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md20000801 发表于 2010-12-3 16:00 
50# 精忠岳飞 “就算官僚主义再严重,官僚们顶多,多拿多吃点,根本消耗不了多少劳动。因为官僚再厉害,也不可能一天吃一千个人的饭,穿一千个人的衣。而资本主义就非常可恶了,资本家可以通过资本的形式,支配人们大量的劳动,这些变成价值的劳动,多数与具体财富增加无关,完全被货币游戏浪费。”
——所以我们就不需要限制资本主义的恶,而是直接放弃资本主义?
——所以我们就应该容忍官僚主义,甚至是严重的官僚主义?
资本主义没有官僚主义??即便私有企业,稍上一点规模的官僚主义也是普遍存在。任何工业企业所谓的老 总、懂 事 长多数根本不是工程师,就连有些财物报表都不懂,他个人不可能有无限的时间和精力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另外资本家根本不是全能全知的,他们有的正是像凯恩斯所说的“动物性”,完全是通过官僚化制度才管理,难道说这些企业就是官僚而不是资本家的?
官僚主义在任何制度永远都消灭不了、只能遏制。相对来说计划经济远优先市场经济。
因此计划经济下,只要实现了工业化,人们生活非常轻松悠闲,以苏联来说,在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下,平均每个人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不用上班而在公费渡假。”
——苏联是否实现了工业化,而不是“只要”?如果计划经济下,实现了工业化,人们生活必然非常轻松休闲么?
——以苏联来说,这种(贫乏的)公费度假社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愿意享有么?
苏联贫乏??1985年物质产品平衡表中,苏联有70%的物质产品数量都超过美国。苏联普通工人能在60年代普及汽车,奶制品产量和人均消费量全世界第一,人均肉类消费也是全世界前几位的。全免费的医疗、教育、住房等,17戈比相当于1角7分电话全年无限制打。市场经济实际上是更短缺的经济,它只不过改变货币(资本)与劳动力交换的比例让人卖不起罢了,瓦尔拉斯均衡——生产能力与个人选择的均衡,根本不存在,有的只是斯密的看见不手、马克思平均利润率所论述的均衡,即货币控制劳动力的均衡,它是货币社会秩序的均衡,压根就不是按生产力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均衡。正如古典经济学所指出,价值代表的是社会关系,像所谓的GDP(价值总量)代表的实际上是雇佣劳动总和。大量变成价值的劳动被白白浪费化成货币符号,根本就与产出无关。资本主义所谓的效率追求的是最大化的支配人的行为(劳动),这算什么效率?
如:从1980年到1985年,苏联的化纤产量增加了1倍,但总价值没有变化,实际上计划经济才是瓦尔拉斯均衡,才是让边际效用论运转的。从追求最大物质生产效率的解。
“虽然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具体财富存在一些分配不公,但没有了资本通过剩余价值来取大限度的榨取人们劳动(行为)的剥削方式,人们的自由得到了经济上的拓展。”
——看来作者并没有否认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具体财富存在一些分配不公,我们的选择是容忍不公还是限制资本榨取剩余价值?
本来马克思就没有社会主义绝对公平,它只是相对公平,但是资本主义分配更不公,
最重要的是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资本的剩余价值的剥削不是具体财富分配的问题,而是资本追求最有化的劳动力支配的问题,因为剩余价值根本不是具体的剩余财富,它没有实物形态,而是一种剩余劳动。以一套住房来说只要不损毁其使用价值是一定的,但资本就是要人卖不起,以前普通工人需要花5年的工资够买,有可能要变为10年或20年,大量的劳动被资本吞噬变成价值,普通人生活越来越累,另外诸如强制汽车报废、不同相同机器折旧时间,炸桥刺激消费、医 疗 、教 育 市 场化等,都是资本要逼迫人们拿出更多的劳动来交换,这样劳动都被资本游戏白白浪费,就本身建房、 医疗、教育等都直接消费不了多少劳动,但资本就是要逼人们拿更多的劳动来交换,这样他们才有利润这种剩余劳动的货币支取形式。大量劳动根本就与具体财富(使用价值)生产无关系,被资本白白浪费,价值关系代表的是社会关系,而不是人与物的财富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奴役人的极恶经济制度。相反计划经济中技术官僚处于主要地位,这样劳动消耗就较低,并且在计划经济中厂长、经理等的工业还不如技术员、工程师,熟练钳工等,这是与工业化相适应的。
1918年4月(十月革命后不久),列宁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见《列宁选集》中译本第三卷)一文中说,“资本主义在这方面的最新成就泰罗制,同资本主义其他一切进步的东西一样,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又包含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它分析劳动中的机械动作,省去多余的笨拙的动作,制定最适当的工作方法,实行最完善的计算和监督方法等等。……应该在俄国组织对泰罗制的研究和传授,有系统地试行这种制度并使之适用。”“同先进民族比较起来,俄国人是比较差的工作者。……学会工作,这是苏维埃政权应该充分地向人民提出的一项任务。……在着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到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要求为按社会主义方式组织竞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求采取强制手段,使无产阶级专政这个口号不致为无产阶级政权在实践中的软弱无力所玷污。”
——这段话的意思是泰罗制是资产阶级的残酷手段,但是又是科学成就。应该有系统的试行并适用。因为俄国人懒(比较差的工作者),根据国情(特点)的需要“采取强制手段”来强迫他们劳动。看看吧,这就是您所谓的奇迹的来源。
英国原始积累没有死人,别忘了英国原始积累短短的几十年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不是饿死就是病死或者移民美洲,并且每个流浪者,
超过一星期没有找到工作,就会被投进监狱,资本逼迫他们出卖更多的劳动力。另外像战时的义务劳动制度,都强迫性的劳动,
就是最先从德国、英国开始实行的,二战时美国也实行了一定的战时义务劳动制。共产主义追求的是自身劳动的个人所有制,而资本主义战时确把劳动力也给国有化了。苏联的义务制劳动也仅仅是在1935年以前到二战这段时间,资本主义实行了比社会主义更长时期的义务劳动制,苏联也是客观环境逼迫他们那么做的,那是一种生产策略。相对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虽然苏联五年计划的工业化开始发生过饥荒,但总的来说在一五计划完成,苏联的欧洲部份的人口寿命达到了60。75岁,亚洲部份也在50岁以上,由于实了全民和全面的免费医疗,也由于苏联新生儿死亡率大大下降低,虽然发生了二战,苏联人口从1。4亿到二战后达到2。2亿,这不能不说是斯大林的功绩,相对资本主义积累的血腥和野蛮,社会主义的工业化积累轻松得太多了。随着工业化的完成,义务劳动制和配给制也在1935年取消。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经历了多少时间?那可是近一个世纪。说实话,从工业生产和构建主义的角度来说,工业化的确算不上什么奇迹。但资本主义追求的是最大限度的榨取剩余劳动,追求的是金钱,而不是物质产出,这大大限制了工业协作的进程,除非战时军管,不然他们的生产能力是完全释放不出来的。
并且苏联建国时80%的国民都是文盲,而在斯大林领导下,短短的二十年不到确实现了普遍的国民教育,如一五计划时斯大林把三分之一的资金都用在教育上,兴办大量的专业技术学校,在斯大林之前,苏联的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如德国的五分之一,而当二五计划完成时,苏联的技术人员比德、意、日、英、法加起来还要多。无论从思想解放的自由主义还是工业化的角度来看,这不得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真正的奇迹。正是斯大林建立起来的教育、科研体系培养出大量的技术专业人才和普遍国民教育的人员,和大量拥有知识能独立思考的人,包括反对斯大林的人,如果没有斯大林的强力措失,根本受不到教育,也不会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工业化不是什么,人有多大胆、土就有多大产,这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口。比起某国的革 命 疯子,这才是真正的文 化 革 命,而革命疯子的根本不是文 化 革 命,而是 革 文 化 的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