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语源是《易.革》:“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近代则兼容了自然界、社会界或思想界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深刻质变,表示要顺乎发展规律,去改变那些束缚发展的因素。具体到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大幅下降,就业形势严峻,投资—出口—消费的经济格局已暴露其固有的局限性,以消费来拉动经济稳定健康增长成为共识。
当然刺激消费也面临着很多困难。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黜奢崇俭”的消费观。《左传》中记:“俭, 德之共也。侈, 恶之大也。”老子则把“黜奢崇俭”推向禁欲主义的极端, 把“俭”视为人生三宝之一, 视“节俭”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而“奢”则是“万恶为首”。新中国成立以来,勤俭节约也是社会倡导之准则,最终消费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在GDP中的比例逐渐下降。最终消费率在“六五”时期在66%左右,“八五”时期,降到60%左右,到2007年降到48.8%,形成了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局面。同时历史上社会保障的缺乏养成的自我保障的意识、消费中法律法规的缺失引发的消费担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消费的健康增长。另外,还要避免过度消费、畸形消费的出现,充分利用消费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状态。这就需要在深入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开展一场消费的革命,全方位促进消费的增长。
树立意识:认识消费前导作用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是国内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后,小平同志从思想观念上给消费正名,提出怎么检验改革方向对不对,有没有成果?就是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现在讲以人为本,最终是落实到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上。荀子在《非十二子篇》中说:“衣鹿食恶,忧戚而非乐,若是则瘠,瘠则不足欲,不足欲,则赏不行。”意为在消费降低情况下,生产不丰,即“瘠”也,以致无能力行厚赏。说明总需求减少会降低国民生产,这种观点与现代凯恩斯经济学中的“紧缩缺口”类似。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一切经济行为都是围绕着消费,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资本的增值要以扩大消费市场为前提;企业之间的人才、技术、管理水平的竞争,最终都表现为消费市场份额的竞争;人们努力学习和工作以获得更高的个人收入,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个人的消费水平;各国经济发展是以提高整体国民的福利水平为目的。因此,消费是一国宏观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作为经济前导作用更加明显,它决定了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构、速度、导向和活力。正确认识消费的作用,从消费的角度去制定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才能有效地破解目前经济发展中的难题,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
打破瓶颈:充分释放消费潜力
刺激消费主要依靠城乡居民消费的拉动,城乡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70%以上。影响城乡居民消费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收入和支出预期。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大幅增长,但预期支出也在不断增长,医疗、教育、住房等的预期支出成为促进城乡居民储蓄的重要推手。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重新确定“国”与“民”、“企业”与“民”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配比例,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二是通过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减少贫富差距,财富的适当集中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效率,贫富差距过大则不利于消费的增长;三是增加财政在公共消费包括在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投入,以社会保障来代替个人自我保障。下图为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比重,可以看出,该值总体趋势为走低。
保障权益:提升消费安全指数
近些年,危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三鹿奶粉事件、双黄连注射液、瘦肉精、吊白块、苏丹红、注水肉等问题,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对相关行业产生“信任危机”。危机不仅说明了在利益面前道德的沦丧,也折射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无法保障消费者正当权益。
保护消费者权益,专家建议,我国应加快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理顺部门管理体制,促使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畅通消费维权诉求渠道。一是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程安全管理动态监管体系;二是理顺部门管理体制。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管理机构。如对食品安全监管,应确立一个监管部门全权负责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改变各自为政、多头执法的状况;三是加大行政处罚和责任追究力度。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建立企业、个人的“信用”跟踪制度,提高违法成本,从而保障大多数人的权益;四是简化、畅通消费维权诉求渠道。目前在处理法律时间长、取证难,多数消费者的权益在受到侵犯时“知难而退”,保护消费者的相关法律法规形同虚设。应简化诉讼程序,更有效地维护消费者权益。
科学消费: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郑也夫在《后物欲时代的来临》中将人们的消费划分为三类:舒适、“牛”和刺激。舒适是指吃饱穿暖,达到小康;“牛”则指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刺激是空虚、无聊和没劲。北京大学李青宜教授将过度消费现象总结为:超前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病态消费。按照这上面两种理论的划分,当前有相当一部分国人正处于第二和第三个阶段的边缘。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所占比重接近20%。多家国际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大约有1000万至1300万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高档轿车、手表、皮包、化妆品、时装和珠宝等都是他们消费最爱。过度消费的危害还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猎杀方面。在他们的带动以及商家与媒体的推动下,整个社会变得浮躁、攀比之风盛行,甚至影响到普通家庭的消费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在刺激消费的同时,要形成健康、绿色消费观,倡导消费者在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和能源,从事科学合理的生活消费,并把消费和社会责任联系起来,引导过度消费转向公益消费,弘扬高尚的消费道德及行为规范,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从而在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上实现消费对于经济、社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