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股减持最初提议的原因是由于我国股市上占市值达百分之七○的股票为非流通股,而在这百分之七○的非流通股的大部分是国有股,这部分股票是锁定的,不能在二级市场上流通,导致国有资产的流通性减弱,不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家为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提出了国有股部分减持,以换取流通权的说法,这实践也早在九○年代末开始,不过实践由于二级市场的大跌而告终,究其原因是二级市场的流通股分数突然变大,供给增加,导致股民对未来的预期不看好.这是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担心非流通股获取流通权后抛售股票,套现抽逃.
但是二级市场大量非流通股的存在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和流通都有很大的影响,也不利于形成合理的定价基础,公司管理层和广大股民的利益基础不同.
现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但是由于广大股民的预期发生了变化,加之在股权分置改革期间,一些引起市场波动的诸如ipo和增发在融资都未启动,一系列的利好消息纷纷出台,参与股改的公司大股东都承诺自愿锁定流通期限,使得在股权分置改革中大盘和个股估价并未出现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