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淡泊在2006-7-1 9:21:00的发言: 垄断竞争市场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市场形式,而垄断竞争市场的本质特征就是差别产品。差别产品产生的原因是创新。创新是利润的源泉,只要人类有创新的需要,只要人类有创新的存在,利润就不可能平均化。
同样,只要人类有创新的需求,只要有创新的存在,平均利润率就不可能有什么“下降趋势”。平均利润率只随创新的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对于一个封闭的社会,如果畸形的制度导致创新停滞,价格战成为市场竞争的唯一选择,平均利润率会下降。但在开放的环境中,缺乏创新的社会制度会被淘汰,各种生产要素会重新组合,从而使新的创新诞生。因此,创新仍然是引领人类进步的引擎,平均利润率又会上升。
上面这些表述应该是对“现实”更“真实”的描述。但这种描述是很难还原成数理语言的——除非我们把“创新率”也僵化地表述为某一个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并且这个函数的性状是为建模者所清晰了解的(这正是“形而上学”的特征)。即使这样,我们建模时仍要讨论,谁是内生变量,谁是外生变量。
当然有人会说,为什么非要表述成数理语言?这些自然语言所表述的不更“真实”吗?何必多此一举?但其实如果这样理解,我们根本就不用讨论“平均利润率升降趋势”了(这也恰是上面这些自然语言已经表述了的)。只要摆出上面这些语言,楼主的问题完全是假问题了。
为了讨论某一量何以能“升降”(从而楼主的问题是一个真问题),我们其实还是不自觉地默许了某个数理模型(做出形而上学式的理解),默许了该量在该模型中是内生的。而仅仅从数理模型去看,如果我们不详细指出哪些变量是外生的,该量的变化情况我们是无法说清的。
说了半天,其实就一点:如果我们想谈某量的“升降”,我们就默认了某种“形而上学”的思维;而如果将“创新”与“变革”引入,贯彻辩证法,则谈某量的“升降”是个假问题,不必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