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286 14
2020-09-26
我最近买了本程恩富先生主编的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创新》,其中一篇由程恩富先生亲自写的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四大理论假设》,该文中的;新的活劳动创造价值假设,这是程恩富先生按劳动贡献分配的理论基础,我们来评评是否有道理,是否科学;

马克思说,劳动生产率提高,使用价值量增加,但劳动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程先生对此予以修正;1,如果劳动生产率变化是由劳动的客观条件引起的,主观条件没有变化,那么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是反向变动关系,2,如果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由是由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动引起的,劳动的客观条件没有变动,那么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是正向变动关系。

简要理解就是;使用机器设备等提高的劳动生产率,价值总量不变,如果是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提高等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则使用价值量,价值量都提高。

这种观点明显不科学也不符合逻辑,举例说明就知道了;

举例1,假设某鞋厂有100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日产鞋子100双,增加新设备后,劳动生产率提高到日产200双,这就是程先生,也是马先生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0工人创造的800小时价值量不变(假设刚好与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一致)。只不过程先生把这称之为是客观条件变动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举例2,假设这同一个鞋厂,没有增加新设备,只是提高管理水平,提高了劳动积极性,劳动生产率也提高到日产鞋200双,程先生认为,这就是劳动的主观条件变动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因而价值总量也会随之提高,也就是不仅100人800小时价值量,而是高出800小时了。

这就冒出一个问题,价值量到底增加了多少,是增加了5小时,还是10小时,这是没法计量的,而马克思在说的却是可以计量的,因为马克思说的是有100个工人,每天8小时劳动这个总量限定的,有总量才有平均,有社会劳动时间总量,才可能有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

而程先生提出的增加价值,已经超出了100个工人800小时总量,超出了多少,没法计算,拿到市场上去竞争性计量,结果只能是用价格,用货币来计量,最终结果就是价格代替价值,就与许多信奉西方经济学的经济学家,只有价格没有价值的观点殊途同归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9-26 12:20:53
程恩富的2是胡扯。

劳动的主观条件怎么改变?一个人能扛100斤,在一定的时间内来回装车,假设1小时不停的跑,能装40趟。难道劳动的主观条件还能扛200斤来回跑40趟?或扛100斤跑50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9-26 12:30:09
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想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只能依靠改变生产工具。这是规律也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况且,生产只是一方面。定价与销售才是实现价值的只要方面。

没有好的,有效的销售手段工厂生产再多也白搭。

马克思的《资本论》编造的只是工厂的生产而不涉及其他方面的经济现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9-26 14:05: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9-26 17:33:20
他凭什么给定这两个条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9-30 21:21:07
程恩富理解歪了,马克思说的商品价值量是基于劳动时间的,也就是劳动力精神和体力劳动的耗费,而且说的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顾名思义是同等劳动耗费生产商品数量的比。用机器,劳动力劳动耗费不变,商品数量增加。工序分工有效劳动增加,同等劳动耗费商品数量增加。都一样,不管你最终生产的商品数量多少,都耗费了一样的劳动时间。劳动价值总量跟商品数量无关,跟劳动总耗费相关。使用价值总量跟商品数量相关。农民种粮食,50斤米能换一件衣服,如果服装厂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衣服价格会下降到一半,50斤米可以换两件衣服。外在表现上是供需曲线或者价格曲线或者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实际上供需平衡点就是商品劳动价值。内在逻辑就是50斤米的劳动价值跟两件衣服的一样。否则必然导致社会伤筋动骨的农业劳动力转行到制衣行业(不是价格平衡机制那么简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