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0月新增外汇占款高达5190.47亿元,刷新30个月以来的最高纪录。中国月度新增外汇占款上一个高点是2008年4月的5251亿元。按照外汇储备-实际利用外资-贸易顺差的残差法计算,10月“热钱”规模 是9月的2.4倍
事实上,10月新增外汇占款出现跳增并不是个开始,从第三季度开始,中国外汇占款已经呈现出快速增加态势,7、8、9月份分别新增外汇占款1709.51亿元、2430亿元、2895.65亿元,业内普遍认为,这串数字背后隐现热钱涌入的身影。
而就在此前一天,25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我国今年第三季度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1023亿美元,按可比口径计算,较上年同期增长1.03倍。经常项目顺差大幅增加,凸显出我国所面临的强大的国际资本流入压力。
近期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流动性泛滥,热钱加速流入新兴经济体,而人民币加息和升值预期更吸引热钱重返中国。对于当前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升温、热钱流入压力加大等经济问题,包括央行、外管局等多个**主管部门均表达了担忧。因此,10月中旬以来,央行管理流动性的政策措施频出。10月18日至11月14日的四周内,央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累计净回笼资金1535亿元。11月,央行两次上调准备金率,冻结资金达6000亿元。
面对国内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我国采取加息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方法,并实行相关政策稳定粮油价格。但热钱趁加息之际疯狂涌入,热钱流入所引发通胀无法靠加息解决,可能适得其反。一方面,加息提高了热钱在国内存款的收益率;另一方面,加息会加大企业的流动性成本。热钱涌入充分利用美元利率和人民币利率之间的差额,不用工作就可以获得高回报。但是热钱一旦迅速撤出,我国货币就会迅速贬值。面对通胀压力和热钱不断涌入,对我国实行宏观政策有一定压力,不但要控制通胀还要防止热钱迅速撤出。真是一个难题,央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池子”的想法,就是把国外投机资本不流入本国经济市场,但我国在相关制度上还是不够完善。可以说在不断探索中,我希望大家看到此贴说说自己的想法。提些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