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236 0
2006-07-09

东西方意识形态下的产权制度之争

资源的稀缺性逼迫人们界定产权,紧随其后社会诞生了保护个人产权的私法。产权制度是一种法律规范制度,起一个界定产权、保护产权的作用,它是社会最基础的制度。经济社会中产权的界定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产权归属的评判标准是:谁对物品拥有法定的绝对占有权(一般是直接投资者),谁就是产权所有者。几个重要的概念:1、私人物品是既有排它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如食品。2、公共物品是既无排它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如灯塔、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3、共有资源是有竞争性但无排它性的物品,如海鱼、环境、河流等。

马克思主义学派经济学家认为:公有制就是生产资料的全民所有制,私有制就是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从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种定义极不科学,没有解释产权制度的本质。根据经济学对物品的分类,它们的真实涵义是:私有制是指私人物品的产权制度,即私人所有制;公有制是指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的政府托管­­­一代理产权制度,即政府委托所有并代理经营的产权制度,简称社会所有制。只要涉及经济生产就是私有制状态,公有制只不过是一种公共事业的(代理)管理模式。

私有制分为独立私有制和虚拟私有制两种。独立私有制是指产权人为确定自然人和法人的私有制,如民营企业、家庭、私人开办的各种社会组织等。虚拟私有制是指产权人为国家这一名义私人的私有制,也叫国家垄断私有制,如政府公共机关(司法、立法、行政机关)和政府办公共事业机关两类国营机关,以及国营企业。这些组织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而建立的职能组织,它们由国家财政出资兴办(社会储备司),并不代表公民且其组织内资源不是公共物品或共有资源,因此它们不是公有制。为了理论上的统一,我们虚拟设定名义私人(国家)的自然人属性即国家元首,他是整个国家虚拟私有制的形式产权所有人。因为名义私人的特殊性,虚拟私有制管理上存在产权方、中介方、经营方,分别享有所有权、监管权、经营权。上述三组织的所有权属名义私人国家(相当于各社会储备司,它是国家的出资代表);监管权属国资委(中介方);经营权属各组织机关代理官员(各公共机关、公共事业机关行政长官,国企代理人)。独立私有制是经济的基础。独立私有制出现,社会经济开始运转,接着保护个人私有财产的国家诞生,然后各种社会制度创立,社会逐渐形成。

公有制是新出现的国家为了更好地管理社会公共物品与共有资源而建立的产权制度,政府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实体组织,它代表全国公民代理拥有两类物品的产权。因为政府是公共组织,所以经济学将这种代表公民集体的政府托管—代理产权制度称为公有制,即社会所有制。政府的公共属性是建立在西方代议制政府理论基础上的,由此可见公有制诞生于19世纪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比私有制晚了近4000年。政府是法人组织不是自然人,无法直接管理两类物品。根据产权理论“要对物品实施有效的管理,必须首先界定产权,明确权责主体,因此公有制必须首先选定产权代理人。依据产权的可分割性、可分离性、可转让性三特征,公有制有三种实现形式:代理公有制、租赁制和间接私有制。代理公有制是按照委托一代理理论而建立的产权制度,表现为公民社会授权代理人经营公共物品的产权,如政府主管部门官员监管各种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如国土局、环保局、交通局、城市管理局、林业局等。租赁制是根据产权的可分离性而建立的产权制度。一种是简单租赁制,表现为产权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如国有土地、河流、湖泊出租给私人或企业;另一种是复合租赁制,表现为政府以BOT等民间投资方式运营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如政府监管民营企业运营下的水、热、电、气、垃圾处理、城市绿化和公共运输事业。间接私有制是根据产权的可转让性而建立的产权制度,表现为出售公有产权,如国家出售国有土地、国有矿产等和BOO协议。

1、既然明确了私有制的涵义,中国必须修改宪法承认私有制地位,规定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神圣不可侵犯。重新制定私法中的《物权法》,把各种财产的产权界定清晰。

2、国营企业理论与国企改革。

企业只有民营与国营之分,没有公有制与私有制之分,它们实质上都是私有制,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我们过去五十多年实行的所谓公有制,名义上财产归全民所有,实际上全中国99.5%的普通公民一分钱都没有得到。这些财产很多流进了少数官员的腰包里,请问这种公有制有意义吗?鉴于此,我们应该重构国企理论。

国营企业是国家为了弥补市场缺陷而兴办的调控型企业,实行虚拟私有制。国营企业最重要的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因此国营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它能调控经济,弥补市场缺陷。如果它不能调控经济,那么它应拍卖给私人转化成民营企业(包括拍卖国营农场)。任何不具备经济调控能力或调控能力不强的企业都应当是民营企业,国营企业只能涉及那些关系国计民生、经济全局的关键性行业或市场低效益的基础领域。政府必须把经济生产的任务归还给民营经济体,这是苏联经济瓦解教训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市场经济最根本的要求。为什么战争打不跨美国经济,反而促进美国经济增长,这应该归功于其强大的民营企业(经济),它把战争消耗变成了国民财富。为什么白宫决策者喜欢战争,里面有什么经济学原因(军事经济学),这是我们必须研究、思考的问题,因为它有助于我们的经济改革。这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存在利润的行业,必须引入竞争机制,必须有民营企业存在。

国营企业调控经济的手段是:供应市场特殊商品(市场无法提供或市场供应效率比较低的商品),控制其价格、数量、质量。每个国营企业由于生产产品的属性不同,其调控能力也不相同。由于一个国家国营企业点多面广,因此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例如:中国的铁路公司、国营钢铁公司、国营石油公司、石化公司、航空航天企业、邮电通讯公司等。但是随着市场的发展,某些国营企业的调控能力会下降,这时国企可以通过股份转卖的形式转变成民营企业。这就是西方国家先由政府筹资建立高投入高风险的重要(科技)企业,待实现规模经营后又卖出股份转变成民营企业的原因。(以下为国企改革)

国营企业的产权方为社会储备司,由中介方国资委领导监管,由国企代理人经营。经营过程中,国企只受国资委领导并对它负责,不受政府行政机关领导但接受政府经济技术部的工作指导。国营企业多实行国有国控制和股份公司制,自然垄断型国企宜实行国有国控制,竞争型国企宜实行股份公司制。

国家宏观调控有三种手段:经济手段、制度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又分为市场调控型和计划调控型两种。市场调控包括金融调控和税收调控两种方式,它们通过调整资本利息和商品价格对交易进行调控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计划调控包括财政调控和国企调控两种方式,它们通过调整特殊物品的生产配置从而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制度调控是通过调整各种制度来实现对经济的调控,它分为规范性制度调控、社会生产性制度调控、事务制度调控三种。例如:为了解决国内需求不足问题,我们可以调整经济事务制度,即:在全社会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免去人民的后顾之忧,这时消费会不拉自动。行政调控就是通过行政手段对经济实施直接干预调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