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135 3
2010-11-25
变革对劳动的不公分配制度,创建让劳动、勤劳能致富的分配制度.

——贯彻落实17届5中全会分配改革部署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5 16:40:03
17届5中全会对改革分配制度有明确的部署和要求: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摘自17届5中全会公报.

      问题的严重性与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2010年04月01日09:25.

       强坛的建言“十二五”,你最关心哪方面的问题的“民意调查”显示:目前,“收入分配问题”以53%的关注度高居首位(居第二位的“社会保障”为15.9%)。

“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

    贯彻、落实17届5中全会关于改革分配制度的部署和要求可不容缓。

“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温家宝.

“大力气”该“下”在哪里? 变革对劳动的不公分配制度,创建让劳动、勤劳能致富的分配制度.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摘自17届5中全会公报. “大力气”该往哪里“下”?

17届5中全会为分配改革指明了方向: 落脚点和出发点:保障和改善民生。

分配关系怎么调整?着力点在哪里? 提高两个比重——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初次分配是基础。有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基础有问题而导致建筑物的地上部分出现倾斜、开裂,靠只在上面搞修修补补是要误大事的!

初次分配不公是贫富两极分化的直接根源,解决分配不公,防止两极分化必须下决心给基础动手术,从分配制度上解决初次分配对劳动的不公——从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报酬做起!

                   变革对劳动的不公分配制度,创建让劳动、勤劳能致富的分配制度

     一,酝酿已久的分配制度改革,决不是简单的“改良”.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小平同志的这些论断大家都记忆犹新。

       认真体会体会小平同志这些论断的深刻内涵,就不难体味出:酝酿已久的分配制度改革,不是旧生产关系条件下的“改良”,而是发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改革,是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本质、目的、特点和优越性的改革……是开创性的历史变革。

      二,社会主义必须做好的两门“功课”.

      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论断——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论断,和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并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论断,是社会主义必须做好的“两门功课”:

1.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功课”;

2.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分好“蛋糕”)的“功课”。

为做好这“两门功课”,我们始终在努力探索。6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近30余年来的实践表明:

在发展方面,成就巨大,有目共睹,“蛋糕”越来越大了。——发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做大“蛋糕”)的“功课”——我们做得不错(没人能否定得了的事实)。

在分配方面,前期,虽然贫富差距不大,但受“蛋糕”不大的局限,因“患寡”而实现不了“共同富裕”。 近3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虽然“蛋糕”越来越大了,“患寡”的困境有了很大的缓解,突出矛盾也由前期“患寡”转向了“患不公”。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呈加剧趋势的状况表明,共同富裕——这个小平同志所说的社会主义的目的、特点、“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这个“最大的优越性”在现实中并未得到应有的体现,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如果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必将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几个问题》人民网2010年04月01日09:25. 问题发展到了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的时候了,说明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走向共同富裕——分好“蛋糕”)的“功课”——我们还做得不够、不好(必须承认的事实)。

      面临的分配制度改革,将是做好这门“功课”的改革。

三,“共同富裕”的最大“难点”——劳动、勤劳不能致富,最大障碍——对劳动不公的旧分配制度.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也不可能同步富裕,如何“逐步实现”?

于是,曾设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并以此带动、帮助更多的人致富。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劳动、勤劳致富,就是要让一些劳动能手们通过诚实劳动,在诚实劳动基础上先富起来。目的是为大家提供、树立劳动、勤劳致富的榜样、示范,引导更多的人一起走劳动、勤劳致富的共同富裕之路。

当年,那些个致富的榜样,还真大都是些各行各业的能人,那些个“种植能手”、“养殖大王”和“傻子瓜子”们,还真是凭着他们诚实、辛勤的劳动,成了当时赫赫有名的“万元户”,成了当年的“先富一族”,引起了众多“千元户”级的劳动者们追随、效仿。那时的劳动、勤劳,既时尚、光荣,又得实惠——的确成了能使劳动者致富的手段。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人和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已经从“千元户”与“万元户”的“十倍”之差,扩大到了“几万元”与“几百万”的“百倍”之差,【人们发现,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劳动、勤劳似乎已不再是致富的手段,靠劳动、勤劳的所得已经无法改变“上不起学”、“买不起房”、“看不起病”、甚至“死不起人”的困境。

广西农民工朱孔孟说:“老板一年能赚几百万,我们辛辛苦苦打一年工却只能赚几万块,而且两年来也没涨过工资。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劳动差别就这么大?”】——《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日18 版)《提高“劳动所得”势在必行》. 这位农民工兄弟的“质疑”,既表达了广大劳动者对劳动、勤劳能致富的渴望,也是对现实中“试图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乎变得越来越难”的不满、无奈、困惑的诉说。

是啊,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勤劳先富起来,作出示范,引导大家一起走劳动、勤劳致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道路的良好愿望,在有了好的开端之后为啥会“变了种”? 终于,人们发现了“分蛋糕”的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通过付出更多劳动来提高收入,似 乎变得越来越难,关键在于初次分配对劳动的不公,认识到“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提出了应该“更加重视公平”分配观和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求(17大)。

初次分配是基础。正是初次分配对劳动的不公,造成了“良好愿望”,在有了好的开端之后“变了种”。

初次分配对劳动不公的表现之一,“利润侵蚀工薪”.

工薪性所得,是劳动者获得的劳动力成本补偿,是劳动力生产、在生产的必须。不惜一切手段“侵蚀工薪”以谋取更多“利润”是资本的本性。

众所周知的“22连降”与资本所得的持续提高的信息,让大家了解到“利润侵蚀工薪”并非个别现象。 “本田事件”——本田在华工厂的一系列劳资纠纷后,有人担心“事件”和给中国工人增加工资会对该公司收益有影响,我们却从公司透露的“秘密”而深感震惊:“中国工人的工资将上涨10%以上,北条洋(本田汽车公司的一位高管)—一表示,劳动力成本只占生产成本总量的2%,所以对公司利润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这种劳动力成本比例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在第十位。——2010-08-06 10:09:30 来源: 网易汽车.

“本田”所透露的“上涨10%以上”,“劳动力成本只占生产成本总量的2%”,“在发展中国家中排在第十位”的“秘密”,让大家了解到中国的劳动力究竟有多“值钱”。

还有欠薪、赖薪、地板工薪甚至更黑的“黑砖窑”、“黑矿山”……总之,“利润侵蚀工薪”是对劳动的残酷不公。

“利润侵蚀工薪”,是资本主义社会、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曾经的现象,是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容的残酷的罪恶行径。

社会主义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即使是初级阶段),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不能让这种连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都不容的残酷的罪恶行径继续重演、横行——必须创建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薪法案”。【未完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16:53:36

个人以为:

一.为使“提高两个比重”落实而不“落空”,应该在公布现行“两个比重”数据的同时,对“十二五”和逐年要达到的目标提出“量化”指标和具体措施,并向社会发布,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二.为遏制“利润侵蚀工薪”的对劳动的不公,建议尽快出台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别于<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薪法案”。

三.必须变革收益分配对劳动的不公,创建劳动参与收益分配的新的收益分配制度。

四.为防止和避免提高的收入、劳动报酬被物价上涨等手段所“淹没”、侵蚀掉,应该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切实加大监管、处罚的力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5 20:15:31
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见17大报告)到“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摘自17届5中全会公报.

17大以来,17大提出的要求落实了吗?落实得如何?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了吗?提高了多少?5中全会为何重提“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现实的比重是多少?今后每年提高多少?到“十三五”前夕要提高到什么水平?用啥来保障和监督、检验17届5中全会的这个要求不会落空?……难道不都应该有个明确的“说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