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真事,作者被高盛录用了。没有在其他地方看到过,所以象征性的收点
| 我的高盛之路 |
|
|
| 2005年12月16日晚上6点14分,我收到高盛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的来电,通知我得到了他们的全职聘书,我的职业生涯将从明年夏天开始。 在这里我想把我数轮面试的经历和感想说说,希望对还在面试过程中的同学们有一定的激励和实际作用。 申请: 现在还有一些投行在接受申请,其中包括瑞银和美林。如果各位同学有志进入金融界发展,可以考虑申请这些大行,据瑞银的招聘宣讲会介绍,其Fixed Income部门会大力雇人,希望比较大。投行的申请方式基本都是网上申请,大部分有短文形式的问题需要回答,千万不要忽视这些问题,申请表中的任何一个问题对申请者都是显示自己决心,兴趣以及职业激情的地方,不要错过每一个机会表现自己。自荐信要好好写,每句话都要推销自己的能力,每句话都要体现你的激情。个人简历不要太长,我的是一页。 第一轮面试 (约30人): 这次亚洲区(除日本以外)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招人不是常规性的,但是根据美国那边的惯例,通常这个部门的面试都是案例(case)和行为(behavioral)面试的混合。于是我的第一轮面试是一个对证券研究报告的分析,公司是港交所(0388.HK),在案例研究的前两天我们得到了高盛自己的两份研究报告,供我们参考。由于这个学期我投资比赛的经验,对于分析股票有一定的理解,况且我觉得港交所可能是在香港上市的股票里面偏易分析的股票。我从路透数据库(Reuters Knowledge) 下载了其他几个大行的报告,以获取一些跟高盛相反的意见,自己也可以在最快的时间里面得到一些公司的财务和经营概况。第二步就是上联交所的网站投资关系部搜寻最新的年报和中期报告(美国公司可以找到季度报告)。先看Financial Highlights, 再看MD&A (管理层分析及讨论),最后有时间再看IS/BS/CFS(财务报表)。自己列一个大纲,我自己是做了一个SWOT analysis,每一项4-5条就足够了(我个人参考了一个模型,但事实后觉得没有必要)。准备了这些,就可以应付将要参加的第一轮案例研究了。这一轮有两个部分组成,先是小组讨论,后面是一个简报。小组讨论的时候要有信心的发言,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体现你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在高盛是一种迷恋,在别的投行是一种必需)。最后作简报的时候要自信,拿出所有你学过的简报技巧,就可以了。总的来讲,这种案例分析适用面比较窄,最关键需要体现的素质是团队合作精神,分析能力(有自己的见解,目标价,等等),还有作简报的表达能力 第二轮面试(约8人): 第二轮面试是行为面试,也就是通过以前你做过的一些事情来反映你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会做出的反应。基本上投行都在用这种模式的面试。通过我自己在荷银的电话面试和其他一些同学汇丰的电话面试,我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高盛面试的特点。事前我一直在跟Pan同学请教高盛面试的特点,并且问了他一些具体问题的回答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第一:高盛不会问压力型的问题,比如你的弱点是什么?你经历过什么重大的挫折?第二:高盛不会准备好问题问你,而是根据你说的具体事例来顺着问下去。也就是说,他们不会准备一些类似“告诉我一次你曾经需要……的经历”的问题,我个人是很怕这种问题的,因为无法准备,有时候你真的没有这种经历。但是不管什么类型的面试,精心的准备是需要的。我进行的准备有:上网查找最普遍的面试问题,仔细阅读 Vault Guide to Finance Interview,还有就是跟公司里面的人交谈。最后这点尤为重要,事半功倍。如果你做了以上准备并且有书面纪录,估计也要好几天到一个星期的时间。接下来就要看临场的发挥了,我坐在长江中心68楼的接待处的椅子上的时候浑身发抖,可是进了面试的房间并且听到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放松下来了。因为他们的问题都非常友善,而且他们的问题全都是只要准备就可以回答并且是准备得越好就会回答得越好的类型。这里的准备不仅仅是面试的准备,还包括长期的准备,比如对这个行业的了解和个人对金融服务业长期兴趣的一个体现,这一点我觉得是无法在短期做到的。这一轮面试由两个2对1面试和一个1对1面试组成,他们会问许多重复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能有效率的回答好每一条问题,如果可能的话用你的沟通技巧诱导他们问一些你准备得非常充分的问题。还有就是不要因为环境轻松而夸夸其谈,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有系统。这一轮面试的目的是看你是否能融入公司的文化,因为面试者都是今后的同事。高盛一定会问的问题包括:为什么选择投资银行,为什么选择高盛,还有你对团队合作精神的理解。 第三轮面试 (2人): 刚刚问了人事部的同事,进了这一轮的只有两个人。我当时也预计到剩下的人不多了。我问Pan同学可能会有几个候选人,他说可能就剩下我一个了,准备当场拿聘书吧。我还是审慎乐观。估计也没什么好准备了,因为我全都在第二轮把该准备得都准备了。最后见我的是Private Wealth Management的首席运营官 (COO), 感觉是他没怎么面试过别人,几乎所有问题都是根据我的简历而问的。我认为这次面试的目的是考验你是不是一个能在一起快乐工作的同事。所以他问了我一些关于我的个人兴趣,还讨论了一下足球方面的问题,当然他很快就转移到问我谁是埃佛顿的赞助商和他们生产什么的问题去了。这一轮没什么好准备的,但是注意在轻松的环境下不要忘了推销自己,不要漫无边际的回答问题。尤其是前者非常难做到。三轮面试下来,这一轮是最没有把握的。 电话面试 (Global Investment Research) 我在第一轮和第二轮面试之间接受了高盛研究部(我心仪的部门,但是刚刚收到消息今年只招兼职)的电话面试。因为这种形势是最普遍的第一轮面试方式,我也想谈一下我的感受。Pan同学告诉我一个非常好的准备电话面试的方法:准备一个PowerPoint,把第一页设计成标题页,列出大概十多二十个可能问的问题大项,做成文档内部链接,接着准备这些问题的答案,最好是项目形式的(point form),在角落做一个返回按钮。整个文件弄下来大概会有六,七十页。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就可以等着面试者的电话了。用PowerPoint的好处在于,当你在瞬间需要答案的时候,不用忙着在文本中搜索答案。 关于问问题: 每个面试者在最后都让你提问,我们也都知道我们唯一的问题就是:“你可不可以聘请我?”但是我们还是要走形势一样的,好好准备要提问的问题。通常面试初期跟人事部门面试的时候尽量问关于职业培训和一些初期职责一类的问题,随着面试的深入进行,尤其是面对公司高层的时候可以问一些经营方面甚至是策略方面的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喜欢问策略方面的问题,但是注意在前期一定避免这么做。因为要问得出好的策略性问题是非常难的。关于经营问题,公司年报里面的MD&A(管理层讨论和分析部分)非常有用。 我选择了第二轮面试的一些问题,仅供参考: 2nd round. Why GS? How do you rank Integrity, Hardworking, fast learning and teamwork? Are you ready for a sales role in 2 to 3 years time? How are you going to prepare for it? Do you follow the market? What's your view on LinkREIT? What's new warrants' impact on it? Do you feel difficult to get used to a new environment? Why PWM? If you have two offers from both GIR and PWM, which one will you choose? Better be honest! Do you personally own stock? Why AMD? What's your view on the Chinese stocks listed in US? What is the first thing you will look at receiving an annual report? What are your takeaways from your work experience? What are the takeaways from your competition? Tell me something on your resume team-oriented. How did you choose HKUST? What's your class size for accounting? Where did you learn your english(asked 3 times)? How did you get the BOCI job? Companies aside, how do you rank industries you want to join? How many final stage or offers do you have now? Who are you interviewing with? Any questions for us? -90 to 100mins (two 2-on-1 and one 1-on-1 interviews)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7 20:44:2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