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2214 5
2006-06-28

张五常津津乐道他与他老师之间的奇遇,其中提到他旁听赫舒拉发和阿尔钦的课的经历。都是旁听,在“赫”的课上,他成了提问的主角。而在“阿”的课上,据他说,阿尔钦不允许旁听生提问,但后来允许张直接去他的办公室问。

两位老师谁做得对?

当然张五常是个比较特殊的例子,在我们自己的经历中,提问这种事常有,想想,你喜欢提问吗?你喜欢听别人提问吗?当然还可以问更多的问题。

我想到了两个方面的产权的问题:

一是课堂资源。张五常(以旁听生的身份)如果过多的提问,恐怕是过多地占用了公用资源,有侵犯其他同学的某些权利之嫌。

但另一方面,从知识的角度说,他的提问可能贡献了某些新的思想、知识,这是有公共品性质的,别的同学可能受到了启发,也就享受了正外部性。

有兴趣的不妨也贡献一下你们的新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6-29 12:32:00
两者皆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29 15:04:00

我觉得一个好的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如果连问题都没有我不知道该思考些什么。

提问也是一种能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0 08:07:00
呵呵,可能有些老师不大喜欢被打断说话思路吧。我个人还是挺喜欢听人家提问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6-30 14:56:00

如果正外部性大于挤占公共品造成的拥挤的损失 为什么不提问呢

可是问题是 如何知道他回答的问题的正外部性大于挤占公共品造成的拥挤的损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20 17:52:47
可以班上同学达成一致,是否愿意课堂上有人随时提问。

PS:本人发现楼主是个非常有思想的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