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 中国的经济增长核算
中国物质资本积累规模巨大且不断增加。一些研究运用增长核算法来分析过去25年间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这些研究发现,尽管生产率增长可观,但物质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具有重大贡献,这可以通过不断上升的投资占GDP比率反映出来。在1994-2007年期间资本积累对GDP增长的贡献远大于1978-94年间的资本积累的贡献,反映出过去10年间投资的快速增长。高路易和王(2006)运用对主要参数的一致假设(consensus assumptions),对1978-2004年间中国经济增长进行了核算。他们发现,与1978-2004年相比,资本积累对1994-2007年间中国GDP增长率的贡献要大得多,反应出过去10年间中国投资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后一个时期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较第一个时期有所下降。
哪些因素可以解释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观察这些趋势的一个有用方法是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分解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资本积累的贡献率(较高的K/L)。资本积累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率从1978-94年间的45.3%%增长到1994-2009年期间的63.95%(表B1.1)。中国资本积累对劳动生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度很高并解释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及地区劳动生产率增速之间2/3以上的差异。在大多数经过检验的假设条件下(包括支持下表结果的“一致”假设),据估计,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会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随着整体就业率增速的放缓,劳动力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特别是在过去的十年中。
表B1.1 1978-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来源及增长的几个方面(平均年增长率,%)
|   | 1978-94年 | 1994-2009年 | 2009-15年 
 | 
| GDP增长率 
 | 9.9 | 9.6 | 8.3 | 
| 就业增长率 
 | 3.3 | 1.0 | 0.2 | 
| 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 6.4 | 8.6 | 8.1 | 
| 来源于TFP的增长 
 | 3.0 | 2.7 | 2.2 | 
| 来源于较高的H/L 
 | 0.5 | 0.3 | 0.5 | 
| 来源于较高的K/L比率 
 | 2.9 | 5.5a | 5.2 | 
| 备忘项目(%) 
 |   |   |   | 
| 投资占GDP的比率(期间平均値) 
 | 30.1 | 39.8 | 47.7 | 
来源:国家统计局(NBS);以及世界银行工作人员的估算。
注:研究方法与Kuijs和Wang(2006)中的相同,但使用了人力资本要素。
a. K/L在1994-99年间对劳动生产率增速的贡献度远高于2000-09年。
  中国的家庭储蓄相对较高;但在过去10年中家庭储蓄还不是驱动国内储蓄大幅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家庭存款规模要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成员国,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少社会保障体系。然而,虽然家庭收入占GDP的约60%,而且家庭通常将其收入的25-30%用于储蓄,但中国与其亚洲的可比国家并没有什么两样。家庭储蓄占GDP的比例在1995-2001年间略有下降,并在2001年之后略有上升(见图2)。
图2. 中国的储蓄与投资

来源:环亚经济数据中国数据库(CEIC China Database);世界银行工作人员的估算。
注:资金流量表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