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免费版: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B3%C2%BE%FC%B2%FD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B3%C2%BE%FC%B2%FD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 ... =%B3%C2%BE%FC%B2%FD
目录
序 7-10 
摘要 10-18 
Abstract 18-26 
1. 绪论 33-73 
    1.1 选题的起因和意义 34-38 
    1.2 相关文献评述 38-66 
        1.2.1 分工、专业化研究述评 38-49 
        1.2.2 产业演化研究评述 49-61 
            1.2.2.1 传统视角的产业演化研究评述 49-54 
            1.2.2.2 分工、专业化视角的产业研究评述 54-61 
        1.2.3 杨小凯理论专题评述 61-66 
    1.3 本文研究的思路、框架设计、待研究的点 66-73 
        1.3.1 思路与分析框架 66-68 
        1.3.2 几个需要验证或研究的点 68-73 
2 建立分工(专业化)分析框架的方法 73-119 
    2.1 经济研究方法论的理论简述及评论 74-97 
        2.1.1 经济分析方法的简要疏理:经济学200年 74-96 
            2.1.1.1 看待世界的“视角”差异 74-77 
            2.1.1.2 与非经济学理论交叉影响 77-80 
            2.1.1.3 分析和预测的精确尺度 80-85 
            2.1.1.4 形式化 85-89 
            2.1.1.5 争议和矛盾 89-96 
        2.1.2 方法论评述小结 96-97 
    2.2 分工、专业化视角的产业分析框架的改进 97-117 
        2.2.1 交叉学科或技术 97-115 
            2.2.1.1 近代新兴学科的渗入 97-110 
            2.2.1.2 计算机技术 110-112 
            2.2.1.3 综合性小结 112-115 
        2.2.2 如何形式化分析有机系统 115-117 
    2.3 本章小结 117-119 
3. 产业分析框架第一步:静态分析 119-263 
    3.1 相关研究评述及本章研究的前提设定 120-134 
        3.1.1 非新兴古典 120-124 
        3.1.2 新兴古典 124-129 
        3.1.3 综述小结及本章研究的前期设定 129-134 
    3.2 静态形式化的基本模式推导 134-169 
        3.2.1 决策比较静态分析 134-146 
            3.2.1.1 两产品 135-145 
            3.2.1.2 单产品 145-146 
        3.2.2 一般均衡比较静态分析及福利影响分析 146-169 
            3.2.2.1 角点均衡 147-163 
            3.2.2.2 一般均衡及社会福利 163-169 
    3.3 静态形式化基本模式的应用:建立经济或产业分析框架 169-250 
        3.3.1 内含政务专业化的企业或一类迂回:产业的一种基础模式 171-213 
            3.3.1.1 第一类迂回形式化分析:企业(产业的基本单位) 174-200 
            3.3.1.2 第一类迂回形式化分析说明 200-213 
        3.3.2 第二和三类迂回:产业的两种变化 213-246 
            3.3.2.1 第二类迂回与新产品的产生 213-229 
            3.3.2.2 第三类迂回 229-246 
        3.3.3 综合:一个分析产业的静态形式化 246-250 
    3.4 静态形式化之:一些问题和经典理论的解释 250-253 
    3.5 小结和不足 253-263 
4 产业分析框架第二步:动态分析 263-330 
    4.1 动态数理形式化研究评述 270-299 
        4.1.1 演化经济理论角度 270-273 
        4.1.2 演化博弈理论角度 273-277 
        4.1.3 进化生物学、陈平、超循环论的角度 277-288 
        4.1.4 新兴古典的动态角度 288-290 
        4.1.5 相关动态经济学(稳态)、动态产业演化研究简例(评述) 290-294 
        4.1.6 小结及形式化有机社会系统的想法(改进动态) 294-299 
    4.2 分工的动态形式化的基本模式推导(有机系统及数学描述) 299-325 
        4.2.1 建立分工动态形式化的思路与要点 299-308 
            4.2.1.1 假定 300-301 
            4.2.1.2 针对静态缺陷和分工系统的动态改善要点 301-307 
            4.2.1.3 设计思路(动态、分工、政务专业化及有机经济系统的形式化) 307-308 
        4.2.2 建立动态(数理)形式化框架 308-325 
            4.2.2.1 动态形式化框架一:创新出现(兼析人类的起源或第一个家庭) 309-314 
            4.2.2.2 动态形式化框架二:分工系统的演化 314-325 
    4.3 动态形式化基本模式的应用:解释一些现象和经典理论 325-327 
    4.4 小结和不足 327-330 
5 (数理)形式化应用及印证:几个实际产业或经济系统分析 330-404 
    5.1 美国与日本的产业演化路径比较研究 331-361 
        5.1.1 背景及已有理论的研究评述 331-343 
        5.1.2 静态形式化的应用:重新形式化青木昌彦比较制度模型 343-360 
            5.1.2.1 美国产业模式(HD-IE与IA-IE) 345-355 
            5.1.2.2 日本产业模式(HD[IA(t)]—IA(t)与HD[IA(t)]—IE) 355-360 
        5.1.3 美日产业模式研究小结 360-361 
    5.2 中国模式:兼析改革以来中国的产业演化路径 361-398 
        5.2.1 背景及已有理论的研究评述 362-372 
            5.2.1.1 中国模式:历史中约5000年演化轨迹 362-367 
            5.2.1.2 中国的产业路径情况及现有研究 367-372 
        5.2.2 动态形式化的应用 372-398 
            5.2.2.1 动态形式化推导:中国模式与可能的混沌 372-386 
            5.2.2.2 形式化改革30年产业与分工演化(及中国模式的影响) 386-398 
    5.3 本章小结 398-404 
6. 产业分析框架第三步:分工度量及现实样本解析 404-429 
    6.1 分工与专业化度量指标比较研究 405-411 
        6.1.1 分工与专业化的界定及度量方法辨析 405-410 
        6.1.2 分工与专业化度量指标设计 410-411 
    6.2 现实样本的分工度量:江财西区快餐市场演化分析 411-427 
        6.2.1 各企业比较度量分析 414-418 
        6.2.2 单企业时间序列度量分析 418-427 
    6.3 度量分析汇总说明、小结、不足和弥补(改进) 427-429 
7. 产业分析框架第四步:计算机模拟 429-485 
    7.1 相关理论综述及评价 431-444 
        7.1.1 文献及评价 431-443 
        7.1.2 本节小结及想法 443-444 
    7.2 模拟分析 444-481 
        7.2.1 江财西区快餐业演化模拟 446-457 
            7.2.1.1 现实模拟一:市场竞争过程 446-449 
            7.2.1.2 现实模拟二:分工、专业化视角的企业演化 449-457 
        7.2.2 现实模拟三:南昌餐饮业演化模拟 457-481 
    7.3 本章小结、不足及猜想:创建“现实模拟”或“模拟史学 Clio-simulatics” 481-485 
8. 结论 485-494 
    8.1 研究成果归纳及推论 485-490 
        8.1.1 研究成果归纳 485-489 
        8.1.2 推论 489-490 
    8.2 研究不足及展望 490-492 
        8.2.1 不足 490-491 
        8.2.2 展望 491-492 
    8.3 结束语 492-494 
9. 附录 494-607 
    9.1 计算机程序(mathematica5.0编制) 494-549 
        9.1.1 解析动态形式化的辅助程序 494-502 
            9.1.1.1 中国模式 494-497 
            9.1.1.2 自1978年以后的产业演化 497-502 
        9.1.2 分工与产业演化模拟 502-549 
            9.1.2.1 模拟一:市场竞争 502-504 
            9.1.2.2 模拟二:企业分工与经营 504-506 
            9.1.2.3 模拟三:南昌餐饮业 506-549 
    9.2 概念及符号汇总 549-554 
        9.2.1 概念 549-553 
        9.2.2 符号及参数说明 553-554 
    9.3 江财西区若干快餐店菜价单(复印件) 554-564 
    9.4 江财西区各企业情况分析表(第一手数据分析、损益表) 564-577 
    9.5 南昌市若干政策法规目录选编及制度环境改善例证 577-585 
    9.6 国内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财务状况 585-589 
    9.7 计算机模拟三详细科目及规则说明 589-607 
10 参考文献(正文直接引用源) 607-616 
11 致谢 616-619 
12 后记 619-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