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295 2
2010-11-26
“收获太丰富了,下次我要换个大点的购物车!”在香港上水火车站,满载而归的深圳主妇小雯心满意足地笑着。她的手推购物车里,有 1.1港元一包的天然海盐、30港元一大瓶的家庭装飘柔,还有大桶的有机酱油……

本报记者 任成琦

“香港酱油”好吃不贵

“没办法啊,深圳的物价涨得太快,不少东西已经贵过香港了。”持“一签多行”签证的小雯如今每月至少要到香港采购一次。精明的她算了一笔账:红富士苹果深圳平均一个要4块钱,而同样大小的苹果在香港10港元能买4个;深圳的鸡蛋已涨到9毛钱一个,类似的在香港惠康超市23港元就能买30个;10卷装的维达卫生纸,深圳的超市卖32.5元,香港超市才卖28港元……

尽管近来关税征收趋紧,但像小雯这样的“换城”消费族,从公司白领、购物达人到家庭主妇,在深圳都不少。赴港“打酱油”已经成为一些深圳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是深圳。复旦大学近日一份沪港两地物价比较的调查显示,无论是农产品、海鲜产品还是洗护类日用品,上海已“阶段性”超越香港。

当地从事传媒行业的孙宁小姐近日抖出一张计划赴港“血拼”的购物单:奶粉、沐浴液、运动鞋、XO酱与蚝油……“你看物价涨得多快,我已经和几个闺密约好了,搭乘沪港列车去扫货。”与此相关的是,过去要到圣诞前夕才会一票难求的沪港列车,今年竟提前上演“抢票”戏码。

靠近深圳湾口岸的香港元朗区屯门市广场,那里商家为鼓励深圳人过港消费,最初购物满400元就赠送回程车票一张。现在由于前往的人数太多太频繁了,改成满800元才送。

深沪人到香港“打酱油”,只是近期内地物价快速上涨的一个缩影。有媒体感慨,以往赴港购物往往是带有奢侈意味的浪漫之行,如今却变成了为厨房和卫生间补货的苦力之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6 18:44:07
希望物价快速的涨,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国家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看看通胀水平是传说中的4%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26 19:30:33
jared2010 发表于 2010-11-26 18:44
希望物价快速的涨,超出绝大部分人的承受能力,只有这样,国家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让他们看看通胀水平是传说中的4%吗?
个人感觉今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很失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