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5863 3
2010-12-09
    DunningOLI范式研究框架涵盖了垄断优势论、内部化理论、区位理论等国际投资理论,并且吸收了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制度经济学、公司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精髓,形成了迄今为止解释FDI进行国际经济活动最重要的理论框架。传统OLI范式的核心是企业对外投资是为了利用、获得和开发所有权优势(O)、区位优势(L)和内部化优势(I)。[1]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国并购和战略联盟的兴起、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等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Dunning一直致力于对OLI范式的扩展和修正,丰富了三大优势的内涵和外延,不仅使得OLI范式的生命力愈发旺盛,[2]而且其理论内涵也涵盖了静态视角、动态视角[3]和制度视角[4]

    首先,对于所有权优势而言:静态视角下,所有权优势主要指资产优势,是FDI进行跨国活动之前已经具备的技术优势、规模优势、组织管理优势、金融货币优势以及市场营销优势。动态视角下,所有权优势是FDI进行跨国活动之后通过有效地协调和使用国内外资源,以及跨国并购和联盟等合作而内生获得的优势,此时FDI更为重要的任务是在维持自身已有所有权优势的前提下,进一步获得和创造新的所有权优势。制度视角下,一方面企业的激励制度影响和决定了企业自身创造和获得综合资源的能力,另一方面,东道国特有的制度安排也会对FDI产生相当的吸引力。

    其次,对于区位优势而言:静态视角下,区位优势主要包括东道国自然资源、地理位置、市场结构与规模、基础设施等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以及东道国的法律制度、经济政策、教育水平和文化习俗等因素。动态视角下,区位优势来源于FDI在东道国的地理集聚,地理集聚在造就规模经济的同时,为FDI提供了合作交流的平台,使之能够综合利用当地不可移动的资源优势,从而在特定区域建立完善的激励和反馈机制,形成后天区位优势;区位优势的另一来源是FDI对东道国汇率贬值的预期,FDI能够因此而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并且实现风险分摊。制度视角下,东道国有利于区位优势形成的制度安排越多,FDI对该区域投资的动机和能力就越强,因为与制度有关的激励结构和自我实现机制能够促使企业在东道国获得内生所有权优势。
    第三,对于内部化优势而言:静态视角下,内部化优势是指FDI为了降低获取信息成本,克服买方不确定性等市场失灵引致的缺陷,将无形资产等中间产品转移给国外子公司而获得的优势,便于FDI实行跨国补贴和转移定价等竞争战略。动态视角下,FDI通过合作契约强化网络企业整体优势,是FDI与竞争对手抢占新市场的重要战略,此时FDI可以在避开代理人道德风险与逆向选择等潜在风险的同时,利用内部信号传递机制获得内部化优势。制度视角下,FDI企业内部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够确保中间产品等内部优势跨国转移的顺利进行。

[1] Dunning J. H.,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Vol. 9, No. 2, 2000, pp.163-190.

[2] Dunning J. H., “The eclectic (OLI) paradigm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Economic of Business, Vol. 8, No. 2, 2001, pp.173-190; Dunning J. H and Lundan S. M., “Institutions and the OLI paradigm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5, No. 4, 2008, pp.573-593.

[3] Dunning J. H., “Explaining the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position of countries: towards a dynamic or development Approach”, Weltwirtschaftliches Archiv, Vol. 117, No. 1, 1981, pp.30-64; Dunning J. H., “The eclectic paradigm as an envelope for economic and business theories of MNE activiti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Review, Vol. 9, No. 2, 2000, pp. 163-190.

[4] Dunning J. H., “Towards a new paradigm of development: implications for the determinant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Vol. 15, No. 1, 2006, pp. 173-227; Dunning J. H and Lundan S. M., “Institutions and the OLI paradigm of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 Asia Pacific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25, No. 4, 2008, pp. 573-593.


附件是邓宁的经典文献,包括1981,1995,1998,2000,2001,2006,2008,2010等文章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1 13:24:38
很不错的哦 帮我理清了思路赞一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21 18:36:11
谢谢大家的支持
这一方面应该受到更多关注的  感觉目前国内对FDI的相关研究  实证偏多一些 理论层面存在很多缺陷
所以希望大家相互交流 共同提高理论水平 支持实证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4 21:29:33
谢谢楼主,十分感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