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新闻道:央行多发行了43万亿人民币。看后看后一个问题让我百思难得其解,央行是怎样发行货币的?1。个人理解,基础货币的增加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途径:其一,购**债券;其二,购外汇;其三,再贷款。再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扩大了市场中的货币供应量。
2。但是有一个问题,购债券和再贷款,都形成央行的一种债权,最终清理这种债权后,市场中的货币又相应减少,市场中的货币量并没有增加,这三个途径中唯一可以增加的是购外汇, 出口顺差,央行将外汇兑换为人民币投放到市场中,市场中的货币总量确实增加了。
3。随着经济的增长,市场中所需的货币量也应该随之增长。
4。现假设,经济增长了,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了,但是经济的增长是内在的增长(并不是通过出口),出口逆差,通过购外汇这个途径增加基础货币不行,此时只能通过购债券和再贷款渠道,随着经济增长,央行的债权只能越来越大。但这种情况也说不过去,我国经济发展那么快,但是财政赤字并没有像货币那样成一定比例增加。
5。还有另外一种途径就是央行无偿给**钱,这种途径也可以增加基础货币,但是我国法律已经禁止了这种情况,所以也行不通。
6。到底央行是通过什么途径持续不断的增加货币供应量的呢,还有什么秘密途径吗,小弟实在是迷惑不解,上面的表达可能不是很规范,但大体是这个意思,望有这方面比较擅长的高手,能解答我心中的疑惑,不甚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