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4726 16
2006-07-07


走向世界一流的北大清华与中国的崛起
oK"Wr+J {
作者:田华寄托家园s1PN%G0DI?6L

2006伊始,自称为“在美国做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薛涌先生在网上撰文:“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言下之意:中国的其它重点大学将被扫为三、四流大学,非重点大学将被扫为不入流大学了。

近日,官方的新华社在首页连续发表专稿《北大清华地位遭冲击 优秀生为就业转投香港》和《北大清华“遭弃”缺少了什么精神?》。相信中央高层也看到了相关的报道,是不是问题闹大了?


.gter.netF&{:t%L f$y2oHA
究其时机,眼下正是香港高校在内地面试、录取的时刻,据报道,参加香港高校面试的北京考生几乎都同时报考了北大、清华。因此,人们有理由相信,在眼下的高考优秀生源争夺战中,北大清华将成为这场争论的陪葬品。"C o8`rKU)q E
q4P8I{R!b x}
究其动机,其实最难琢磨的还是官方的动机。但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为高校改革做舆论准备,改革的方向极有可能是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ZF对“211”工程和“985”三期的拨款额度将有大幅度的提升;

三、鼓励有志青年走进香港、了解香港,以便将来更好地治理香港;

四、促进北大清华等内地高等院校深刻反省。bbs.gter.net6|$R9tX4eDH @

至于争论的内容,多半是人云亦云,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怀揣不同的目的,都有不同的观点。然而,有一点基本事实是无法动摇的:香港几所大学欲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大学,同时将内地的其它重点大学扫为三、四流大学,非重点大学扫为不入流大学,这是笑话,天大的笑话。


北大清华每年都从香港招到非常优秀的新生,包括一些“状元”;同样地,香港高校在内地招到优秀的新生,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将香港和内地学生正常的交互选择上升到两地高校你死我活竞争的高度,是一种心理狭隘的表现。如果这场讨论的背后是香港高校暗中炒作,近期内肯定有相当的考生受到蒙蔽或误导,但从长远来看,对香港高校本身未必有利。|留学|签证|TOEFL|GRE#A;F`$A&u'B P\O

作者曾经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以下简称“国大”)就读,并对香港高校有相当的了解。国大的同学也经常讨论过这样的问题:首先,国大跟香港高校相比如何?回答是国大略胜一筹,至少是不相上下。都是以国际的视野来办学,ZF投入大,硬件佳,师资几乎都是从国际上引进的。第二个问题,国大跟北大清华相比如何?回答是硬件、师资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ZF投入方面北大清华正在迎头赶上,生源方面北大清华优势明显。(q+U&DO] |D;tS+B

但是,这些比较并未触及核心部分。道理很简单,新加坡没有“两弹一星”,没有载人航天,没有杂交水稻,没有南水北调,没有三峡工程,没有青藏铁路;更没有十三亿人口,没有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以及社会、生态环境。香港特区更加简单:不用向中央ZF纳税,中央ZF还经常向特区“送大礼”,香港特区居民凭着失业救济金或退休金就可以在深圳过上非常优越的生活,等等。所以,新加坡、香港高校的教师就很单纯:只需发表文章(“PAPER”)就可以了,一切科研均以发 “PAPER”为取向,因为有了“PAPER”就可以做“FACULTY”,就可以拿到“TENURE”,就能保住位子,于是就有了票子、房子和车子,就有了“PHD”或“POSTDOC”,就能当上“老板”。作者在学术界也混了很多年了,“IMPACT FACTOR” 为3.0以上的“PAPER”也发表了不下十几篇,但只有我以前的导师和自己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平心而论,这些东西全是垃圾!同行也在发表垃圾 “PAPER”,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 “两弹一星”和“PAPER”,当然前者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更有意义。离开尖端的科研项目去谈科研水平是没有任何意义的。C+k:c i%|:Z;l R
寄托家园m N oQ*}
言归正传,大学间的比较,其核心部分在于该校培养的毕业生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贡献程度,从这个意义上看,香港高校拿什么来跟北大清华比?香港高校作为中国的地方性高校,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提供一定的智力支持,这是香港高校实事求是的定位。有个香港高校自称是“培养领袖型人才”的大学,人们有理由相信,香港需要大批企业领袖,但作为全中国的领袖,看来人们仍需漫长等待。有人说北大清华在吃“老本”,持这种看法的人既缺乏基本的历史观,又没有客观的未来观。北大清华曾经培养了大批国家栋梁之才,他们当中有些人现在继续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北大清华应该理直气壮地要求获得国家的反哺。此外,既然相信北大清华在吃以前的“老本”,为什么不相信他们未来仍然可以吃现在的“老本”?毕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事实上,“香港大学将北大清华扫为二流”的说法,以其说是炒作,不如说是香港高校为了摆脱自身作为中国地方性高校而做出的最后努力。这正如武侠小说里写的那样,一个地方性无名小辈想成为江湖老大,最捷径的办法是铆上江湖上公认的老大。但是,高校不是江湖,要靠实力说话的。|留学|签证|TOEFL|GREc;J;D)n;A [Z
bbs.gter.net7?I,s2YmaLt]5TCK
事实上,今天的北大清华离世界一流大学不是更远了,而是更近了。为什么离世界一流大学越近,外界的噪音越大呢?这需要从更深的层次来分析。正如伴随着中国的崛起,敌对势力的“威胁论”、“妖魔化”一样,是不绝于耳的,但是,无法阻挡这一历史潮流。中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世界一流大学在中国的崛起;没有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国,就谈不上真正的崛起。其实,北大清华走向世界一流的过程跟中国的崛起过程是何其相似!媒体对北大清华的特别关注,各种势力的挑拨和冷嘲热讽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某些势力还相当阴险,他们知道,要断送北大清华的世界一流之路,必先断其优秀生源,正如某些国家欲遏制中国崛起,必须控制中国的能源通道,道理是一样的。然而,活跃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上的数十万杰出校友,成为北大清华地位不可憾动的“核武器”。世界一流的北大清华,人们应当有理由寄予厚望的。|留学|签证|TOEFL|GRE7_io%Ba%U

尽管这样,北大清华应该以宽容的气度面对这场争论,不惧竞争,勇于反省,并在适当的时候对一些背后的炒作予以揭露,对全部的恶意中伤予以抨击,以正视听。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外国大学一些最本质的灵魂性的东西,这其中包括学术自由、思想的自由、教授严谨治学的态度以及办学成功的经验。(据新华社《北大清华“遭弃”缺少了什么精神?》http://news.xinhuanet.com/forum/2006-07/02/content_4776826.htm),理直气壮地争取国家的资金投入或政策投入。香港大学不就是有钱吗?如果有钱就能解决问题,新华社网站讨论《北大清华“遭弃”缺少了什么精神?》不是显得很苍白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7 20:56:00
北大,清华固然烂,但与香港的那些大学比起来,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8 23:05: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6-7-7 20:56:00的发言:
北大,清华固然烂,但与香港的那些大学比起来,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话只怕要反过来说,北大清华比香港三所研究大学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原文中新加坡国立也是自吹自擂,就我所熟悉的经济学和商科来看,国大比香港科大差了不知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0 18:01:00

眼下正是香港高校在内地面试、录取,这应该是件好事情。迫使内地高校改革。而“教改”的主要任务是“体改”。

现在大学改革最迫在眉睫的任务是如何改革大学人事制度,现有的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形式主义严重窒息了教育和学术活力,应该让行政权力回归服务职能,让学术权力成为大学的主导性权力。只有让教师真正成为大学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校真正的服务对象。惟此才能激发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创造力,才能创造学生宽松的求学空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1 10:07:00

其实,现在炒作北大清华PK港校,反映的其实是人们对北大清华学术氛围日淡、官僚化管理体系的不满。

难道还有人真的相信北大清华无法PK港校?

其实,位于不同地域的大学之间,是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的。

当今的一流名校,莫不是在欧美,这不正是由于其国力强盛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1 10:34:00

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之演说

五年前,严几道先生为本校校长时,余方服务教育部,开学日曾有所贡献于学校。君多自预科毕业而来,想必闻知。士别三日,刮目相见,况时阅数载,君较昔当为长足之进步矣。予今长斯校,请以三事为君告:

一曰抱定宗旨。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求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学之性质。今人肄业专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而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教授者甚少,故聘请教员,不得不聘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惧?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于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分阴,孜孜求学,则求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仕事,但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已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二曰砥砺德行。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君肄业大学,当能束身自爱。然国家之兴替,视风俗之厚薄。流俗如此,前途何堪设想。故必有卓绝之士,以身作则,力矫颓俗,君为大学学生,地位甚高,肩此重任,责无旁贷,故君不惟思所以感已,更必有以励人。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然君终日伏首案前,芸芸攻苦,毫无娱乐之事,必感身体上之苦痛。为君计,莫如以正当之娱乐,易不正当之娱乐,庶几道德无亏,而于身体有益。君入分科时,曾填写愿书,遵守本校规则,苟中道而违之,岂非与原始之意相反乎?故品行不可以不谨严。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二也。

三曰敬爱师友。教员之教授,职员之任务,皆以图君求学便利,君能无动于衷乎?自应以诚相待,敬礼有加。至于同学共处一室,尤应互相亲爱,庶可收切磋之效。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勗(xu同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余在德国,每至店肆购买物品,店主殷勤款待,付价接物,互相称谢,此虽小节,然亦交际所必需,常人如此,况堂堂大学生乎?对于师友之敬爱,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三也。

余到校视事仅数日,校事多未详悉,兹所计划者二事:一曰改良讲义。君既研究高深学问,自与中学、高等不同,不惟恃教员讲授,尤赖一己潜修。以后所印讲义,只列纲要,细微末节,以及精旨奥义,或讲师口授,或自行参考,以期学有心得,能裨实用。二曰添购书籍。本校图书馆书籍虽多,新出者甚少,苟不广为购办,必不足供学生之参考。刻拟筹集款项,多购新书,将来典籍满架,自可旁稽博采,无虞缺乏矣。今日所与君陈说者只此,以后会晤日长,随时再为商榷可也。

                              蔡元培

                              1917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