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经济学——网吧行业分析
经济学不需要借助任何花哨的技巧,其本身足以娱人心智,令我们乐而忘返。我发现身边的许多现象是可以用西经的知识来解释的,下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我想说的是一个寡头模型,请高手指正。
. 网罗天下,共有300台电脑,于2005年5月1日开始营业。简称A
休闲的网络世界,共有350台电脑,于2006年3月1日开始营业。简称B
金大网咖,共有370台电脑,于2006年3月1日开始营业。简称C
1. 为什么说它们是寡头行业?
因为在我所在学校的周围,主要有4家网吧,除上述提及的外,另一家规模较小,经过我的计算(数据是真实的),上述3家网吧拥有的电脑数分别占24.6℅、28.7℅、30.3℅。除此之外,它们有这样一个特点,每家的规模都很大,都超过了300台电脑。而且它们属于差别寡头行业(这一点对于下面的分析很重要)。为了评判这些,我从几个方面考查了一下,并给打了分。(单项十分为满分)
|
| A | B | C |
| 网速 | 8 | 9 | 7 |
| 电影丰富度 | 9 | 8 | 6 |
| 游戏丰富度 | 9 | 9 | 9 |
| 服务态度 | 9 | 10 | 9 |
| 总分 | 35 | 36 | 31 |
2. B和C为什么选择和A凯在一个地方?
如图所示:
A——————————B——————————C
假设A、B、C为三个卖报者,B所在地为一个交通枢纽,因此,B卖出的报纸总比A和C多。A和C眼红了,经过理性的思考,他们行动了。A向右移,C向左移,最终A、B、C都挤在了一起。现实中的金融街,林立的各种银行,商业街中各色的商店,都可以用这个模型来解释,明白了这个,不难理解上面的问题。
3. 为什么会有普通区和沙发区?
在上述三家网吧中都没有普通区(2元/时)和沙发区(3元/时)。这其实是一种2级价格歧视。网吧对于有不同消费需求的人征收不同的价格,是对消费者剩余的一种剥夺。试想,你正在追一个MM,和她一起去上网。你是否乐意花3元/时坐在柔软的沙发区上网,和MM玩劲舞团,给MM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呢?
第一轮博弈:一致行动
今年3月1日,B和C开业了,这时整个寡头行业共有3家网吧,它们收费的标准都为2元/时(普通区)。由上文的结论,它们提供的服务是有差别的,但是价格却是一样的,理性的消费者(学生)会对它们的效用大小做出评判,做出自己的选择。事实说明一切:A、B很火爆,上座率大概都有80%~90%,C的境况很悲惨,我去过一次,大概不到20人,吓人吧,真是冰火两重天。难道C就这样死去吗?
第二轮博弈:C形动了
网吧经营的特点:网吧是初期投资(固定成本)很大,而可变成本(主要是电费、房屋租金和工资)相对较小的行业。试想每台电脑5000元乘以电脑数,也有几百万了。如果有现金流,平均固定成本会降下来,至少会补偿一部分固定投资成本。C网吧的老板也正是这么想的,有收入总比没有好,它行动了。它调整后的价格为8:00~14:00为1元/时;14:00~18:00为1.5元/时;18:00~24:00为2元/时;24:00~8:00为1元/时。作为消费者,我立刻被吸引过来,我可以忍受它网速慢,可选择的电影少,因为它 1元/时,这就ok了。(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西经中把价格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其他因素相对不重要)。这次行动C带来了好处,据我观察,上座率有90%了,C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它还扩大了规模,增加了50台电脑。这期间A、B无反应。C有些贪心了,它做了一些微小的调整:8:00~12:00为1元/时;12:00~18:00为1.5元/时;其他不变,它剥夺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
第三轮博弈:均衡状态
A、B为什么会在上一轮博弈中处于下风?
这可以用斯威齐模型(如图a)来解释。从斯威奇模型看,价格是有刚性的,当一家网吧涨价时,其他网吧不会跟着涨,这样首先涨价的网吧收入会下降许多。可是当一家网吧降价时(这里是C),它是面临D还是d需求曲线,取决于其他两家A、B的反应。事实上,网吧A、B没有做出反应(短期),结果网吧C面临的是d需求曲线,在相同的价格下,它获得了更多的收入。(斯威奇模型打好了就是传不上去,大家看书吧,高鸿业西经第三版P293)
网吧A和B可不是好惹的,它们做出了调整行动。在图上可以看到8:00~12:00为1元/时,它们让出了一部分消费者剩余,所以C网吧的上座率有了下降,目前三家网吧似乎达到了均衡状态,上座率分别为80%、90%、70%。
这发生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3家网吧拼得很凶。这段时间,消费者效用到是增加了不少。可也许对我不是一个好消息,还是少去网吧,多读书,多多思考,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9 10:34:43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