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江湖
  大起大落练就真英雄
  2010年,中国私募正处于最“绚丽”的时期,私募弄潮儿注定百家争鸣。纵观证券市场20年,一个个私募天才、巨鳄、枭雄鏖战资本市场,创造着一个又一个传奇。据《证券日报》基金周刊最新统计,可对比的阳光私募中,从业超过5年的“老人”仅10余人,他们见证了中国股市的起起落落,穿梭在不同的市场行情中,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2007年,中国股市的转折年,从开盘的2728点,狂涨到10月中旬的最高6124点,随后逆转直下至年底的5621点。分析当年私募收益率排名可以发现,民间私募、私募信托产品、券商集合理财等三类私募的业绩分化较为明显,尤其是冠军收益率分别为1497.66%、107.58%、33.04%,差距惊人。硅谷基金的投资经理杨永兴以高达1497%的收益率,完成了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其成绩远远超过当时参加评比的其他阳光私募和券商集合理财。当时,他只有25岁,可谓一代青年才俊。
  2008年,股市大跌3440点至1820点,私募界的抗跌高手浮出水面。当年有6只私募基金实现正收益,最好的收益为20.2%,表现明显优于公募基金(公募基金最好的一只业绩是负的31.61%)。以江晖、田荣华为代表的从公募基金走来的私募基金经理的业绩相对突出,江晖执掌的星石系列3只产品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获得超过4%的正收益,震荡行情再度凸显了江晖严于风控的魅力。
  2009年,市场一扫2008年的阴霾,私募基金净值节节高升。共有17只私募基金取得超过100%的收益,30只私募基金跑赢沪深300指数。其中,罗伟广掌舵的新价值2以166.02%的绝对收益高居榜首。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曾令华这样评价:“挖掘个股的能力优秀,善于灵活控制仓位。”这正是罗伟广决胜群雄的关键所在。
  截至12月2日,距离2010年行情结束只有21个交易日,私募基金的业绩排名也基本定论。在这个宽幅震荡的行情中,私募基金的业绩出现大分化,常士杉、段焰伟、王歆掌舵的产品跻身前三甲,不过,他们都不是曾经的英雄,也非私募界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