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36268 379
2010-12-13
在大学里面与同学做职业发展沟通时,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要不要考研,而在考虑考研的同学中最多的动机是考虑延迟现在面对职业选择的窘境,希望用一纸研究生学位证书,增加一点点就业竞争力。但是我们看到的是,研究生中写论文、做研究者的数量更少,在绝大部分的情况下,研究生是另外一批上类似专业课与考类似专业试的课堂生,还顺便帮老师做做课题,这样的研究生生活对于培养他们的专业感觉与职业选择几乎没有什么帮助。很多的研究生导师,也不过是一些考试人才与长期只会给学生考试的人才,他们满足于学生做继续考试的人才,既没有职业感觉,也没有沟通能力,更没有为不同特点的研究生开发专业小方向的耐心与能力,很多人不过是大学里混的年资长了而多了一份误人子弟的资格而已。如果是在同一个大学的同一专业,一个研究生能在他的研究生学习中增加的新知实在是非常有限。如果要我建议,同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建议大家选择同一学校的不同专业学习,或者是不同学校的同一专业学习。在我给大学研究生做职业演讲与我招人的时候接触的研究生中,毕业之前除了学位论文还会写其他论文发表的同学也就是1-2%,而研究生毕业论文能选择有建设性的具体研究点的也最多在2-3%之间。我们的大学已经成了研究生工厂,但我们的次品生产率高到我们的当事者麻木不仁的地步,一如本科教育一般。
                 报载,上海名校进一步扩大推荐免试研究生比重,这不只给积极备考的大学生造成压力,更为研究生质量的下降提供了进一步的可能性。自各大高校推行研究生扩招与免试推荐研究生制度以来,我个人的经验是研究生质量持续下降,在高校里面更加强了考试至上的风气,而研究生中既不爱专业也不爱研究者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结果一方面我们看到研究生的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有专业热情与专业研究能力的研究生比以前更少了。而应试机制进一步扩充到研究生阶段,学生的职业方向感进一步模糊,职业能力更缺少锻炼的机会,职业对位意识更加弱化,本科无能型学生进一步扩充到研究生无能型学生中来。我们现在的教育制度面对学生就业出路的时候,不从教育方式的变革、社会化途径的建设、职业教育的投入方面去改进,而把同一糟糕的模式引入到硕士博士生领域,这实在是愚蠢到家的做法。我们轻轻松松就能成为世界上硕士与博士乃至博士后博导的第一数量大国,但却可能是学位最水能力最稀松的国度,这实在是对中国人智慧聪明的最大讽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3 09:14:50
高等教育机构本身就存在着再次洗牌的可能,对于一般的高校来说,并别人还被别人并呢,是否有硕士点是一个竞争点,如果申请成功,研究生的人数必然还会增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09:15:33
现实的问题越来越糟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09:17:05
强烈赞同,保研的人大多只会学习,专业感觉一点没有,考试都是靠背的。我们遴选人才的渠道太少,唯一相对公平的办法就是考试,创造了这么多考试机器不足为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09:27:37
深表赞同,如今中国的大学已不适合做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3 09:28:46
现在高学历已经不是高水平的代名词了,教育制度有问题,如此稀松的招考方式最终吃亏的还是国家。既然学历不代表他本人的水平,好吧,都别要高学历了,把门槛定高,只让真正有水平的人过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