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作为判断标准,是独立于任何制度或机制的--------------------------------------
效率是建立在最优配置资源基础上的,你首先说需要尊守价格机制才能最优配置资源
我明白你的意思,我确实是说过“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你确实表达了我所说的意思。
但为避免浏览帖子的朋友们误会,我还是想说:你的这个“首先”用错了地方。
我就把我25楼帖第三栏中真正“首先”表达出的观点在这里再重复一遍:“效率”,作为判断标准,是独立于任何制度或机制的。
效率的判别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操作,它不以公有制、私有制、市场经济抑或是计划经济为存在的前提。
所以,它才能被运用到公有制、私有制、市场经济以及计划经济中去评判资源的分配结果是否有效率。
关于其详细论述,各位朋友请参看我25楼的帖,这里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在25楼帖的最后,我才提及:只是西经中证明了“完全竞争”条件下(其中包含很多苛刻的条件)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资源分配结果恰好是“有效率”的罢了。
------------------------------------------------------“相对价格”在哪里呀?----------------------------------------------------------
如果按新古典的相对价格理论,我们会发现,企业根本无法做出财务预算。
承接上栏,上栏的主题是:“效率”,作为判断标准,是独立于任何制度或机制的。
但上栏也说了,毕竟西经要论述:“完全竞争”条件下(其中包含很多苛刻的条件)市场经济所形成的资源分配结果是“有效率”的。
因此,西经必然要涉及到这样一个具体地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如何生产的?
岳飞同志的观点就是针对西经中厂商理论这部分内容的。
但是,我有疑问,你所说的“相对价格”指的是什么?
我将西经中单个厂商如何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的过程在这里简要表达一下:
***********************************配置过程**********************************
与生产相关的概念是“边际产品”,我们将其记作MP,它的详细概念我们不讨论,它的大体定义是: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单位该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品数量。
注意,这里是“产量”,不是“产值”。而且“边际产品”是针对某种生产要素而言的,即我们只能说“某某生产要素目前对应的边际产品水平”
如果厂商产品的价格为P,那么,我们可以将P*MP称作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它表示按目前的产品价格,每增加一单位该生产要素所增加的产值。
假定厂商只用两种生产要素:要素1和要素2,要素1的市场价格为w1,其边际产品记作MP1,要素2的市场价格为w2,其边际产品记作MP2,厂商当前的产品价格水平为P。
在不限定成本的前提下,我们来看厂商如何控制生产要素的量:
单个来看要素1:
如果有:
w1 < P*MP1
那么,厂商会增加对要素1的投入,因为每增加一单位要素1,付出的成本为w1,但得到的收入却为P*MP1,明显会增加利润。
所以,厂商会一直这么加大要素1的投入,但生产中有这么一条规律——边际产品递减规律
边际产品递减规律:在要素投入到一定程度后,其对应的边际产品,即每投入1单位要素所增加的产品量,会随着该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而递减
也就是说,随着要素1的“雇佣量”的增加,MP1会下降。
直到出现:
w1 = P*MP1
这个时候,厂商会停止增加对要素1的“雇佣”,因为,再这样做将不会增加自己的利润。
如果有:
w1 > P*MP1
那么厂商会减少对要素1的“雇佣”,即“裁员”或“裁机器”。这样会节省厂商开支,增加自己的利润。
根据“边际产品递减规律”我们知道,减少要素1的投入量会使其对应的“边际产品”MP1增加。
直到出现:
w1 = P*MP1
此时,厂商不再减少要素1的投入,因为,再这样做将不会继续增加自己的利润。
那么,实现 "w1 = P*MP1” 条件时的要素1的“雇佣量”或“投入量”,就是厂商满意的要素1的配置水平。
单个看要素2的情况与此相似,就不再赘述了。
下面,如果考虑到成本限制,厂商该如何配置要素1和要素2呢?即在既定成本支出的前提下,厂商如何配置生产要素为好?
如果有
w1 P*MP1
—— > —— (上下可约去P)
w2 P*MP2
那么“辞退”要素1,将节省的钱用于“雇佣”要素2,直到
w1 P*MP1
—— = —— (上下可约去P)
w2 P*MP2
时为止。
如果有
w1 P*MP1
—— < —— (上下可约去P)
w2 P*MP2
那么“辞退”要素2,将节省的钱用于“雇佣”要素1,直到
w1 P*MP1
—— = —— (上下可约去P)
w2 P*MP2
时为止。
如此便可以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总之,在既定成本下,能实现
w1 P*MP1
—— = —— (上下可约去P)
w2 P*MP2
的要素1与要素2的组合才是厂商满意的生产要素配置方案。
以上是厂商决策时的内容。
***********************************内容结束**********************************
以上内容中确实存在与现实脱节的地方,比如,它没有考虑“合同”带来的用工问题,即签了合同你就不能随便辞退员工了。
以上内容假设在任何情况下,厂商都可以自由调整要素投入量,这与现实情况不符。
但一个模型总不能什么情况都考虑在内吧?那样甚至都没办法展开数学分析。
各位就不要再强求了。
回到开头,精忠岳飞提到“相对价格”,我就奇怪了,你看 "w = P*MP" 这个厂商用于决策的公式,它里面的w是要素在当时当刻的货币价格,P是商品在当时当刻的货币价格,我就想问了:这“相对价格”在哪里?这个“相对价格”是什么概念?以上内容涉及到了么?
好像没有。
再看看你帖中其他的评论:新古典混淆了名义量与实际量。
我想问:在以上陈述中你能指出究竟混淆了什么名义量和实际量?
我自己是没发现。
-----------------------------------“效率”,作为判断标准,是独立于任何制度或机制的--------------------------------------
有人说这个题目你上面不是用过了么?怎么还用,输入错了吧?
没有。
这里只是想再次强调,厂商有没有寻求到自己满意的生产要素配置组合这件事与“效率”这个概念并不必然相关。
只是西经证明:在所有厂商都如此操作时,恰好能使整个社会的生产要素的分配“有效率”罢了。
“效率”概念与厂商“满意”不是同一个概念。
-------------------------------------------------“老婆,快叫牛魔王出来看上帝”---------------------------------------------------
只要公平的把全民都纳入到升官游戏之中,以升官为目标的竞争自然能使计划经济最优配置资源。
吉拉德·德布鲁(Gerard Debreu)1959年发表的《价值理论:对经济均衡的公理分析》建立起了严格的一般均衡理论。
其中有严密的数学推导。
他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你知道得出“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结论多么不容易么?
你一句“升官游戏可以让资源达到最优配置”就想让人相信了?
我知道你在王书记的名为“公平和效率是高度一致”的帖中也提过“升官游戏可以促成资源的最优配置”。
你知道当时我为何没有反驳你?
因为我注意到你发帖速度很快,字数很多,所以我在想:一个急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所说的话有欠考虑,细节问题可以不追究。
毕竟,“升官游戏”这种“儿戏”之言他过一段时间就能自己发现不妥了。
但是,我在你的帖中又看到了这个观点。
你知道现在我会怎么办吗?
我会对着大家喊:快来看啊,快来看啊,10块钱一张门票,快进来看啊,“升官游戏”哎,这里居然有个观点说“升官游戏”可以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快进来看呦。
对于这个“稀有”观点,我只能套用《大话西游》中的一句台词——“老婆,快叫牛魔王出来一起看上帝”。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