸣叫时我们应该先怀疑一下我们是否有看到整片天空的能力,不过太多的井底之蛙将描绘自己那片天空的能力看的太重要了,而忽视了自己跳跃能力。从宇宙看人似乎不过是一些能思考的并在不停忙碌的蚂蚁。

  对于一个投资方法的研究方法的饿学习首先就要考察它的依据的投资原理,研究投资原理所依据的公设前提,如果原理的公设前提都存在巨大的漏洞,那么这种方法所蕴涵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公设与原理都存在大的漏洞,方法即使推理再可靠也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公社可靠,原理严密,我们就要靠方法的推倒过程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4 12:25:43
  对于一个投资方法的研究方法的饿学习首先就要考察它的依据的投资原理,研究投资原理所依据的公设前提,如果原理的公设前提都存在巨大的漏洞,那么这种方法所蕴涵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公设与原理都存在大的漏洞,方法即使推理再可靠也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公社可靠,原理严密,我们就要靠方法的推倒过程是否存在逻辑错误。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投资实务分析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1&from^^uid=2000022

当面镜子,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很受启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09:59:0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29 14:11:07
楼主的文章很有思想。学习了,用哲学来投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