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水平逐渐提升,优质金融科技企业不断集聚,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落地……在确立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金融科技中心后,上海市根据顶层设计推出25条创新措施以来,身上的金融科技“标签”日渐增多。
上海,正在金融科技中心新赛道上全速奔跑,吸引着来自全球的金融科技力量。围绕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上海持续推动完善相关支持政策,加大对金融科技人才的支持力度,打造金融科技生态圈,助推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联动发展。

新技术应用层出不穷,积聚的企业越来越多,上海金融科技监管步伐也得跟上——监管部门在设置创新应用刚性门槛的同时,也要设置柔性边界,方可有效实现金融科技创新与监管的风险平衡。
今年4月,人民银行将上海纳入第二批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范围。5月,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就宣布启动上海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该试点也就是国际上积极试行的“监管沙箱”机制。上海版“监管沙箱”试点鼓励多种主体共同参与,包括持牌金融机构以及符合条件的科技公司。记者获悉,启动两月后,上海就对外公示了首批8个创新应用,其中,金融服务与科技产品入围数量各占一半,包括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多方安全计算等多种高新技术。这批项目总体上体现出金融科技多元融合、多向赋能的特点。
了解到,在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方面,上海未来将加强多方协作,发挥资源集聚优势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引领辐射作用,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营造守正、安全、普惠、开放的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环境,开拓金融科技创新发展的广阔蓝海。
注:本文资料来历于互联网揭露途径,内容由好牛配资传播分享,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联络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