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537 6
2010-12-07
    一、引言自去年以来,世界大变,我们面临的外部条件之恶化远超预期。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之一的美国因为次贷危机而陷入经济衰退,欧洲和日本亦如此,而韩国、冰岛、巴基斯坦等国则处于国家破产边缘,世界总体增长率也远低于年初的预期。并且,危机还未到见底之时。寒冬来临之际,我们能做到独善其身吗?这一问题成了许多国人关注的焦点。为此,周其仁老师曾撰文指出:“中国要争取独善其身,中国也有条件独善其身。”这些条件在其仁老师看来,是三个方面的:“首先,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其次,中国有持续经济增长的潜力,绝对不是1988年的日本;再次,中国在能源方面也有潜力。”(周其仁,中国要争取独善其身,《经济学消息报》第816期,2008.8.29)

          我国未能独善其身的表现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一些学者从我国的金融开放程度不高、金融衍生创新度低、国内市场大、内需有很大的潜力、房市的泡沫化程度在可控范围之内等方面考虑,得出结论说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是有限的、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影响不大、我国的经济可以独善其身,仍然可保持高速增长。然而,从经济运行态势来看,我国经济并未像这些学者所预测的那样独善其身,而是寒意阵阵,在很大程度上遭遇了寒流的袭击,很多方面都进入了严冬,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快速下降
2007年我国经调整后的GDP增长率高达11.9%,达到这次周期的峰值。然而,进入2008,在宏观调控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下,我国的经济增长率开始大幅、快速下降,经济步入一个下行的周期轨道。具体表现为,季度GDP增长率逐季下降,第一季度为10.6%,上半年为10.4%,第一到第三季度为9.9%。据预测,今年全年的增长率至多不会超过9.5%,这个增幅比去年下降了两个多百分点。而且,明年的增幅会进一步回落,“保八”都很难。
(二)失业压力大增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报表上的失业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我国的失业情况,目前我国面临非常大的失业压力。
失业压力的增加首先来自企业的倒闭。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更为直观的报告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今年上半年浙江全省1200多家企业关门歇业。在温州,有8.1%的企业出现了停工、半停工和倒闭现象。有“中国纺织重镇”之称的绍兴县,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亏损面达16.2%。珠三角的情况也不容乐观。今年以来,东莞企业陆续出现倒闭潮,前10月共有714家企业倒闭,并据东莞市副市长江凌说,圣诞过后企业可能还会再倒闭,估计全年倒闭的工厂将比去年增加三百间,达一千多间[1]。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孙启烈说,珠三角地区原本有5.8万间港资加工贸易企业,但目前约有1.5万间已倒闭,失去联络[2]。企业的倒闭潮引发了大量的民工失业,这些民工不得不回乡重操田间劳作。据农业部最近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今年10月底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工人总数比上年减少6.5%,实际减少的主要是外来农民工。其中,重庆10万多人返乡,湖北两个月内30多万农民工返乡[3]…….
其次,失业压力的增加表现为加班的减少。据一位在富士康的朋友说,以前富士康是实行两班倒,甚至是三班倒,然而,自今年6月份以来,基本未实行加班,甚至连周末的加班也取消了。其他的许多企业也取消了加班安排。
再次,失业压力的增加表现为企业裁员、减薪和计划招聘人数的减少。受经济下滑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和减少招聘数来紧缩开支。网上公布的一份有关178家企业裁员的名单,已被近30家企业确认[4]。降薪已波及房地产、航空、石化、电力、IT、证券、金融、印刷,万科A、东方航空、南方航空、波导股份、*ST夏新陆续传出削减人力成本的消息,中信证券也被传将于11月1日起对员工实施减薪计划,下降幅度5%-20%,以节约成本,应对国内证券业目前面临的寒冬;武钢、宝钢都在酝酿降薪,其中武钢员工拟降20%,处及处以上干部拟降50%[5]。而且,许多其他企业都制定了裁员和减聘计划。
最后,失业压力的增加表现为寻找工作的难度加大、起薪降低。这可以从大学生招聘会的情况看出。据报道,广州的一场金融类招聘会,排三个小时都投不上一份简历;许多研究生争夺一个买猪肉的岗位;河南的一个招聘会被挤烂会场大门……同时,毕业生的起薪也有较大幅度的下调。
情况可能在春节后更糟。年底,许多企业将借春节解雇大量员工,而明年不再招聘。
(三)出口贸易面临更多困境和更大不确定性
2007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然而,2008以来,由于金融危机,美国、欧洲、日本等地区的居民财富减少、可支配收入减少、负债增加、对未来的信心下降,从而导致对我国产品的进口大幅回落,使我国的出口贸易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多的困境。2008年我国的出口增长率远低于03-07年的平均值。而据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11月单月,中国出口增速开始大幅回落,出现负增长,为2001年6月以来的首次[6]。而据预测,明年我国的出口贸易情况可能会更糟糕。
(四)资本市场剧烈波动,跌幅具全球前列
从06年初到07年10月底,上证指数从1161点上升到最高的6214点,深证成指从2863点上升到19600点,在短短的22个月中分别上涨了5、6倍,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然而,从07年10月开始,沪市和深市一路掉头向下,狂泻不止。多数股票价值遭腰斩,很多所谓的蓝筹股也纷纷跌破发行价。多数股民亦血本无归,整个股市哀鸿遍野。到目前,沪市已跌到1700多点,深市则跌破7000点,跌幅超过70%,成为全球跌幅据前的股市,远远超过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和欧洲。而且,我国股市目前还没有止跌回稳的迹象,还可能进一步探底。
前不久,中央二台经济半小时栏目联合新浪、搜狐、和讯、东方财富网四家网站发起调查,共有764588名投资者参加了这个调查。调查显示,从07年1月1日起至今,参与调查的投资者中亏损者的比例达到了92.51%,盈利的投资者仅有4.34%,勉强保本的投资者为3.15%[7]
股市的大跌使得居民的财富大量缩水,而财富效应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和消费信心都受到极大的抑制。
(五)房地产市场大幅调整,面临很大的房贷风险
自去年10月以来,我国的房市在紧缩政策调控下,其泡沫成分开始收缩,一些城市的房价虽然仍然较高,但面临着较大的下降压力,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调。深圳、上海、北京、广州、东莞的房价开始下调。深圳下调了近30%,上海北京的跌幅也超过15%。广州的房价下调了20%多,而东莞房价距最高点下降了约40%,基本回到了2005年初的房价。
与房价下调相对应的是,购房者观望情绪严重,房市成交量大幅萎缩,房地产商空置率大幅上涨。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的统计显示,今年1至10月,上海月平均成交面积同比下降60%多。而深圳、广州等城市成交量亦大幅下降,降幅都超过70%。北京的成交量也下降了近40%。成交量的下降使得房地产空置率大幅提高,加剧了房地产的资金周转问题。
由于成交量下降和价格下跌,回笼资金困难;加上来自银行的信贷缩紧和需要偿还银行巨额的信贷资金,房地产商目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据相关经济学家分析,目前我国房地产商面临7000亿元以上的资金缺口。一些中小地产商随时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一些购房者、炒房者也由于房价的快速、大幅下跌以及收入的下降而拒绝偿付银行房贷;加上中小房地产企业的倒闭,极大地加剧了我国的金融风险,使得银行因为房贷而面临很大的呆坏账压力。
(六)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
    受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进出口下降、投资衰减、企业效益恶化等影响,2008年我国的财政收入出现了较大的下跌。今年上半年,国家预算收入完成34808.19亿元,同比增长33.27%。而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6073.52亿元,同比增长16.5%,增速比6月份回落14.2个百分点。10月份,全国财政收入5328.95亿元,比去年同月下降0.3%,其中中央财政收入下行速度尤其明显,同比下降达8.4%。这不仅延续了数月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增速持续下行的态势,也是年内第一次出现负增长。据预计,11月下降幅度将更大。明年的财政收入更是可能出现明显的负增长[8]
(七)企业景气指数和消费者信心指数都出现双下降
    进入2008,受市场萎缩和不确定性增加的影响,我国企业家和消费信心指数都呈逐月下降的趋势。2007年第四季度,企业景气指数为143.6,2008年第一季度则下降到136.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进一步回落,分别为128.6,123.8。消费者信心指数在低位运行,2007年12月到2008年10月各月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分别为:99.5,98.6,96.8,97.1,96.6,97.0,96.5,96.9,96.0,95.6,94.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消费者信心在不断下降[9]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7 19:52:58
三、  决定我国不能独善其身的原因



决定我国不能在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中独善其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某些因素是由我国发展中的结构失衡引起的,某些是由于我国的政策失误导致的,某些则是由于体制机制的问题使然。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长期的以外向型政策使我国对外依存度畸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为获取外汇、促进经济增长,我国长期大力推动外向型经济,以顺差来消解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和提高GDP增长率,导致净出口对GDP增长率的贡献率长期多年高达30%,也使我国进出口额占GDP的比重偏高,外贸依存度连续多年高达60%以上。对外贸易的依存度畸高使得我国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当世界经济景气,尤其是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市场的欧美日等国和地区处于一个周期高涨阶段时,我国的净出口就会大幅增长,从而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的利润和投资,增加出口企业的就业,拉动GDP较快增长;当世界经济不景气,尤其是欧美日等国和地区处于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时,我国的净出口就会变得步履维艰,我国的出口企业的盈利、生产和就业都会减少,出口对GDP的贡献也会较大下降。而这次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极大的削减了欧美日等国和地区的购买力和消费信心,对我国的出口产品需求急剧萎缩,致使我国出口企业订单数大幅下降,存货增多、盈利剧减,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或关闭来减少损失。这都可以从我国出口企业,尤其是初级产品加工型中小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境中得到答案。

(二)国内消费需求由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上的问题而难以启动

在一些学者看来,由于我国人口多、市场范围和内需潜力大,当外部经济不景气时,我们可以通过启动内需来拉到经济,从而做到独善其身。然而,国内消费需求却由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上的问题而难以启动。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上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太低,工资增长过慢。在成熟市场经济体中,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在国民的初次分配所得份额越大、越体现社会分配的均等、公平。不久前世界银行发布发表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工资收入占GDP的比重呈持续下降态势,已经从9年前的53%下降到去年的41.4%。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美国接近于70%,其他国家和地区普遍在54%至65%之间;而我国2007年劳动者报酬约为10.3万亿,占GDP的比重只有41.4%。同时,我国的工资增长过慢。全球著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公司翰威特咨询公司2007年公布的一份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05年印度再次成为薪酬增幅最大的国家,高达13.9%,高出中国一倍。另外,美世咨询去年曾做过一个调查显示,在过去5年中,印度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为11.5%,而中国为7.5%。然而,同期GDP的增长,中国平均增长率达到10%左右,而在印度历史上,GDP增速只有3次超过8%。工资收入偏低和工资增长过慢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中国居民所拥有的财富相对较少,老百姓不敢消费和无力进行消费升级。资料显示,中国家庭拥有的人均财富与人均GDP的比例约为1.7倍,远低于美国的4倍和澳大利亚的3.7倍,也不如印度的2.4倍[10]。

第二、收入分配严重不公。收入严重分配不公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不同阶层和群体间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从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普遍指标“吉尼系数”看,中国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还只有0.3,到90年代中期已上升到0.4,05超过了0.45, 06年中国的基尼系数(Gini)已经达到了0.496,是公认的收入分配严重不公的水平。相比之下,印度的基尼系数为0.33,美国为0.41,巴西为0.54。而从收入的绝对差距来看,我国10%的富人占有全部社会财富的40%,而10%的底层人口所拥有的私人财产则仅占总额的2%。二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乡差距就不断拉大。中国城乡之间的人均收入比率由1995年的2.8提高到2002年的3.1,然后,进一步提高到2007年的3.33∶1,绝对差距达到9646元。另外,也可以从消费来看城乡收入差距。2006年中国城镇57706万占总人口43.9%,乡村73742万占总人口56.1%。城镇居民消费支出额59005.6亿,占总消费支出(80120.5亿)73.6%。乡村居民消费支出额21114.9亿,占总消费支出26.4%。也就是占总人口43.9%的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总额的73.6%。

第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一是体现下保障投入少、保障水平低。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时间短、投入少,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支出5396亿元,仅占GDP的2.13%,而之前各年投入更少,如2002年仅投入2689.1亿,2003年投入2712.2亿。二是,保障的覆盖面很窄,我国当前的社保投入主要是投向城市,广大农村和农民还未能享受社会保障。

正是由于以上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的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难以拉到。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95年时,消费占GDP的比重在50%左右,而从2005年到2007年,我国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下降到分别为38.2%、36.4%和36.1%。这在任何一个大的经济体中都是最低的。如,美国2007年消费是9.5万亿美元,占GDP的72%;中国的消费只有1万亿美元左右,占GDP的36.1%,美国消费占GDP的比例几乎是中国的一倍。也正是由于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使得我国依靠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需求来规避金融危机的影响,拉到经济增长,从而做到独善其身的想法成为像镜花水月、空中楼阁一样的虚幻和飘远。

(三)《新劳动法》的推出

可能《新劳动法》的推出者在出台这部法律时,其本意是善良的,是想利用这部新法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提高劳动者的待遇和保障。然而,不管其本意如何,也不管某些人愿不愿意承认,事实是《新劳动法》推出时机的错误使得我国就业状况雪上加霜,极大地加剧了我国的失业大潮。这是因为:

第一,约束合约的自由选择,干预市场运作,使得签约费用等交易成本剧增,从而让企业对招聘员工变得非常谨慎。一方面,企业极有可能因为触犯劳动法而产生极高的违法成本。三思而后行的结果,往往就是严把招聘关,增加条件限制,精招人或少招人。另一方面,由于新《劳动合同法》对在岗职工的保护,企业不能像以往那样随意地解聘员工,岗位需求的减少直接导致对新员工的招聘周期变长。

第二,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导致企业租值转移和利润下降,企业为缩减成本而不得不进行裁员,从而引起失业增加。

第三,改变企业的招聘和用工方式,使大量招聘淘汰不再可行,使灵活安排加班变得困难重重。《劳动合同法》实施后,一些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可能会通过暂时从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也可能改变以往一些企业采取的“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策略。而对于加班的灵活安排,也会由于《新劳动法》的约束而变得困难起来。

第四,导致企业转移到国外。据报道,由于受《新劳动法》的影响,一些台资、港资和日资企业纷纷撤离大陆,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越南投资办厂,如台湾广达集团今年年初就已转移到越南建厂、生产。

事情的严重程度可以从东莞市目前的制造业困境中看出。今年,金融海啸导致导致欧美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直接造成以外向型经济驱动的中国经济受灾。而东莞作为世界工厂,同时作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范本之一,其遭受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一些工厂同时承受人民币升值、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与海外市场萎缩的多种压力。《新劳动法》的实施恰恰跟上了这种背景。在《新劳动法》实施后,东莞面临的现状和困境更为错综复杂。在多重压力下,目前,东莞已有大量的企业倒闭,为此,东莞市**不得不已请求国务院暂缓《新劳动法》的实施。

(四)对金融危机的预计不足和宏观调控政策时机的失误

    金融危机爆发后,一些学者认为金融危机的传导非常有限,在美国**的调控下会很快得到解决,对世界实体经济和对我国的影响都是有限的;我国**在危机爆发之初也未足够重视此次危机的危害性并及时调整政策,尽可能地减少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如此之深的今天,一国很难做到独善其身,而是深受外部影响,这种影响首先就是表现在一国的GDP增长率上,如欧洲、日本受次贷危机的影响其GDP增长率已连续负增长,步入衰退。

虽然我国经济在去年第三、第四和今年第一、第二季度都处在一个比较过热的状况,GDP增长率和通胀率居高不下,然而,判断一国经济走势的不是看绝对值,而是要看趋势,看是否进入一个新的拐点。从GDP的增速来看,我国2007年第一季度的GDP增速为11.7%,第二季度为12.2%,第三季度12.2%,第四季度为11.9%,2008年第一季度为10.6%,第二季度为10.4%,第三季度为9.9%。并且,我国的股市和房地产等价格在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下滑。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出,自2007年第三个季度开始,我国就步入了此轮周期的下行阶段。因而,即便为治理通货膨胀,不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但此时至少不应该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然而,实际情况却是,由于受通货膨胀率的迷惑和对金融危机危害性的估计不足,我国**在今年第一二季度所采取的宏观政策还是“两防”,直到8月底国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才提出要“一保一控”;央行也自去年开始连续多次加息和调整准备金率,一直延续到去年12月21日把一年期贷款利率提高到7.47%,并维持到今年9月16日,九月16日后才被迫连续下调利率。财政政策的转向亦远远滞后于经济形势的变化。

对金融危机的预计不足和宏观调控时机的滞后,使得我国在面临巨大的外币冲击时不仅未能独善其身,反而出现了诸多困难,陷入了近十年来的最低谷,而且预计明年面临的困难会更加大。

(五)05年到07年股市和房市的严重泡沫化

    从05年12月开始,沪深股市大幅度开始出现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从06年初到07年10月底,上证指数从1161点上升到最高的6214点,深证成指从2863点上升到19600点,在短短的22个月中分别上涨了5、6倍,形成了巨大的泡沫。

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类似的泡沫化。从2004年初,我国的房地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周期,投资额和价格上涨过快。其中04年—07年投资额增长率分别为29.6%、20.9%、25.3%、30.2%。而房价的涨幅也是过大过快,04年—07年全国平均房价的涨幅分别为14.4%、6.5% 、5.5%、9.7%;而一些城市的房价的涨幅则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涨幅,2007年,北京、深圳的房价涨幅分别达到了44.5%、51.2%,其它不少城市也出现了大幅上涨情况。据统计,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即一套房屋的价格与一个家庭年收入之比)超过11,远高于国际水平。按照国际惯例,目前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这些都表明07年我国的房市已形成较大的泡沫,面临十分大的调整压力。

这种泡沫化的市场结构和市场状况,使得我国不仅未能独善其身,相反是,受金融危机和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国股市和房市泡沫迅速破灭,价格急速下跌。而股市和房市泡沫的破灭又使得财富效应消失,导致居民消费下降和投资的下降,并进而加剧宏观经济困境。

(六)其他决定因素

    除了以上五种因素使我国无法独善其身于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外,还有其他方面的一些因素亦决定我国不能独善其身,概括起来主要有:(1)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合理。虽然我国已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但私营经济起步较晚、私营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很多私营企业过于依赖世界市场。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第一、第二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这也使得我国容易受外部影响。(2)企业竞争力不高。我国的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能力和品牌知名度,多数是低端型制造企业,竞争力不高,对风险的抵抗力也较低。(3)金融创新和金融效率低。虽然,就此次危机而言,由于我国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度低,避免了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因祸得福。然而,金融创新和金融开放度低,也使得我国金融效率低,不能很好地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从而造成一种隐性的巨大损失。(4)**尤其是地方**预测和调控经济的能力还不足。(5)国内市场的整合程度不高,还未能形成一个全国统一的大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19:53:14
四、结论和几点建议



可以断定,从我国经济运行的事实来看,我国未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做到独善其身,而这是与我国经济体制、经济结构和**决策中的某些不足直接相关的。因此,几点建议是:

第一、转变经济拉动方式,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向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

第二、切实改变收入分配状况,提高工资性收入和中低阶层收入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保能覆盖到农村;抓紧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民收入,减少城乡差别。

第三、缓行《新劳动法》,并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方意见之后对《新劳动法》做较大程度的修改,再择机推行。

第四、增强对经济运行的预测能力和宏观调控的及时性、准确性,并把握好宏调力度。

第五、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整合国内市场,并增强金融效率和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



--------------------------------------------------------------------------------

[1]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20/217273.shtml

[2]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07/203553.shtml

[3] http://finance.ifeng.com/news/hgjj/20081120/217286.shtml

[4] http://news.163.com/08/1112/01/4QGVFHDR0001124J.html

[5] http://www.xinchou114.com/Article/Pages/081118/161612718.html

[6] http://www.chinaren.com/20081206/n261054852.shtml

[7] http://bbs.uc.sina.com.cn/tablef ... d=334&fid=28556

[8] 相关数据来自财政部的公告

[9] 相关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tjsj/jidusj/

[1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9699bf0100baqg.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0:10:04
方子简单——调整分配结构,提高最底层民众的收入水平。可是,操作起来太难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0:20:45
方子简单,操作起来也不难,关键看诸位大佬愿不愿意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7 22:31:19
这篇文章应该是很早以前的文章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