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576 5
2010-11-25
央行告诫银行: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
  央行再度发出收缩流动性信号。
  23日,央行副行长胡晓炼在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上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意味着,央行希望将今年全年的新增信贷控制在7.5万亿以内。
  胡晓炼强调,年初确定的货币信贷总量调控目标是符合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需要的,有利于宏观调控要求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
  她坦言,近几个月货币信贷出现反弹,信贷需求旺盛,信贷扩张势头较强,实现全年货币信贷预期目标面临挑战。今年9、10月份,新增信贷分别达到5955亿元和5877亿元,速度偏快。前10个月的新增贷款总额达到6.88万亿元,较全年7.5万亿元的目标仅余6200亿元。而据了解,本月前3周,部分银行的新增信贷仍然较快。
  此外,主要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全球流动性过剩状况加剧。胡晓炼表示,在人民币升值预期持续增强的情况下,国际流动性持续流入国内,在加大物价和资产价格上涨压力的同时,也增加了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面对上述两个难题,央行11月内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次差别调整个别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以平抑银行的信贷投放速度,同时收缩流动性。
  “当前,加强流动性管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任务,也是货币条件回归常态的主要表现。”胡晓炼说,要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和外汇流动的变化情况,继续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采取数量型工具和价格性工具以及宏观审慎管理的方式,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适度,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5 11:15:26
通胀之下央行二次加息箭在弦上?

  11月19日,央行决定从本月29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这是近两周内第二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是年内第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经此次上调,一些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8.5%至19%的历史高位。

  在国内通胀预期高位运行和发达国家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决策层密集调整政策的意图非常明了:控制货币信贷投放速度,调控国内货币的流动性,引导宽松货币政策逐步回归。

  “这意味着管理层开始正视货币超发的问题。”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在农业连续7年丰收、经济还没有出现过热的情况下,当前物价快速上涨背后流动性过剩和热钱流入的因素日益凸显。”

  2010年的目标是,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广义货币发行增速目标是17%,新增贷款是7.5万亿元。但现实是,货币增速高位运行,货币供应量突破年初**目标值。

  据悉,目前中国的广义货币存量已超过10万亿美元,增速为19.3%,广义货币存量和GDP的比重已经超过200%,并超美国位列世界第一。而根据信贷惯性作用,估计2010年的信贷将接近8万亿,超计划投放6.7%。

  因此,刘元春建议,货币政策应当从目前适度宽松向中性定位进行转变,M2增速不宜超过17%,新增信贷维持在7-7.5万亿。这需要中央银行进行150-200个基点左右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同时进行适度加息。

  在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央行也指出,此次上调意在加强流动性管理,适度调控货币信贷投放。粗略估算,存款准备金率上调0.5个百分点后,央行可一次性冻结银行体系流动性3000多亿元。

  11月份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将回收银行系统流动性总计达7000亿元。考虑到货币乘数的作用,将影响货币供应约在3万亿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回收了一部分流动性,但未来几个月压力犹存,所以不排除央行年内还会动用加息手段。“近来的一系列动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正在发生微调,正在向稳健靠拢,并逐步回归到正常轨道。”

  虽然央行目前更多地依靠依赖存款准备金利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以及标准等方式来回收流动性,但有专家表示,这种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构成对加息的替代,年内仍有继续加息1次的可能。

  在10月19日,央行曾超预期宣布自次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但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加息幅度太过保守,只是释放了一个政策收紧的信号,实质性影响不是太大。

  采用价格型工具来回收流动性的另一个压力来自于负利率。10月4.4%的CPI指数不仅连续9个月超过了2.25%、2.79%的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而且连续3个月超过3.33%的三年期存款利率。

  负利率意味着一种无形财富的转移,将会造成储户收入的损失,加速储蓄的分流,而银行存贷息差过高,会进一步释放银行的放贷冲动,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

  据悉,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仅由于负利率一项,初步预计将造成居民利息少收入约6223亿元。而10月份新增存款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环比下降7003亿元,储蓄分流迹象显明。

  考虑到2010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美国第二轮数量宽松货币政策冲击以及国际资本异动等因素,为了避免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与汇率政策之间的冲突,刘元春建议,加息不宜频繁使用,且幅度不宜过高。

  此外,刘元春提倡,央行应当更多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力度,这种方法应该在中国得到全面的启动。

  但也有业内人士强调,年内是否加息还要看国家调控物价的效果如何,如果物价发展符合预期,则加息预期将会推迟;如果CPI继续高企,则加息预期将会进一步加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1:15:42
部分银行贷款利率上浮超30%

  稀缺的东西都贵,资金也不例外。记者日前从部分地区的商业银行了解到,由于年底银行对于信贷额度控制较为严格,近期客户必须支付比平时更高的成本才能获得贷款,部分地区的银行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超过了30%。

  目前我国存贷款利率还处于半管制状态,中国人民银行按照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基准利率,但是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规定幅度内自由浮动。其中,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在0.9%至1.7%之间,即贷款利率允许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最高上浮幅度为70%,下浮幅度为10%。银行一般会根据贷款申请人的资产和风险情况,对不同的贷款产品予以一定程度的上浮或优惠。

  尽管贷款利率可以最高上浮70%,但由于整体货币环境一直较为宽松,贷款利率上浮的幅度通常较小。据央行此前公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披露的数据,今年9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利率执行下浮10%的贷款占比为25.54%,执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为30.19%,利率上浮超过20%的贷款占比仅有3.97%。

  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扩大源于商业银行对信贷额度的严格控制,而商业银行的积极态度是因为中央银行窗口指导力度加强。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在京组织召开货币信贷工作座谈会,她在会议上指出,继续引导货币信贷向常态水平回归。各金融机构要切实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好今年后两个月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使信贷投放总量符合宏观调控要求。

  有消息称,11月份以来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6000亿元,而今年前10月的累计信贷投放数量达6.88万亿元,这意味着要想完成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额度控制目标,今年剩余的时间商业银行将无信贷额度可用。由于外汇占款增加和商业银行突击放贷动力较强,央行近期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期间还对部分银行执行了惩罚性的差别准备金率。

  按照惯例,各家银行年底都会向央行上报下一年度的信贷规模,央行在银行上报规模基础上制定信贷额度。据多家研究机构预测,明年的新增信贷规模肯定会低于今年的7.5万亿元,预计上限可能是7万亿元。(贾壮 证券时报)

  明年新增信贷约6.5万亿元

  明年新增信贷规模备受市场关注。权威人士表示,有关方面对合理规模存在分歧。预计2011年新增信贷规模6.5万亿元左右,货币供应量M2全年增速控制在15%左右。可通过股市融资、公司债、企业债等手段弥补间接融资规模的不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1:15:58
是否大幅收紧存分歧

  权威人士透露,有关方面及商业银行正将明年信贷规模计划上报。从目前情况看,五大国有银行基本上维持今年的新增贷款规模,部分股份制银行的计划规模略有放大。“商业银行明年计划信贷规模甚至会突破7.5万亿元,但监管机构会打一定折扣。”

  有关方面对于明年新增信贷规模的幅度存在较大分歧。其中有观点认为,为控制较为严峻的通胀形势,明年必须大幅收紧信贷闸门,新增信贷要控制在5-6万亿元。分析人士表示,根据历史经验,在经济平稳上行周期,如果新增贷款5万亿元左右,通胀目标能控制在4%以内。否则,过多的新增贷款将进一步推高通胀预期。

  另一方观点认为,考虑到连续两年信贷高增长的惯性因素,5万亿元左右新增信贷规模可能不够,明年新增贷款规模要保持在7-7.5万亿元左右,以保证存量项目得以续建和完成。由于项目贷款存续期较长,贷款数额庞大,需要银行资金持续介入。否则将造成大量半拉子工程,银行贷款质量也会出现下滑。

  权威人士透露,目前央行在摸底企业对信贷资金的需求。从现在情况看,明年信贷需求仍较旺盛,这决定了新增贷款规模不可能出现较大下滑。综合各方需求和各种因素来看,最终信贷规模可能落在6-7万亿元区间,约6.5万亿元左右。

  权威人士透露,如果明年新增贷款规模适当收缩,在目前银行融资渠道占比较大的情况下,企业资金来源受到限制,这就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为企业资金进行融通。比如,适当扩大企业债、公司债发行,增加企业股票市场融资规模,甚至地方债发行扩容等,这需要发改委、证监会、财政部等部门协力配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1:16:14
不超过7.5万亿元是大概率事件

  据报道,今年1-11月,新增信贷可能会突破7.5万亿元的目标。多位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明年新增贷款控制在7.5万亿元以下应是大概率事件。

  某银行研究部人士指出,明年新增贷款规模可以用M2的增速来推算。最简单明了的货币供应控制方法应是M2等于GDP增量加CPI控制增量,再放大1—2个百分点。

  “央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一直按照这个标准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但目前流通中货币存量过多,因而M2增速需要低于上述计算结果。”

  他预计,明年GDP增长目标在9%,全年CPI涨幅均值在4%左右,这样M2增速应在14%到15%左右。

  “如果今年全年M2达到71.5万亿元左右,按照新增贷款和M2的历史关系,调整系数在1.5-1.8之间,那么明年新增贷款规模的中值应在6.5万亿元上下。”

  有专家表示,在平稳放贷的基调下,6.5万亿元新增信贷投放规模,既考虑了今年经济增长所引发的信贷需求,也是在防控风险前提下监管机构可以接受的信贷投放规模。

  分析人士测算,6.5万亿元新增贷款能保证20%左右的月均城镇固定投资实际增长率,固定资产形成大约能拉动4%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在外需改善和消费平稳增长基础上,有利于实现全年9%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不过银行业人士指出,历年来信贷目标仅是一个指导指标,往往会被突破。虽然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窗口指导”对银行信贷投放规模和节奏进行提示,但信贷投放自主权仍在银行,商业银行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微观主体对资金需求自主决定放款规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1:19:42
加息不可避免,关键是国人目前联合起来抵抗外部压力的冲击,包括游资将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