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1-1-11 13:28:39
59楼
发表于 2010-12-29 10:43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8# tld9630437

本人感觉你的那几个公理似乎更像定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9331&page=6

呵呵,定理与公理的区别在于需不需要辩论,而让众人认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 13:29:06
发短消息
加为好友
sljzhangbiao11 当前离线

UID1816703 帖子954 精华0 积分954 阅读权限40 在线时间239 小时 注册时间2010-5-4 最后登录2011-1-11   
教授



帖子954 精华0 经验10606 点 威望0 级 论坛币16518 个 学术水平61 点 热心指数50 点 信用等级33 点 在线时间239 小时 注册时间2010-5-4  60楼
发表于 2010-12-29 10:53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吗.>? shenmeshu !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当然的超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 14:47:59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1 13:28
59楼
发表于 2010-12-29 10:43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8# tld9630437

本人感觉你的那几个公理似乎更像定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9331&page=6

呵呵,定理与公理的区别在于需不需要辩论,而让众人认可.
你的那几个公理更像“定义”,不是像“定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1 16:14:01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1 13:28
59楼
发表于 2010-12-29 10:43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8# tld9630437

本人感觉你的那几个公理似乎更像定义。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979331&page=6

呵呵,定理与公理的区别在于需不需要辩论,而让众人认可.
你的那几个公理更像“定义”,不是像“定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呵呵,您认为定义与公理的区别在哪呢,
我学习一下.握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14:08:32
64# tld9630437

许多逻辑书上都有关于“公理”与“定义”的解释。依照我的理解,定义的作用在于明确概念的内涵,所以一般都可以用“什么叫××?”来提问,也可以用“所谓××就是……”来回答。而你的那几个公理,都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他们更像是定义,而不是公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14:22:53
理解尚且不能,何谈超越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14:51:58
许多逻辑书上都有关于“公理”与“定义”的解释。依照我的理解,定义的作用在于明确概念的内涵,所以一般都可以用“什么叫××?”来提问,也可以用“所谓××就是……”来回答。而你的那几个公理,都是如此,所以我认为他们更像是定义,而不是公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学术的东西你看的像是不行的.


百度解释: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与我的说法一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2 14:55:21
66楼
发表于 2011-1-12 14:22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理解尚且不能,何谈超越啊?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经济在历史发展上分为几个阶段。原始的经济学色诺芬,注重的是粮食的保障,还有重商主义,也是讲究多进口,少出口,留住金银。这都是对财富本身的追求。相当于物理学中的对距离的认识与分析。到亚当。斯密,就系统的以社会分工为基础认识了生产效率,市场就是这种调节这种效率。在他那里所有劳力的生产能力是相等,资本生产的效率也会自动调节到相等,这是对财富生产效率的认识,这就相当于在物理学中认识到了速度。因此西班牙的财富注定要流向英国。而我谭立东的认识是对超平均利润率与生产效率的区分认识,找到了生产者最关心的超利润率,这个超利润率也是社会效率推进的主要动力。这相当于找到了财富运动的加速度规律。因此我敢说我超越了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不能解释价值悖论,我能,也是超越.这是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 13:00:50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2 14:51
百度解释: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与我的说法一致.
百度的解释没有指明公理的一个重要性质:公理是不能通过演绎的方式从其他命题中推出来的。
你的消费公理我们就可以找到几个命题以演绎的方式推出来,比如: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消费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所以,消费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至于这种需要为什么一定是精神需要,以及它与体力和精力的关系,你也可以用演绎的方式来推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 14:46:56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2 14:51
百度解释: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与我的说法一致.
百度的解释没有指明公理的一个重要性质:公理是不能通过演绎的方式从其他命题中推出来的。
你的消费公理我们就可以找到几个命题以演绎的方式推出来,比如: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消费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所以,消费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至于这种需要为什么一定是精神需要,以及它与体力和精力的关系,你也可以用演绎的方式来推一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你把我一句拆成两句,就说是演绎了我的公理.中间加个"人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3 17:19:29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3 14:46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2 14:51
百度解释:所谓公理,也就是经过人们长期实践检验、不需要证明同时也无法去证明的客观规律。
与我的说法一致.
百度的解释没有指明公理的一个重要性质:公理是不能通过演绎的方式从其他命题中推出来的。
你的消费公理我们就可以找到几个命题以演绎的方式推出来,比如: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消费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
所以,消费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至于这种需要为什么一定是精神需要,以及它与体力和精力的关系,你也可以用演绎的方式来推一下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7&from^^uid=2343280
-------------------------------------------------------------------------------
呵呵,你把我一句拆成两句,就说是演绎了我的公理.中间加个"人们."
我命题的主项是“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你定义中的被定义项是“消费”。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并不只是消费,由“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所具有的属性推出“消费”所具有的属性完全是一个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推理过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4:03:17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这可以算是哲学的问题,它的探讨在哲学范畴内.
不会把这种经济问题划分成两个哲学问题来讨论,我的问题是纯经济学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8 19:42:47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8 14:03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8&from^^uid=2343280
-----------------------------------------------------------------------
这可以算是哲学的问题,它的探讨在哲学范畴内.
不会把这种经济问题划分成两个哲学问题来讨论,我的问题是纯经济学的问题.
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吗?交换不是吗?分配不是吗?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你怎么能把“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看成是与经济无关的哲学问题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9 09:16:41
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吗?交换不是吗?分配不是吗?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你怎么能把“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看成是与经济无关的哲学问题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可以说是经济学.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但讨论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满足一定的需要就在我看来是哲学问题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2:12:11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9 09:16
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吗?交换不是吗?分配不是吗?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你怎么能把“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看成是与经济无关的哲学问题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8&from^^uid=2343280
-------------------------------------------------------------------------------
生产是为了满足消费可以说是经济学.
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但讨论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满足一定的需要就在我看来是哲学问题了.
请注意红颜色的这句话,作为一切经济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或原动力的东西,怎么可能游离于经济问题之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4 15:58:23
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这只是你个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我的观点.如果你认为自己的观点正确,请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4 15:59:39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1-19 09:16
生产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吗?交换不是吗?分配不是吗?如果不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任何经济活动都不会发生。你怎么能把“凡人们的有目的的活动都是为了满足一定的需要而进行的活动”看成是与经济无关的哲学问题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
最主要的是从你的观点里,没有解释什么是需求.而我的体系里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08:18:53
最后一章,殖民地.
我这里先发最后一章,全书暂时不发.新书就要出版了.希望大家支持.

第七章 殖民地
在中国大陆人眼中的殖民地往往是受强国侵略的失去主权之地,但在亚当。斯密眼中殖民地是待开垦的人烟稀少而资源丰富之地。
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四篇的第七章《殖民地》中第一节《论建立新殖民地的动机》写道“古希腊各邦,各占有极小的领土;任何一邦人民,增多到本邦领土不易维持的时候,便遣送一部分人民出去,在世界上辽远的地方,寻找新的住处。他们四周的好战邻人,使他们任何一邦,很难在国内大大扩大其领地。多里安人大都到意大利及西西里去殖民。这两地,在罗马建立以前,为野蛮未开化人民所占居。伊沃尼亚人及伊沃利亚人(希腊另外两大部落)大都到小亚细亚及爱琴海各岛去殖民。这两地居民,在当时似与意大利及西西里当时的情况大致相同。母市虽视殖民地为儿子,常常给与大的恩惠与援助,也得到殖民地的感戴,但却视殖民地为已解放的儿子,不要求直接的统治。殖民地自决政体,自定法律,自选官吏,而且以独立国资格向邻国宣战媾和,无需母市的承认或同意。没有什么能比树立这种殖民的动机更明显、更容易看得出来。”
作为最古老的殖民地,古希腊的殖民地与母帮是一种同盟关系。母帮与殖民地一个援助,一个感戴,关系十分融洽。而且殖民地作为独立的政治体制,完全是独立的,不需要近代社会中的殖民地独立运动。
当然现代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要求,对殖民地采用由母国统治的手段本来就是一种原本的殖民地的变异。人们看到殖民地的巨大利益后,希望的不再只是希望解决母邦领土的的问题,而是出于对土地的贪婪,这样的殖民地就会产生事得其反的效果。殖民地成了少数权贵掠夺的对象,而其他民众却不能去。少数权贵由于可以通过暴力获得财富,因此在国内便不事生产,而国内的资本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殖民地的财富成为了缓和国内矛盾的工具,而母帮的民众成了掠夺者的帮凶,这就是现代少数的殖民地母帮的行为。不过这种国家国内的经济效率一直没有充分的发展,因此这种行为的后果是害人害已。
在同一章节里,亚当。斯密谈了殖民地产生的原因“古罗马,象其他大部分古代共和国一样,原来是建立在一种土地分配法上,即按一定比例,将所有的公有领地,分配给构成国家的各市民。但人事的变迁,结婚哪,承继哪,割让哪,必然会把原来的分配搞乱,常使原来分作许多家族维持手段的土地,归一个人所有。为纠正此种弊病——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种弊病,他们颁布了新的法律,限制各市民所占有的土地量,不得超过五百朱格拉,约合英亩三百五十亩。但这法律,据我所知,虽施行过一两次,但大都被人忽视或回避,而财产越来越不平均。大部分市民,是没有土地的;但按当时风俗人情,无土地即难于维持自由人的独立。现时,无土地贫民,若稍有资财,可租耕他人土地域经营某一种零售业;即使毫无资财,亦可充任农村劳动者或技工。但在古罗马,豪富人家的土地,都由奴隶耕种;奴隶在监工的监督下工作,监工本身也是奴隶;所以,贫穷自由人,很少有机会成为农民或农村劳动者。一切商业、制造业,甚至零售业,亦都为主人的利益而由奴隶经营。主人们的财富、权威与防卫,使一个贫穷的自由人,很难和他们竞争。所以,无土地市民,除了在每年选举时,得到候选人的赠金以外,几乎没有别种生计了。当护民官想鼓励人民反抗豪富时。就叫人民回想古代的土地分配,并说限制那种私产的法律是共和国的基本法律。人民吵吵闹闹地要求土地,但我们自可相信,富豪们是十分决意不把任何部分土地分给他们的。但为了要绘他们相当程度的满足,富豪们往往提议建立新殖民地。”
这里殖民地产生的真实原因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社会生产效率的提高,让资源为富人们掌握,这时贫民们没有足够的工作岗位,经济可能由普通民众的需求不足而萧条,这时民众开始对社会不满。于是,护民官们想到让贫民们去没有人烟的地方重新开荒,建立城市。这实际上是一种在地球的荒地资源充分的条件下,解决经济危机非常良好的办法。
从这种思路看过去,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英国在殖民地开拓时期经济危机爆发的不那么明显与严重。因为英国只管提高本国的生产资本效率,即使没有充分消费速度与经济平衡,多余的人口可以到美洲或其它殖民地去,因此,本国居民不会有太大的失业危险,没有这种危险,人们就不会减少正常的消费,经济效率就可以稳步的增长。因此适当的殖民政策不但可以减少经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而且出国后的居民可以把本国的高效率资本运作方式带到国外,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下面我们来谈一下殖民地的经济发展的问题。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四篇的第七章《殖民地》中第二节《论新殖民地繁荣的原因》中写道“许多古希腊殖民地,因此似乎非常迅速地进于富强。在一世纪或二世纪中,就有一些能与母市抗衡,甚至超过母市了。西西里的塞拉库西及阿格里琴托,意大利的塔伦图及洛克里,小亚细亚的埃弗塞斯和密理图斯,无论就哪一点说,也至少可与古希腊的任一都市相抗衡。建设虽较晚,但一切学艺、哲学、诗学及修词学,却和母国任何部分发生得一样早,进展水平一样高。值得指出,两个最右的希腊学派,即达理士学派及毕太哥拉学派,并不是建立在古希腊,而是一个建立在亚细亚殖民地,另一个建立在意大利殖民地。这一切殖民地,都建立在未开化野蛮民族所居的地方,那里,新殖民者容易取得他们的居地。新殖民者有很多良好土地,而且因为他们对母市全然独立,他们还能按照他们自己认为最有利于他们自己的方式,自由处理他们自己的事物。”
殖民地的迅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去殖民地的人的劳力是来自先进的地区,他们携带着先进的工具来到资源丰富的地区。这样所有的财富创造的资源,工具,劳力条件都有了,而且资源的由于丰富而低价,资本效率就比母帮要高,并且不必但心效率提高而引起失业人员无资源可用,因此很容易富裕起来。
大航海时代是自由经济真正的爆发式成型的时代,这与海外大量的殖民地可以居住因资本效率提高而过剩的人口有重要的关系。如果没有美洲的发现,伦敦的市政厅每天必然要为面对每次生产效率提高而产生的大量失业人口担忧,而失业人口造成的就业压力从而产生的萧条会让人们对自由经济产生怀疑。大航海时代对自由经济如此深远的影响,但在亚当。斯密之后却很少有主流的经济学著作写出它的巨大的历史贡献,因此我在本书中要向那此在大航海时代做出贡献的伟大航海家们致敬。
对于在美洲殖民地的土著人的问题,一直是一个历史争议的问题。由于极小部分美洲殖民者确实惨酷的对待了在美洲的土著居民,因此对于殖民地的正义性的问题必然要说清楚。实际上在那个时代确实是有一批恶棍,他们即使不在殖民地杀人,抢掠,在本国也会做出同样的事。当然与殖民地的居民的语言不通,一些人故意的丑化殖民地土著的形象都是这些恶棍做坏事做的肆无忌惮的精神支撑,作为正义的个人与民族要做的是谴责与制止这种行为,但对于地广人稀的美洲殖民本身绝对是正义与正确的。现在北美洲的土著人也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至少在他们意思的话可以过上现代化的生活),这比他们的祖先传给他们的可能要过的狩猎与杀戮的生活要好的多。
在现代,对于缺乏土地而人口众多的国家如日本,长期租借一块国外的土地仍是一个不错选择,这样可以缓解土地不足而产生的资本效率提高困难的阻碍。以日本现在的技术,即使是一片沙漠中的土地也可能是很好的土地资源。以产品或其它财富换取土地资源,在这一个国家内部是很正常的,但在国与国之间似乎变得有侵略的味道。但随着人们有了科学的经济观之后,这种以租借形式的交换在日后也会变的普遍。至于以后,日本可以为向外星移民做准备。
人的经济的发展及生命技术的提高在日后进行外星殖民将成为必然,外星移民必然与大航海时代一样的波澜壮阔,对于这项事业的开拓将使人类的经济从此走上一个令人神往的新台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08:36:01
作者何以超越,
马歇尔后经济学教材体系基本比国富论完善,综合新理论也比之深。
但为什么没人说后面那么多教材有一本超越斯密和凯恩斯呢?
因为不能相提并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09:24:27
作者何以超越,
马歇尔后经济学教材体系基本比国富论完善,综合新理论也比之深。
但为什么没人说后面那么多教材有一本超越斯密和凯恩斯呢?
因为不能相提并论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亚当.斯密对市场的认识只是个看不见的手的比喻,而我已经说出了实质.这一点是就是超越太多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09:26:20
教材都了不起我还写书做什么.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09:56:12
有志青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10:27
"交换中的原则;自由的原则。
   这一原则颠覆了其它经济学中的关于交换原则的定义。
   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篇第六单《商品价格的组成部分》中写到。“例如在一个狩猎的民族里,如果捕杀一头海狸通常需要捕杀两头鹿的劳动量,自然而然一头海狸就应当交换或值两头鹿。”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误导。我们不会因为一别人的劳动时间而决定他能在我这里换到任何东西,我如果需要一头海狸,如果我有十头鹿的话,我也愿意去换一只对方没有花任何时间拣来的海狸。如果我不需要一头海狸,就是我只有一百头鹿,我也不会用一只去换对方花了一千倍劳动量捕杀来的海狸。所以说这个以劳动量为基础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在伪公平的基础上的假想,它与任何人的交换的心理都是不一致的,它歪曲了本来明显,正确的交换原则,就是根据需要的自由原则。
   曼昆Mankiw在《经济学原理》第一章的原理一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中写道。“关于做出决策的第一课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不得不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做出决策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目标与另一个目标这间权衡取舍。”
   但事实上我们的交换并不是这样的。从哲学上来说事物必有利弊,这只是一种模糊的说话,但我们生活只为了向有利的方面。既然是双方都自愿的活动,那么一定是对两方面都有利的事情,如果只是对一方面有利,就是强占了。"

交换,一定是于交换双方有利的事情。这是确定无疑的。
问题是:交换双方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于己有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25:36
交换,一定是于交换双方有利的事情。这是确定无疑的。
问题是:交换双方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于己有利?

唯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交换是生产的一种,书中已写,生产为了消费.消费的定义在第一公理之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26:00
发表于 2011-2-15 09:56 | 加为好友 | 发短消息 | 只看该作者 有志青年。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27:09
经济学的第三公理:
  市场交换公理:人们根据需求自由的进行相互交换的需求品的活动。
===========
这个也是公理?这个需要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33:47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0:25
交换,一定是于交换双方有利的事情。这是确定无疑的。
问题是:交换双方根据什么来判断是否于己有利?

唯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9&from^^uid=2343280
---------------------------------------------------
交换是生产的一种,书中已写,生产为了消费.消费的定义在第一公理之中.
“经济学的第一公理:
  消费公理:消费是以满足精神需求和制约人们精神需求的体力与精力的活动。对自然界有利的元素的利用与重新组合,是人类理所当然可以拥有与享受的。”

同意“交换是生产的一种”这个观点。

你的意思是,判断交换于己有利的唯一标准就是是否满足自己的主观需要?

问题:一种物品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生产,也可以是交换(间接生产),采取何种来源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36:10
经济学的第三公理:
  市场交换公理:人们根据需求自由的进行相互交换的需求品的活动。
===========
这个也是公理?这个需要证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你可以证明一下.我来交流.握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37:42
问题:一种物品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生产,也可以是交换(间接生产),采取何种来源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前面已写清楚.是取决于实际资本效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44:26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0:37
问题:一种物品的来源可以是直接生产,也可以是交换(间接生产),采取何种来源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9&from^^uid=2343280
-------------------------------------
前面已写清楚.是取决于实际资本效率.
同意这个观点。
没找到你前面的论述,请指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