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创新与战略管理
1400 1
2010-12-18
1.问题的提出
以期望效用值理论为基础的理性决策模型已经在管理、经济和工程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和纵深发展。这些模型用以帮助决策者对各种决策方案做出系统而合乎逻辑的评价,按照规范方式确定各方案后果出现的概率及其在决策者心目中的优先度,并对方案的概率和优先度的各种组合在符合一致性的条件下进行排序和择优。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一批心理学家参与了决策行为的研究,他们从实证的角度去对比规范的理性决策模型和人们实际的决策行为,并不断地发现这些模型在运用中显示出的各种偏差,即使模型中最关键的因素也是这样[14]。例如,人们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对事件的概率抱有清晰的概念,连某一事件的各种状态发生概率之和等于1这个最简单的要求也难以保证。这就是著名的Ellsberg悖论[5]
所谓Ellsberg悖论讲的是这样一个事实:两个各装有100个小球的盒子,其中一个盒子装50个白球50个黑球,称为风险盒子R;另一个盒子也装有白球和黑球,但不知道黑白球的具体数目,称为不确定盒子A。现在设一个赌局:从盒子里抓一个球,如果是白球,赢;否则输。你是选择从R中抓球,还是从A中抓球呢?大部分人是不确定厌恶型的,即从R中摸球,这意味着A中白球的概率P(白球|A<0.5;但是如果将赢球换成黑的,则意味着P(黑球|A<0.5,这时P(白球|A+P(黑球|A<1
有些场合,例如对企业管理层以及操作层的决策等,应用规范模型很有效,但多数高层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包括审计师、会计师、企业经理等人却往往对规范模型的结果持保留态度。
简单说来,理性决策的规范模型在应用中出现一些和实际行为相悖的现象,给人们带来许多启示。决策科学研究,一方面沿着理性决策的轨道发展,这包括对现有的期望效用值理论的改进,也包括探索新的理性决策模型;另一方面则朝着行为决策理论的轨道发展,即研究人们的实际决策行为的机理。本文提出理性决策在应用中与实际决策行为相悖的一种现象——浪费效应。
2.
浪费效应

设某JIT企业接收一批订单,需要购进一批原材料,假定原材料剩余后,不能用于其他产品生产。现在企业已经购进了一批原材料,假定这批原材料与实际所需原材料相当,并且生产产品交付后,能够获得价值为A的利润。因为预先不能准确估计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为保险起见,会考虑增加原材料的购入量,设这部分增加的原材料价值为i元。如果生产过程中,原材料足够,则将损失i元。如果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原材料短缺则损失B元,其中 。企业管理者面临两种事态体,企业生产成本的两种选择,即增加原材料购进情况下的 和不增加原材料情况下的 ,需做出选择。其中, 为原材料发生短缺的概率。
该企业在 的条件下,对于20万元的原材料短缺损失额,增加原材料购入所需的成本为5000元的情况,也会增加原材料的购入。这样,在预先支付增加的原材料成本5000元,即为浪费成本。而这种浪费,是在预知的情况下,企业的“自愿”浪费。这是与合理性决策相悖的,所以,本人称之为浪费效应。
这种浪费效应不仅体现在决策初期,而且在生产过程的决策中,也会发生浪费效应。这主要表现在,由于先期增加了原材料的购入,随着生产过程的逐渐深入,原材料的过剩将越来越多被印证,这样,在生产者心里就产生了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会消耗掉原本不需要的原材料,形成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由此,浪费效应是指决策者为了求得安全,在决策过程中“自愿”耗用多于所需资源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还表现在决策后续过程中的“自愿”浪费。
解决浪费效应的办法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尽量使增加的资源使用量越烧越好。对于上面的例子来说,就是使增加原材料购入所需的成本最小。
3. 结论
本文通过事态体的比较,揭示了管理决策中,实际决策行为与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相悖的一种现象——浪费效应。浪费效应主要表现为决策者为了求得安全,在决策过程中“自愿”耗用多于所需资源的一种现象,并且在决策后续过程中的还会“自愿”浪费。这种浪费效应虽然与理性期望效用理论相悖,但这种对传统模型偏离的非理性是有章可循和可预料的,因而,人们的经济行为不符合严格的理论假设也不是随意或错误的。解决浪费效应的办法是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尽量使增加的资源使用量越少越好。

参考文献
[1] 李怀祖.决策理论导引[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3.
[2] 邱菀华. 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3] 张所地,李怀祖. 管理研究问题确定的准则及过程[J].科学学研究,1997,15(4):63-67.
[4] 龚云雷. 期望效用理论的确定性等价方法[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4:32-43
[5] Ellsberg D. Risk, ambiguity and the savage axioms.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961,75: 643—669.
[6]von Neumann,J.& Morgenstern,O.: Theory of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47.
[7]Herstein,I .N. & Milnor, J. An Axiomatic Approach to Measurable Utility Econometrica,1953,21,291-29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6 00:46:44
观点不错哦,管理中最忌讳内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