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态的中国大城市中的年轻人
——《80’s》+《上班奴》读后感
从学校毕业,留在北京工作,已经快半年的时间。
我们这群80后,身在北京、心在北京、魂却不在!(魂在何处不得知)
很多朋友说,他们过几年要离开北京。不管是因为房价,还是因为“独身子女漂流族”的父母需要照料,总之要离开,在北京只是待几年。那到底是在北京待几年?无知啊,现在还没想好,总之要离开就是了。
这种“要离开”实在很可怕。
要离开,现在的北京房价压根儿就跟他没关系,因为他就简单的租一租;(很多人不再为了买房而奋斗)
要离开,现在的感情就只是玩玩儿,反正都要离开!“负责任”的男人不找女友,不想害了别人女子,没安全感的女子就不要男友,过几年是不是自己的还无知呢!
所以,这种“要离开”的状态,影响了很多人的行为方式。很多大老爷们,30岁了还一个人和很多人合租;进电影院看电影,除了年轻大一些的情侣,就是还在读书的小朋友们,80后集体几男(几女)一起看;iphone脱销断货,因为很多人买不起房子,还买不起一个5000块钱的电话吗?大量的年轻人开始不再储蓄,而是大把的从信用卡中预支;心灵修炼工作坊越来越流行,大家开始习惯和自己做朋友......
难道,这种“要离开”的状态,会出现行为学的一个新分支,要离开行为学?
我想,就像谈青年人才的培养一样,看待80后看待未来中国的人才们,我们要在实战中观察,要让年轻人在项目中成长。而这种“要离开”,影响最大的还是青年人才的工作态度。
当年轻人“要离开”之后,对他来说,现在上的班,对他来说反而成为了兼职。他开始在自己的工作之外,去寻找自己未来的方向,开始看很多的书籍,去参加更多的工作坊,而忘了自己所在领域的修炼。
这种浑浑噩噩的状态,这种不知所以的追求,能换来什么?能换来国富民强吗?要想让理想照进现实,需要脚踏实地的一步步努力,社会给了年轻人一步步努力的氛围和条件了吗?
为自己忧虑,为身边的朋友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