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周期的苦难历史警惕我们切勿骄傲自满。自二战结束以来的11场衰退中,有八场出现了二次探底,我们可简单地将其定义为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在短暂反弹后的下降。仅有的几次例外是1953年至1954年的衰退,1980年的短暂收缩,以及1990年至1991年的温和衰退。其他衰退不仅都包含二次探底,其中两次还出现三次探底,即两次短暂回弹后的再度下探。当然,二次探底并不是凭空而来的。它是经济基本面中无法摆脱的脆弱性,以及第一轮经济衰退冲击余震的结合体。一般来说,下滑越严重,破坏越大,愈合时间越长,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1957年至1958年、1973年至1975年和1981年至1982年的急剧衰退,以及伴随2008年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重大收缩,都是这种情况。当前的经济衰退具备了二次探底的经典条件。在经历了2020年第二季度实际GDP年化环比暴跌32.9%,也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季度跌幅后,挥之不去的脆弱性几乎已成定局。为抗击冠病初期疫情而实施的史无前例的封锁,使经济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重打击,几乎还没有开始复苏。本季度的大幅反弹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事实上是借助关停业务的部分重开方才得以实现。但是,这种情况会持续下去,还是会再度下滑呢?各大金融市场一点也不担心经济会再度衰退,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这让人想起一句古老的格言:“不要与美联储作对。”旨在减轻疫情对企业和家庭的冲击,而出台的史无前例的财政救助措施,也带来了额外的安慰。
然而,这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根本的问题是病毒,而不是对美联储所主导的流动性注入,或财政措施所提供临时支援的要求。货币和财政措施可以缓解金融市场的困境,但在解决实体经济所面临的根本健康安全问题方面,它们几乎毫无作为。
由于美国仍处于疫情的魔爪之下,因此可持续复苏的机会看似相当渺茫。尽管生产和就业的反弹凸显了经济供给侧的重大进展,但这些成果还远远算不上大功告成。截至7月,非农就业人数仅收复了2月和3月失业人数的42%,而10.2%的失业率,仍是疫情之前3.5%水平的近三倍。同样,7月份的工业产值也比2月份的高点低了8%。
需求侧的修复则更具不确定性。这在非必需消费的关键组成部分,尤其是零售购物,以及在餐饮、旅游和休闲娱乐上的支出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全面参与这些活动(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人们面对面接触),可能会带来大多数人所不愿承担的健康风险,特别是考虑到感染病例增加,且缺乏有效疗法及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