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11-2-15 10:50:16
商业的作用在使运输与分销的专业化,从而促进了生产的大规模化,使更高效的生产成为可能。在资本效率趋向相同的自由经济社会,这种高效率的生产被社会中的每一个资本运用者共享,从而实现了社会的全面富裕。
因为在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实用阶段,产品的资本实际生产效率与资本实际商业效率是一致的,所以资本实际商业效率决定的商业系数也是确定的。如果商人贩运的货物的商业系数大于本地生产者的衡量系数,那么消费者就会从本地生产者手中购买,相反商人贩运来的货物的商业系数小于本地生产者的衡量系数 ,消费者就会从商贩手中购买。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商人带来的商品的资本商业实际效率与本地的资本生产实际效率相比,得出这种产品是在本地生产更有优势,还是从外地购买具有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0:51:18
同意这个观点。
没找到你前面的论述,请指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欢迎讨论,在第二篇,第七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04:06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0:51
同意这个观点。
没找到你前面的论述,请指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9&from^^uid=2343280
--------------------------
欢迎讨论,在第二篇,第七章.
拜读了一下,其实四个字说完:比较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12:13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0:51
同意这个观点。
没找到你前面的论述,请指出来。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9&from^^uid=2343280
--------------------------
欢迎讨论,在第二篇,第七章.
拜读了一下,其实四个字说完:比较优势。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握手.相互交流哦.
前人说的比较优势都是嘴上说说.
在其它地方可能还不是以效率优先.过去的经济学更多的是比较收益.
我这里已经有了公式.系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22:04
应该在我之前还没有人用公式来说明效率比较优势.过去它从来没出现在经济学的术语之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23:23
现有理论主要用比较优势来分析国际贸易,这是其局限性。事实上,比较优势可以用来分析任何交换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已经是重大突破,还没有前人用这一点来分析个别交换。

关于这一点,论坛上黄诘、我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27:12
现有理论主要用比较优势来分析国际贸易,这是其局限性。事实上,比较优势可以用来分析任何交换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已经是重大突破,还没有前人用这一点来分析个别交换。

关于这一点,论坛上黄诘、我和你的观点是一致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是呀,感谢你对我学术的认可.
可见您也是用心做学问的.我的新书可能很快要出,希望您多提宝贵意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37:54
比较优势的公式,在国际贸易理论里已经提出得很完整了。建议你看一下。

期待你的新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47:53
比较优势的公式,在国际贸易理论里已经提出得很完整了。建议你看一下。

期待你的新书。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李嘉图的理论我也看过,
不过没看过公式,
你可以把你与黄诘写的书让我拜读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1:56:44
黄先生的观点是:交换是为了节约劳动时间。没注意到他的公式。
我的观点是:交换是为了提高生产率。有公式。可见我的帖子。
比较优势的观点:百度可以得到。
我认为,这些观点和你的意见是一致的。而且,我也同意,就这一点来说,是超越了斯密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2:55:09
呵呵,可不要以给个链接,百度上不知哪个是你.有的也打不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2:58:30
呵呵,可不可以给个链接,百度上不知哪个是你.有的也打不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4:32:48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7:31:55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0:36
经济学的第三公理:
  市场交换公理:人们根据需求自由的进行相互交换的需求品的活动。
===========
这个也是公理?这个需要证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e=9&from^^uid=2343280
--------------------------------------------
呵呵,你可以证明一下.我来交流.握手.
好吧,既然是公理,那么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需要证明的。但是,是否交换关系自古就有呢?起码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内部,是不需要交换的,打猎回来,统一进行集中分配——这里没有交换关系。说明市场交换,不是公理,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一定范围内的活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7:36:44
交换中的原则;自由的原则。
   这一原则颠覆了其它经济学中的关于交换原则的定义
====
这就相当肤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8:06:44
交换中的原则;自由的原则。
   这一原则颠覆了其它经济学中的关于交换原则的定义
====
这就相当肤浅了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与各类宗教相反,科学是原理简单,发展起来复杂.
而宗教相反,来头多又多.结论只有一个,不信则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18:09:10
好吧,既然是公理,那么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需要证明的。但是,是否交换关系自古就有呢?起码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内部,是不需要交换的,打猎回来,统一进行集中分配——这里没有交换关系。说明市场交换,不是公理,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一定范围内的活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原始社会不需要交换你是怎样证明的.是人类就必有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5 23:04:06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5 18:09
好吧,既然是公理,那么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不需要证明的。但是,是否交换关系自古就有呢?起码是原始社会的部落内部,是不需要交换的,打猎回来,统一进行集中分配——这里没有交换关系。说明市场交换,不是公理,而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一定范围内的活动。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1&from^^uid=2343280
----------------------------------------------------------------
原始社会不需要交换你是怎样证明的.是人类就必有交换.
部落内部不是交换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6 07:53:38
部落内部不是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部落内没用钱就不是交换了.呵呵,好好想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8 10:57:07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6 07:53
部落内部不是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1&from^^uid=2343280
-----------------------------------------------
部落内没用钱就不是交换了.呵呵,好好想一下吧.
部落内部是集中分配。一块肉,众人分食之,这是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19 16:41:53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6 07:53
部落内部不是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1&from^^uid=2343280
-----------------------------------------------
部落内没用钱就不是交换了.呵呵,好好想一下吧.
部落内部是集中分配。一块肉,众人分食之,这是交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呵呵只想到那些打猎的集中分配,没去打猎的,摘野果的不就与分肉的交换了.不是自己的,从别人那得来不是交换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5 10:39:54
第九章:货币的起源及应用
******现存在市场经济国家里货币是表达衡量系数体系的主要指标,了解货币的起源及与衡量系数的关系对我们进一步了解市场经济在过去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与现象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
货币从以物易物的交易开始,由于消费是以食物为基准的,因此所有的交换都可以以食物为基础,根据(式2-6-1)实际生产资本效率E‘=E* n0进行生产出最多的产品。然后由商人根据(式2-7-1)实际资本商业效率.E’= n0 *E,各人按各自所需要的各种产品的实际资本商业效率在市场上进行交换。
例如:
设A的粮食生产效率为E1=20,另外需要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支付R与T,衡量系数为n1=0。8,商业系数为n12=1,这是假设粮食是一般等价物,在市场交中的商业系数为1。
设B的牛肉生产率为E2=3,另外需要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支付R与T,衡量系数为n2=6,商业系数为n22=10。
设C为商人在市场上的效率为每天卖3份牛肉,另外需要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支付R与T,做买卖牛肉生意。衡量系数为n2=6,商业系数为n22=10。。
这里我们看到实际上每一个人资本实际效率并不是能轻松的如自己所愿,因为每个人要想找到自己最大的资本实际效率的生产方式,与本人的劳力能力,资本对拥有工具,资源的限制有关,另一方面每个人对市场的认识能力,使他在商具,商业资源,商业劳力的认识是十分有限的,不过找到自己资本实际效率最高的生产方式必然是每个人的目标。
A使用自己一天的劳力与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可以产生相对于一般人一天的粮食需求的产品量为:PA1=(L+R+T)*E1* n1=20*(1+1)*0。8=32
这里A的产品是粮食,尽管A可以留下一份粮食自己使用,这一份粮食相当于是自己卖给自己了,那这份粮食的效率要按商业系数计算。但我们可以认为是A自己做了这笔生意赚取了这笔利润。
即根据(式2-7-4)计算出A的资本效率:
E1‘= Pi* n ‘/(L+R+C+ Pi* n)=1*1/(0+0+1*0。8)=1。25
PA2‘=(L+R+T)*E‘=(1+0+0)*1。25=1。25
所以A相当于既种了地又与自己做了笔生意。做生意中收入为
PA2=PA2‘- Pi=1。25-1=0。25
所以A的总收入为:P= PA1+ PA2=32+0。25=32。25
那么A需要从C处购入1份牛肉就要
PA= PA1* n22=1*10=10 ,
B使用自己一天的劳力与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可以产生市场上相对于一般人一天的粮食需求的产品量为:PB=(L+R+T)*E=(L+R+T)*E2* n2=(1+1)*3*6=36
C本身要有自己一天的劳力,相当于一天劳力的资本与18份粮食才可以做这生意,他才能从B那里获得了3份牛肉,由于C的市场上找到卖家衡量系数与买家的衡量系数即商业系数是一定的,商人只是完成最后的一道生产工序:运输与分销,因此商人的效率可以计算出来,当然C会在市场上一直把牛肉卖完,不论卖给了谁。我们如果认为C的一天的劳动量内可以完成交易。那么C的一天总产出为。
我们可以计算C的产出。
根据(式2-4-3)nK =P1/P2                                    
变形可得:P = P1 /nK 2 =18/6=3
根据(式2-7-3)计算:
n ‘=P粮/Pi ‘  
变形可得: P粮= n ‘ *Pi ‘ =3*10=30
根据(式2-7-4)计算出商人的资本效率:
E3= Pi* n ‘/(L+R+C+ Pi* n)=3*10/(1+1+3*6)=1。5
我们可以看到A可以把粮食留下1份自用, 2份是消耗,10份用来交换牛肉,还有19。25份可以留做它用。
同时B 可以把粮食留下1份自用,2份是消耗,还有33份可以留做它用。
同时C 可以把粮食留下1份自用,(2+18)=20份是消耗,还有9份可以留做它用。                           
各种货物在以其平衡系数在一定的范围内相互交换。,只有相对稳定的粮食产品充足后,其它各种专业生产才会出现,这时人们才能按最大的生产资本效率来安排生产。经济理论中一方面要保证粮食的充分供应,另一方面要摆脱那种以粮食供应不充足基础上的效用论,在色诺芬时期的理论已经阻止这种不正常的状态发生。在不能吃饱的情况下谈论经济,代表价值体系的衡量系数已经失效,经济已经崩溃,在正常自由经济情况下是不可以想象的。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四篇《第一章  商业主义或重商主义的原理》写到“以前,法兰西国王特遣僧人普拉诺•卡尔比诺去见有名的成吉思汗的一位王子。据这位大使说,鞑靼人所常常问到的,只是法兰西王国的牛羊多不多。他们的问题和西班牙人的问题有同样的目的。他们想要知道那个国家是否十分富足,值得他们去征服。鞑靼人和其他一切牧畜民族,大都不知道货币的用处;在他们中间,牲畜便是交易的媒介,便是价值的尺度。所以在他们看来,财富是由牲畜构成,正如在西班牙人看来,财富是由金银构成一样。在这两种看法中,鞑靼人的看法也许最接近于真理。“这里可以看到在其它掠夺来的财富已经是相当多的成吉思汗的王子那里还是以食物为财富体系的基础的,因为没有这个基础,食物不充足时,一切掠夺来的在别国贵重的财富就会交换时十分低贱。
我们看到每个生产者都会由于生产效率E高于自己的现在消费速度而产生粮食的剩余,不过粮食有保质的时间,牛羊作为粮食也要不断的照料,并会老去。我们把粮食作为交易系统的基础只需要保持的是一种生产资本效率,而不是这种产品或财富本身。在事实上我们用更加持久可以保持有价值的产品或资源以作为财富的交换中介与象征,那就是极不易变质的金,银。当其它的产品随着时间变质慢慢失去交换的价值,但金,银产品却可以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它产品随时间失去价值时,金银却可以随时作为产品投入另一种生产当中去,它不会随时间流逝被破坏,而失去了加工成成品的价值。并可以镀在其它的金属上,延长使用性能。它与我们保存的知识,技能系统一样,只要有条件就可以在各种高生产资本效率下为人们的生产所应用。金,银这种类似于精神产物的永久性能使它成为货币的首选。有了金,银作为等价物,人们可以在年轻时努力工作,这时他们在当前的资本生产效率E下的多余部分用金银的形式储蓄起来,在他们老了不能工作时,需要新的产品时或找不到食物时就可以用来重新获得食物及以食物为基础的其它财富。
在人们寻找更多持久保持价值的金银过程之中,本来只有装饰价值的娱乐需求品金,银的生产效率一直受资源的约束得不到提高,而其它产品的生产效率已经大大提高,这就使金,银的的衡量系数越来越高,逐步可以用少量金,银来换取其它大量的财富。
由于人们生产效率的提高,须要储蓄财产以完成几年,甚至于几十年的工程,金银做为最佳的保值品,但在几十年以后还是要根据它的生产效率与作为储蓄与装饰品的消费速度来决定它的价值。如果金银的产量大为增加,或作为储蓄品的地位被纸币代替,就会产生大量过剩,这时它的衡量系数就会降低。所以金银也会出现保值上的失效,纸币也是一样。任何货币以保值为目标,都会出现贬值的倾向。不过古代的借贷系统与现代的银行业使我们可以将财富用于新的生产,在任何的生产中都会由于资本效率大于1,让我们的货币产生了升值的效果。
在现实生产中,由于我们总有新产品的产生及各种工具的不断推广,会让我们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与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从而实现人类财富的稳定增加。所以我们货币的不断流动是我们保持货币不贬值的重要手段。如果哪天银行加息,大量吸收货币了,可能就是贬值的前兆。
我们在产品的实验,推广,竞争阶段就给出一个高的衡量系数。这会使富有者的财产向不富有者转移,至少给了不富有者以机会。而富有者如果采用了有效的新的工具,他将扩大与不富有者之间的距离。相反如果只是消费了新的高阶的消费品与无效的工具,他的财富将减少。所以超平均资本利润既是推动高效生产效率与有效新产品产生的关键,也是财富可以自由转移到有能力的人手上的关键。而这种能力就是可以使财富增长能推动高效生产效率与有效新产品产生,这样货币的流动向也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根据(式2-7-4)E ’=Pi/(L+R+C+ Pi* n), 我们要减少商业中的运输成本,用粮食在交换中运来运去也容易腐败,损失而不现实,金银产量有限,使之不会因为太多而贬值,如果贬值那么又需要运输很多才能交换同等的粮食了。产量少就可以用少量金银代表大量的粮食,从而便于携带。   
它比玉石易分割,纯度高,便于计衡,这样可以便于用量衡量我们每次交换时的衡量系数,以便根据效率来分配,都是它们成为货币的主要原因。
在金,银为货币的交易体系稳定之后,在国家管理制度较发达的国家开始使用纸币。纸币与金,银一样,都是以一种商业工具的形式出现,并为人们分配资本效率与表现衡量系数起到指示的做用。
发行纸币的**会限制金,银在市场上的流通,用纸币向商人们强制购买金银,并承诺纸币具有与标定金,银同样的衡量系数。
不过金银开采的天然资源有限,但货币的印刷对于没有经济概念的**却是可以任意多发行。如果发行的纸币过多,大于标定的金银的数量,那么相当于“金银”的生产效率大大增加,人们的其它产品对“金银”的生产效率降低,从而造成“金银”的衡量系数降低,导致“金银”的贬值。这种贬值导致了原有储蓄的大规模缩水,从而使人们产生储蓄,养老的恐慌,大家纷纷都纸币投入更不易贬值的资源,工具之中。资源与工具的标定价格的上涨又引起各种产品与劳力的上涨,这又使得纸币需要更加多的发行。如此循环,最后可能会使纸币彻底的失去标定金银,表达正常的衡量系数的功能。                                                               
那么一个国家按常规情况下流通多少货币合适呢,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劳力L,资源R,工具T总体下产生产品P。当然这种产品可能是下一总产品的必备材料,这里我们也把这种半成品看成是工具T的一种,商业也可以看成是产品运输与分销的最后一步。那么我们所有的产品流通最后还是根据(式2-2-1)P=L+R+T的概括。我们需要向所有最后的出售者支付P*n0 的货币就可以满足现有的产品的流通需要。至于出售者们由于自己的需要把货币储蓄( 日后的消费),消费,投资( 消费的一种)。都将最终以消费的形式体现出来。除去其它条件,如果一个国家发现它现行的流通的货币大于每年的实践消费金额那么就会产生通货膨胀,从而导致法定货币贬值。当然聪明的中央银行都会制订一个小的通货膨胀率,以便使个人的纸币大多数可以晚上在银行的库房里睡觉,以便国家对纸币的控制。
为了量化产品的数量与纸币的数量,我们把前面公式中的产品P量化为一份产品,要使纸币可以正常的表现产品的价格。则生产数量为Q(quantity)衡量系数n0为的P产品发行的货币为:
M=Q*P* n0                                                                                                       (式2-9-1)
这个公式的涵义是数量为Q的产品P以实际衡量系数代表的产品的价格。
因此国家每年需要使用的总货币量就是所有最终产品的价值的总和,这里也包括进,出口的产品。
M=∑ Q i*Pi* n0i i=1                                                                                   (式2-9-2)
这里n为从1到n的变量,代表从1到n的产品有所有产品的和。
这里之所以要强调最终产品,因为这部分产品是最后用来消费而最终消失的,它们之前的产品有可能是用来生产最终产品的财富,而最终可消费的财富的生产一层层分配给了各类的工具,劳力,资源的所有者。比如说同样的方便品,一台工厂里用的手机,它不能算是最终消费品,因为它的成本摊到了消费品内。而一台大家日用的手机,它就属于最终消费品,因为日用的手机直接促成了人们生活变得轻松,愉快。
如果国家发现金银或其它可储蓄财富对于粮食等劳力效率较稳定的实用阶段的产品的衡量系数大幅提高,那就说明国家的货币发行过多了。可储蓄的金银等财富就相当于国家的蓄水池。一旦这个蓄水池满了,这可能导致流通的财富的价格的上涨,这时的流通财富就指我们日常消费量的食物,衣服。等等。这些东西的上涨又会导致对于货币保值的质疑,加大民众抢购的力度,从而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相反如果货币发行量不足,而货币又是强制在市场上使用,就会出现可储蓄的金银财富的率先贬值,之后日常消费品的贬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5 22:14:24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9 16:41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16 07:53
部落内部不是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1&from^^uid=2343280
-----------------------------------------------
部落内没用钱就不是交换了.呵呵,好好想一下吧.
部落内部是集中分配。一块肉,众人分食之,这是交换?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1&from^^uid=2343280

------------------------------------------------------------------------------------
呵呵只想到那些打猎的集中分配,没去打猎的,摘野果的不就与分肉的交换了.不是自己的,从别人那得来不是交换是什么.
摘的野果,同样集中分配。采摘野果的人与接受野果的人不存在交换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6 13:11:45
摘的野果,同样集中分配。采摘野果的人与接受野果的人不存在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每一个人有点事都去找领袖来平均分配可能吗?你想到的有领袖的事事分配只是一厢情愿.多数情况是自动的相互交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6 13:24:48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26 13:11
摘的野果,同样集中分配。采摘野果的人与接受野果的人不存在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2&from^^uid=2343280
-------------------------------
每一个人有点事都去找领袖来平均分配可能吗?你想到的有领袖的事事分配只是一厢情愿.多数情况是自动的相互交换.
起码原始部落内部,每个人要吃饭,是找领袖集中分配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6 18:27:07
起码原始部落内部,每个人要吃饭,是找领袖集中分配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不我并不是说没有集中分配的时候,但是人一定有与人交换的时候.呵呵,
多想想数学的不完全条件是怎么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09:00:04
关于亚当.斯密对于货币的认币.<国富论>第四章 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
  
  分工一经完全确立,一个人自己劳动的生产物,便只能满足自己欲望的极小部分。他的大部分欲望,须用自己消费不了的剩余劳动生产物,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别人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来满足。于是,一切人都要依赖交换而生活,或者说,在一定程度上,一切人都成为商人,而社会本身,严格地说,也成为商业社会。
  但在刚开始分工的时候,这种交换力的作用,往往极不灵敏。假设甲持有某种商品,自己消费不了,而乙所持有的这种物品,却不够自己消费。这时,甲当然乐于出卖,乙当然乐于购买甲手中剩余物品的一部分,但若乙手中,并未持有甲目下希求的物品,他们两者间的交易,仍然不能实现。比如,屠户把自己消费不了的肉,放在店内,酿酒家和烙面师,固然都愿意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份,但这时,假设他们除了各自的制造品外,没有别种可供交易的物品,而屠户现时需要的麦酒和面包,已经得到了供给,那末,他们彼此之间,没有进行交易的可能。屠户不能作酿酒家和烙面师的商人,而酿酒家和烙面师也不能作屠户的顾客。这样,他们就不能互相帮助。然而,自分工确立以来,各时代各社会中,有思虑的人,为了避免这种不便,除自己劳动生产物外,随时身边带有一定数量的某种物品,这种物品,在他想来,拿去和任何人的生产物交换,都不会见拒绝。
  为这目的而被人们先后想到并用过的物品可有种种。未开化社会,据说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牛一百头。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变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今日,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作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
  然而,不论在任何国家,由于种种不可抗拒的理由,人们似乎都终于决定使用金属而不使用其他货物作为媒介。金属不易磨损。那与任何其他货物比较,都无愧色。而且,它不仅具有很大的耐久性,它还能任意分割,而全无损失,分割了也可再熔成原形。这性质却为一切其他有耐久性商品所没有。金属的这一特性,使金属成为商业流通上适宜的媒介。例如,假设除了牲畜,就没有别种物品可以换盐,想购买食盐的人,一次所购价值,势必相当于整头牛或整头羊,他所购买的价值,不能低于这个限度,因为他用以购买食盐的物品,不能分割,分割了,就不能复原。如果他想购买更多的食盐,亦只有依同一理由,以牛或羊二三头,购入两倍或三倍多的分量。反之,假如他用以交易的物品,不是牲畜,而是金属,他的问题就容易解决了,他可只按照他目前的需要,分割相当分量的金属,来购买价值相当的物品。
  各国为此目的而使用的金属,并不相同。古斯巴达人用铁,古罗马人用铜,而一切富裕商业国的国民却使用金银。最初用作交换媒介的金属,似乎都是粗条,未加何种印记或铸造。普林尼引古代历史家蒂米阿斯的话说:直到瑟维阿斯•图利阿斯时代为止,罗马人还没有铸造的货币,他们购买需要的物品都使用没有刻印的铜条、换言之,这些粗条,就是当时当作货币使用的东西。
  在这样粗陋状况下,金属的使用,有两种极大的不便。第一是称量的麻烦;第二是化验的麻烦。贵金属在分量上有少许差异,在价值上便会有很大差别。但要正确称量这类金属,至少需备有极精密的法码和天平。金的称量,尤其是一种精细的操作。诚然,贱金属称量稍差,在价值上不会发生大的影响,因此,没有仔细称量的必要。但若一个穷人,买卖值一个铜板的货物,也需每次称量这一个铜板的重量,就不免令人觉得麻烦极了。化验金属的工作,却更为困难,更为烦琐。要不是把金属的一部分放在坩埚里,用适当的熔解药熔解,检验的结果就很不可靠。在铸币制度尚未实施以前,除非通过这种又困难又烦琐的检验,否则就很容易受到极大的欺骗。他们售卖货物的所得,可能是表面上很象一磅纯银或纯铜,而其中却混有许多最粗劣最低贱的金属。所以,进步国家,为避免此种弊害、便利交易、促进各种工商业发达起见,都认为有必要,在通常用以购买货物的一定分量的特定金属上,加盖公印。于是就有了铸币制度和称为造币厂的官衙。这种制度的性质,类似麻布呢绒检查官制度。这些检查官的任务是,通过加盖公印,确定这市上各种商品的分量,划一它们的品质。
  最初盖在货币金属上的公印,其目的似乎都在于确定,那必须确定而又最难确定的金属的品质或纯度。当时的刻印,与现今银器皿和银条上所刻的纯度标记很相似。在金块上刻印,但只附在金属一面而不盖住金属全面的西班牙式标记,亦与此相似。它所确定的,只是金属的纯度,不是金属的重量。传载,亚伯拉罕秤银四百舍克尔给伊弗伦,作为马克派拉田地的代价。据说,舍克尔是当时商人流通的货币。可是,那时金属货币的流通,和今日金块银条的授受一样,都不论个数,只论重量。在古代,撒克逊人入主英格兰,其岁人据说不是征取货币,而是征取实物,即各种食粮。以货币缴纳的习惯,是征服王威廉第一创始的。不过,当时纳入国库的货币,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是按重量而不按个数计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09:00:31
亚当.斯密的货币居然与它的社会分工核心理论没有必然形式联系.后继的经济学家也是一样.而我的经济学,效率论与生产论直接决定了货币的数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7 14:07:00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26 18:27
起码原始部落内部,每个人要吃饭,是找领袖集中分配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2&from^^uid=2343280
-----------------------------------------
不我并不是说没有集中分配的时候,但是人一定有与人交换的时候.呵呵,
多想想数学的不完全条件是怎么回事.
你没有任何证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2-28 08:43:00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26 13:11
摘的野果,同样集中分配。采摘野果的人与接受野果的人不存在交换关系。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2&from^^uid=2343280
-------------------------------
每一个人有点事都去找领袖来平均分配可能吗?你想到的有领袖的事事分配只是一厢情愿.多数情况是自动的相互交换.
起码原始部落内部,每个人要吃饭,是找领袖集中分配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tld9630437 发表于 2011-2-26 18:27
起码原始部落内部,每个人要吃饭,是找领袖集中分配的。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12&from^^uid=2343280
-----------------------------------------
不我并不是说没有集中分配的时候,但是人一定有与人交换的时候.呵呵,
多想想数学的不完全条件是怎么回事.
你没有任何证据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创新发展区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amp;from^^uid=2343280

--------------------------------------------------------------------------
想清楚了,我学的历史书上说男人打猎,女人采野果,集中分配是有的,但打只小麻雀也找首领来分没必要的,首领又不是人民公仆,没学什么表的.因此这种小东西交换一下怎么就不可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