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应重视导向作用
李 群[1]
1985年,在李政道先生的倡议、邓小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决策下我国实行了博士后制度,设立了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年来,博士后事业从无到有,逐步探索,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2年底,博士后基金转为保本取息与国家财政拨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资助。自2003年以来,国家开始财政拨款1000万元人民币,并同意随着博士后人数的增加逐年递增,使博士后基金极度短缺的情况得到缓解,激发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的热情,受到设站单位及博士后的热烈欢迎,申报博士后基金的人数大幅度增加。2002年申报人数2284人,2003年猛增到3106人,2004年3516人,2005年上半年申报人数达2300余人,全年预计超过4000人。2004年资助比例占进站人数的24.8%。目前,已进行了37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评审资助工作,有9349名博士后获得资助,总资助金额为10637万元人民币。博士后基金受到各设站单位和广大博士后的高度重视,在各设站单位和博士后基金的支持下,博士后研究人员取得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涌现出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很多做出突出贡献的博士后,基本上开始都曾获得过博士后基金的资助,他们在科技、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个领域,充分施展着他们的才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博士后基金评审工作的择优、公正、合理,博士后把获得博士后基金当作是对自己科研工作的肯定,看作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有些设站单位也将获得基金作为晋升职称等工作的依据。实践证明,博士后基金的建立,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有计划、有目的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渠道,为培养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后一个时期,博士后科学基金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博士后基金制度,加大投入力度,重在提高资助质量,重视导向作用,重点加大跨学科、复合型、战略型博士后人才的资助额度,更好地发挥博士后基金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博士后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此,我们提出几点意见,以供决策部门参考。
(一)改进完善基金组织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本届理事会自1996年召开至今已有9年多,目前,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评审等有关方面的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要充分利用召开这次理事会全体会议,就基金改革等重大问题进行研究讨论,修订《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条例》等有关文件。优化调整理事会成员,适当增加社会科学领域专家比例,组成一个高效、便捷的理事会。同时,聘请若干名知名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以便更好地促进博士后基金会的工作。
(二)明确博士后基金资助定位的问题。一是要确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级别,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应该与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基金一样同属国家级基金。二是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应向那些主动和独立承担课题的优秀博士后倾斜,为他们提供资助,发挥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
(三)加大基金投入力度,提高资助强度。博士后基金是我国唯一一项针对博士后设立的基金,它是一种投资低,效益高,层次高的基金,国家应给予高度重视,人事部将继续做好增加国家财政拨款工作,有钱要用到刀刃上,加大投入,提高资助比例和资助强度。集中一部分资金,有重点地少而精地择优支持一批具有原创性、创新性和非共识的前沿性创新项目。
(四)建立多元化、多种渠道的基金投入机制。牢固树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投入的观念,不断加大对基金的投入力度,建立**、社会、设站单位和个人多元化、多种渠道的基金投入机制。一方面,继续加大国家财政增拨计划,另一方面,要动员社会力量、设站单位和个人力量广泛筹集基金,设立类似德国的洪堡基金和日本科学振兴会博士后基金,由专家选定一些具有原创性设想的优秀博士后进行资助。同时要加强基金的监督管理,完善基金资助与资助项目鉴定评价办法,切实提高基金的使用效益。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加微信,拉你入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