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9990 0
2010-11-28
近日有消息称,酝酿很久的环保税即将在“十二五”期间开征。从节能减排角度来说,国家征收此税确有必要。不过,环保税的主要承担者虽然是企业,却因其间接税的性质,很容易转移到产品价格中,转嫁到老百姓身上。我国宏观税负已经偏重,“高税收、低福利”情况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有根本变化,国家在开征环保税时,应该考虑到税负已相当重的企业会设法让消费者充当买单者,进而避免增加人们的“税收痛苦指数”。
  目前,我国现行税制是有效的,但是“高税收、低福利”的情况已经引起很多人担忧。每当新的税收政策酝酿出台时,人们总会有疑虑:开征这些税后,我的税负水平会不会有所提高?会使全家的生活水平下降么?会影响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正常经营么?我们不认可怎么办?应该由谁来决定征收或不征收这个税,怎样征、征多少?交税后能获得什么回报?**的公共服务能有什么改善?等等。此外,我国财税界的学术会议往往有官方背景,以往会议上批评声音很少,但最近也有不少与会者,对“高税收、低福利”情况颇有微词。可见,“高税收、低福利”已不再是底层百姓的抱怨,学者们批评的调门也高了很多。

  笔者一直认为,多种数据表明,中国早已是一个宏观税负偏重的国家。这个判断在国内争论很多,也有学者认为中国税负较轻,仍有很大征税空间。我对后一种说法很难认可,从为老百姓负责的角度来说,税负问题不能含糊其辞,必须进行严谨的学术探讨。

  一般来说,纳税人交给**的所有税费,都可以算它的税收负担。目前,宏观税负基本上有三种统计口径。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是“小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中口径”宏观税负;**全部收入占 GDP的比重是“大口径”宏观税负。若按照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中口径”来衡量,中国的宏观税负大概在20%左右,的确不高,但这种统计是有问题的。**的财政收入除税收之外,还有一个几乎可以与它并驾齐驱的收入群: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把这些汇总,与GDP相比较,才是真正的“宏观税负”。如果再把制度“之外”的乱收费、罚款和摊派算上,那就更说不清楚。这样大致估计,社科院给出的宏观税负数据是32%,笔者则认为在35%左右。考虑到去年32万亿元的GDP总额,**一下子拿去35%,坚持说“税负较轻”,很难服众,再考虑到民众享受的低福利现实,这种论断是缺乏公信力的。

  也有人认为我国的宏观税负还不如西方国家。这也是实情。在一些西方国家,个人所得税税率达到50%以上并不鲜见,但那一般是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它们在高税收的同时,也实现了高福利。西方社会目前的问题是福利太好、财政负担太重,税负水平不得不有所调低。与我国相比,这是另一个层次的问题,中国离这个阶段还很遥远。由于高税收、低福利,GDP中居民消费的贡献率仅有35%左右,**投资在经济增长中至关重要,换句话说,“内需不足”问题,其实是“**很足”而“民需不足”。

  目前来看,我国持续多年的税收政策还没有根本性变化,税收增加、支出增加刚性很强,很难有所改变。不妨设想,经济高增长时期,我们都没能明显改善低收入者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化解民众情绪,缓解企业的忧虑,那么,一旦经济增长放缓,提高民众福利、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的工作将更加繁重、更加困难。一个国家在高增长的这几十年,除了积累国家财富,也有责任安排好财政收入分配,特别是再分配环节。      **征收高税并非不可以,税率高一些、重一些并不是绝对不好,但关键是财政收入用在什么地方。我们财政支出、预算支出必须有所倾斜于社会福利和保障,“兜住”底层社会民众。

  此外,世界评判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就是底层民众生活境况如何、社会贫富分化是否严重。当前,中国日益重视“软实力”建设,就必须重视分配不合理问题,提高社会福利,舍此别无他途。
同时,中国传统社会的税收结构一直较轻,古代所谓的“盛世”大都出现在“轻税”时期,古代政治家也明白这一点。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特色,也是一种重要的税收价值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应建立一种轻型的税制结构,减少或放宽税费征收,不与民争利,把纳税人从高税负中解放出来,我国当代的“盛世”才真正到来。李炜光▲(作者是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