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对梅里雪山的策划案被提升为大香格里拉旅游的总体战略方案,影响达50个州县!2004年金黔在线讯:2003年梅里雪山系列推广活动多层次、全方位展示香格里拉民族生态文化,成为香格里拉旅游的亮点。2003年全州旅游社会总收入完成12.09亿元,即使在非典时期游客较少的情况下,仍比上年增长5%。策划梅里雪山,与天谋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敢奢谈人力事功,唯替天行道,奉天承运而已!
三、让消失的地平线浮出水面:策划香格里拉纪实
云南省省长徐荣凯说:“如果说香格里拉是云南旅游的王冠,那么梅里雪山就是王冠上的明珠。”世界上有很多山,少数的山被荣幸的尊称为神山,但只有一座神山是男性神山;世界上有很多山被人征服过,少数的山幸运地成为处女峰,但只有一座处女峰是世界上最美最纯净的。这就是梅里雪山。
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在与迪庆州和中甸县进行策划会时强调:要证明香格里拉在云南,就要紧紧抓住梅里雪山,这是香格里拉的中心和灵魂。
梅里雪山隶属云南迪庆州的德钦县,与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县相距70余公里。有8个中心景区,60多个风景点,总面积3500多平方公里。景观主要有:三江并流、高山雪峰、峡谷险滩、林海雪原、冰蚀湖泊。它是云南省面积最大、景观最丰富壮观、民族风情最多彩,极令人神往,但基本上是尚未开发的处女景区。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名调查、经国务院1989年批准定为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熊大寻旅游策划公司在分头消化完项目资料和对迪庆州三个县考察完毕后,熊大寻阐述关于迪庆州打造香格里拉品牌的思路:
目前,四川、西藏和云南都在抢打香格里拉这张王牌,大家风景都差不多,要让国务院批准中甸改名香格里拉,要让全国各界承认香格里拉在云南,必须找到关键性证据、压倒性依据,否则缺乏足够的说服力,难于让人信服。经过这段时间的考察来看,这三个地方可以作为这个证据。
第一是中甸县的松赞林寺,松赞林寺是藏区第二大寺庙仅次于布达拉宫,与《消失的地平线》关于香巴拉王国中藏传佛教的描述比较吻合。
第二是维西县的茨中教堂,法国传教士于1867年建立的茨中教堂,地理位置极为偏僻,充分反映了西方传教士艰苦卓绝的传教精神,符合书中描述的多教共处的情景。
第三是德钦派,德钦县有著名的梅里雪山,最高峰卡瓦格博和最美山峰缅次姆都在德钦,《消失的地平线》描述有一个金字塔式的雪山叫卡拉卡尔,这也卡瓦格博峰很像。
我们这次来考察,所有人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卡瓦格博峰,我们到德钦这段时间常理上是看不到它的,都被云遮挡了。但是因为我们是来帮助当地发展旅游的,所以违背常理让我们一睹雄姿。上山那天大家都记得天空真是一朵云也没有,我们朝拜完后,两个奇观出现了:一个是一朵一朵的云从卡瓦格博峰后升上了天空,马上又消失了,十分震撼!就像山在跟你对话一样。另一个是当时就在冰川上发生了轻微冰崩,雪山发出卡卡的声音,也像在跟我们对话。当时一起去的深圳记者震撼得五体投体,倒头便拜,把相机里的胶卷都拍完了!直称“世界上最美的雪山”!
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是藏民心目中至高无上的神山。每年尤其藏历羊年,青、藏、甘、川、滇五省区藏民皆要来朝圣卡瓦格博,外转十三天,内转五天,寓意获神庇佑、死后可以进入天堂。在藏民千年来匝绕朝圣的各种各样的神山中,卡瓦格博最圣洁无瑕,是全球之内未被人类征服的处女峰。
二十世纪整整一百年里,英、美、日等国登山队数次攀登皆告失败。1991年那次震惊世界的山难,埋葬了日本登山队登山运动员。人类登山史上卡瓦格博留下的遗骸位居世界第二!是地球上唯一的处女峰,极为神秘莫测。据说,当时登山队距峰顶只有300米了,天天气预报第二天风和日丽,但是没想到第二天神山发怒突然变脸,暴风雪把全部人掩埋了,七年后又通过冰川把遇难者送到几公里外的天葬台来。
香格里拉最美之景在中甸,但香格里拉最神之地在德钦!梅里雪山才是香格里拉的地标和精神中心。
我在看《消失的地平线》一书发现:卡拉卡尔山(原文Karakal)与梅里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原文Kawadgarbo),读音比较接近。我们能否可以这样认为,卡拉卡尔就是卡瓦格博。但是小说里提到卡拉卡尔山有28000英尺高,这相当于8534米。超过这个高度的山只有三座:珠穆朗玛:8848米,29029英尺;乔戈里峰(K2):88611米,28251英尺;干城章嘉峰:8586米,28169英尺。可是卡瓦格博只有6740米,这是一个破绽,但是我们可以这样解释,小说中的尺寸和故事都属于虚构,不足以为凭。另外,前面三座山都是人迹罕至、不宜人居。只有卡瓦格博山及其周边符合世外桃源的景象。
我发现了香格里拉的标志和三大关键证据:日月圣照、日月法器、日月建筑
我前天在雨崩村跟当地人聊天,我让他们用本地话读“卡瓦格博”,他们的发音都十分接近“卡拉卡尔”。
我们看看希尔顿对卡拉卡尔的描写:“他的视线被不可抗拒地引向山谷的正前方,就在那里凌空高耸着一座雄伟的山峰,在月光的朗照下闪烁出熠熠的辉光,在他的心目中,这该是世界上最美丽,最可爱的山峰……前方构勒出苍白的三角形,这金字塔式的山峰又呈现眼前,开始是灰色,接着换成了银色,后来,太阳最初的光芒吻了上来,这顶峰竞妆点上粉色的胭脂”。
金字塔式的雪山在各地比比皆是,大部分雪山都是金字塔式的。但是,读音最相似的却是卡瓦格博峰。另外,我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1992年记者何君武拍摄过一张卡瓦格博峰日月同辉的照片,被当地人称为圣照。我就此事亲自见过何君武本人,证明此事确实属实。同时发现,迪庆地区很多藏族法师戴的帽子顶上和白塔顶部都有一个标志性的图像:日月同辉,这一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十分普遍!这在其他地方是根本看不到的!藏区的白塔塔顶造型各异,只有梅里雪山地区的白塔塔尖是日月神符!香格里拉的英文为“shangri-la”,发音来源于藏族方言,意为“心中的日月”,这正是香格里拉的标志所在啊!其他的雪山从未发现过这类日月同辉的自然奇观,其他地方的白塔和法器也没有出现过日月神符。
一个标志:香格里拉的标志——卡瓦格博峰及卡拉卡尔
第一大证据:香格里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就是卡瓦博格日月奇观;
第二大证据:香格里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就是迪庆地区的日月法器;
第三大证据:香格里拉意思是“心中的日月”,就是迪庆地区的日月建筑;
这三大依据的第一次为迪庆就是香格里拉提供了关键性证据。一个标志三大证据分别是读音、照片、法器和白塔。分别代表了民族、自然和人文三大领域,具有充足的说服力!
我原来很好奇“心中的日月”这句话,这种词组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很少见,甚至不合情理。心中家园、心中的天堂、心中的圣地……比较合理常见,为什么要说“心中的日月”呢?原来很纳闷,现在有了这一系列发现,有了原来如此的释然:一定是香格里拉地区时常出现日月同辉的奇观,所以当地人把日月等同于家园,等同于圣地,所以才有了“心中的日月”这样的称呼!卡瓦格博峰为代表的梅里雪山不就是“香格里拉的标志”吗?!卡瓦格博峰不就是心中的日月、梦中的香格里拉吗?!

(香格里拉的标志——卡瓦博格峰)
我们原来宣传梅里雪山有四种角度:
第一种是神秘观,有的人认为梅里雪山没有广大的知名度,不适宜针对大众进行宣传,应该针对它造成的震惊世界的山难,并且它从未被征服的特点来宣传。所以它的目标消费群应该是喜欢探险和登山的人,要抓住这群人来做推广定位,在其神秘性上做文章,诉求“梅里雪山---神秘之旅”以吸引这群探险爱好者,同时限制大规模人群的进入,也有利于保护雪山;
第二种是宗教观,有的人认为应该突出梅里雪山位居藏传佛教八大神山之一的宗教色彩,及其纯洁无瑕的气质,用“世界的朝拜,你我的朝拜”、“靠近神灵---梅里雪山的召唤”和“人类灵魂的朝圣地”来定位梅里雪山;
第三种是哲学观,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梅里雪山不论从外形或精神内涵,不论从东方哲学还是西方哲学来看,都达到了美学上的最高境界,应该用“大美无言”和恩格斯说过的一句话“人类第一次丧失自己”来概括梅里雪山;
第四种是人类观,主张让梅里雪山成为全世界的心灵庇护所,用“世界平安---梅里雪山的祝福”来表达。
这是以前的做法,现在我想请大家先思考几个问题:
第一、梅里雪山在哪个方面可以成为世界第一?
第二、对梅里雪山来说,最有力的杠杆在哪里?
第三、梅里雪山可否占据一个制高点,带动一片,影响一个板块,拔出萝卜带出泥?”
以上四种定位我认为都缺乏足够的宣传力度和消费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