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58 3
2010-12-18
周小川首度承认外汇储备中有热钱 央行拒当替罪羊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22:1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货币“超发”有隐情
  自1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抛出“把热钱放进池子”的言论以来,媒体、学者甚至他的央行同事纷纷加入“池子猜想”游戏中,有人说池子是股市——那是股民的臆想;有人说是债市——这个池子太小了;有人说是货币政策工具——这个池子太抽象。
  12月15日,周小川揭开了“池子”的谜底: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答案。
  周小川的这句话如果反过来理解就是,央行首次承认:国家外汇储备中有一部分是热钱。
  货币“超发”是引发这轮物价上涨的罪魁祸首几乎是市场共识,然而,这个共识不一定正确,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货币研究者比较能接受周小川的解释:中国储蓄率较高;美国储蓄率低,中国的M2与美国的M2对比是不科学的。此外,学者呼吁只有解决货币政策独立性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货币超发问题。
  热钱亦是池中物
  瓜分外储缺常识
  误导中国30年的一个词叫“出口创汇”,导致中国外汇持续增长,而央行为此长期买单。
  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9月外汇储备26483.03亿美元,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在周小川解密池子论谜底之前,记者发现无论是外管局官员还是央行官员,一般都不承认外汇储备中有热钱存在这个简单的事实。
  今年年初“两会”期间,外管局局长易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于中国的热钱有过以下表述,“关于热钱的定义,也是有很多争论。在一个资本完全开放的国家,以短期投机为目的而流进、流出的钱是热钱,而中国资本项下还没有完全实现可兑换,还没有完全开放,所以,中国的热钱在很多情况下往往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比如通过经常项目、FDI、个人等渠道流进来的。当然也有通过地下钱庄流进来的,所以在资本管制下的热钱和在资本完全可兑换情况下的热钱,实际上是很不一样的。”
  易纲的话与周小川的话并不矛盾,但是,周小川更直白地表明,热钱存在外汇储备中,易纲的意思是,热钱是披着合法的外衣,比如通过经常项目、FDI、个人等渠道流进来的。
  易纲并没有进一步解释,进来后这些钱到哪里去了,如何监管,能否监管。
  周小川直言不讳地点透了,“典型的池子是外汇储备,但是储备有不同的板块,这些板块也可以分成不同的池子,一些是保证进出口支付的;一些是为外资企业的分红预备的;一些则是为‘热钱’准备的,它们进来后央行100%对冲掉,总量上不要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从个体上我们并没有阻止它们赚点钱。”
  正如易纲所言,中国资本项下还没有完全实现可兑换,还没有完全开放,无论什么样形式的外汇进来,央行都要发行基础货币收购,这就是引发所谓的“货币超发”的最主要的原因。
  中国的外汇储备的实质是,外储是央行的负债,它不属于央行,而是属于进出口企业、外企甚至是热钱,中国的外储不是国有资产,那些主张将外储分掉的人缺乏起码的常识。
  央行拒当替罪羊
  吁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11月份的CPI同比增长5.1%,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
  于是,不少经济学家和学者将主要原因归咎于央行货币“超发”。
  周小川在同一场合表示,一方面,高储蓄国家和低储蓄国家的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不一样,中国是高储蓄国家,因此M2占GDP比重高。另一方面,在间接融资占比高的情况下,广义货币占GDP的比重就高,美国是典型的直接融资发达的国家,而中国间接融资比重大,因此拿中国的M2跟美国的比不太恰当。
  对此观点,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3.27,-0.01,-0.30%)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教授表示赞同。他同时表示,支持周小川关于完全对冲外贸顺差和热钱等来自外部因素的观点;对于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商业银行要配套信贷资金,央行无法对冲掉,这也是造成CPI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周小川也承认,必须正视近两年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而造成的货币供应量明显加大。2008年以来,央行采用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即“出拳要重,出手要快”,所有这些举措不可能没有超调,关键是这个周期一旦进入拐点时,要及时转变方向进行调整,使其不太过分,一方面达到成功抗击危机的目的,同时副作用又不太大。
  郭田勇认为,由于货币政策需要更大的独立性,在当前的情势下,央行和商业银行不得不配合财政管理部门为大量的项目进行配套,比如,去年信贷投放达到了9.6万亿的天量,今年无悬念地突破7.5万亿。央行有办法对冲来自贸易顺差、FDI和热钱;却根本没办法对冲来自内部的由商业银行信贷引发的货币超发。
  据郭田勇估算,11月来自贸易顺差、FDI和热钱大约有500亿—800亿美元,大约在3000亿元人民币,这与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冻结商业银行的额度大致相当。
  郭田勇认为,周小川可以完全对冲掉来自外部的外汇因素,没有办法解决内部的问题。完全对冲掉外汇,央行付出的成本也很大,他估计还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如果外贸顺差强劲和热钱流入迅猛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8 20:52:17
股市萎靡一月之谜:资金流入楼市车市银行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7日 22:11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10月暴涨11月暴跌,股市过山车行情令投资者异常纠结。截至12月16日收盘,沪综指收盘收报2898.14点,跌0.46%;深成指收报12795.68点,跌0.26%。根据“全景数据决策终端”的监测数据显示,当日A股市场合计净流出资金67.77亿元,一向被看好的有色、银行、机械板块抛压沉重。

  股市资金出现“搬家离场”决不仅仅是16日当天。根据大智慧超赢数据显示,12月6日至10日,两市资金净流出共131.45亿元;而11月29日至12月3日当周,大盘资金净流出215亿元,全周两市无一板块是资金净流入的。

  从股市中流出的资金流到了何处?一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流出的资金或许进入以下几个市场,一是楼市限购令即将到期,预期楼价仍会上涨的投资者抽出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中。而这一说法也得到了监管层的印证,银监会主席刘明康17日在出席《财经》年会上表示,明年仍会有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而造成房地产价格上升。二是流入车市。最近各地纷纷出台治堵方案,再加上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将取消的传闻,一部分投资者提前购车。三是银行不惜重金返点揽储也令资金加速从股市流出。

  银行揽储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储已渗透到普通居民的生活。

  9月中旬,家住望京的曲阿姨将多年的银行存款投到了股市。但从上周起,曲阿姨频频接到银行电话并承诺:60万元存款,按照千分之七先提成。曲阿姨大惑不解:银行难道自己花钱买存款?

  位于中关村(7.18,0.00,0.00%)内某大型网上商城的财务负责人也有这样的经历。他告诉记者,包括国有银行在内的银行都经常找他,以获得该公司庞大的存款,“感觉它们到年底现金流特别紧张。”

  “2000万,11月30日存一天,当日就可支付利息8万元。”这是北京某股份制银行支行信贷员给客户的承诺,利率达千分之四。

  “这不夸张,现在平均水平都在千分之五,1000万元存款当天给5万,过了月底存款还可以提走,相当于变相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另一位股份制银行人士如是表示。

  记者了解到,揽储实际上一直存在,只不过现在的返佣利率水涨船高,从年中的千分至三升至了千分之五,“有的银行高的时候可以达到千分之七甚至千分之八。”上述人士表示。

  借道理财产品拉存款,也是银行的惯用做法。对于银行而言,发行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募集到资金,一般可以计入总行存款指标。数据显示,11月份各商业银行共发行1019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幅达53%,同比增幅45.8%。而短期理财产品更是受到了各大银行的追捧,各家银行纷纷推出了期限为3个月、6个月等期限的理财产品。

  “短期理财产品流动性高,收益率远高于现在活期存款0.36%的利率,客户当然容易接受。”上述股份制银行人士说明,“为了75%贷存比红线,银行通过理财产品的发放,增加了账面资金,提高新增存款额度,也可以在年末完成存贷比指标。”

  在记者调查中发现,除了借道理财产品,“存抵贷”业务也成为银行吸收存款的另一途径。“存抵贷”是指将贷款人的还款账户和存款账户关联起来,只要活期存款超过5万元,银行就会把超出部分按一定比例将其视作提前还贷,节省的贷款利息作为理财收益返还到客户账上。

  贷存比回归压力

  “年底压力确实很大,一方面要冲刺年底考核指标,另一方面也要为明年的贷款投放做准备。”但矛盾是,今年7月银监会曾提出警示,严禁各种形式的拉存款行为,绝对不允许去触碰红线。

  一方面政策监管强硬,另一方面岁末考核面临重重压力,银行无奈之下仍然选择了变相优惠返现来“曲线吸储“。

  但银行真的很“差钱”吗?面对11月创新高的CPI指数,“钱放哪里都行,但不能放银行”的说法不胫而走。对于存款大降的原因,最多的解释是股市高涨导致存款搬家,而10月股市的一轮行情也使得银行储蓄有了一个好去处。

  这的确是一个重要原因,10月A股走出一轮上涨行情,上证综指从不到2700点涨至接近3000点,涨幅约12%。当月,新增证券保证金存款达到约6000亿元。据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的数据显示,10月股市新开户数达到117.3万户,新增基金开户数为21.9万户。

  与之对比的是,央行发布的10月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仅增加1769亿元,同比减少11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竟然减少7003亿元。这是此前从未有过的降幅。

  同时居民储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即在4月、7月和10月下降,而这恰好与商业银行为了拉存款而发行的理财产品周期相吻合。这样就出现了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季末到期成为储蓄存款,季初再次购买理财产品、存款下降的局面。

  事实也是,商业银行正承受着越来越大的现金流压力。“有些银行甚至不惜成本也要拿到国库定存来降低存贷比。”一家股份银行计财部交易员说。

  表面看来,居民储蓄季节性变化的原因是实际负利率和通胀预期,其背后的根源则是监管指标不合理的负面激励机制。

  一位国有银行贷后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感叹,现在所用的监管指标,会导致银行尽管没有好客户,也要在年底先把贷款规模占上,把存款规模做高,只有存贷款规模做上去,来年才可能有更充足的新增贷款规模,如此下去,“存款搬家总也杜绝不了。”

  楼市车市或倒逼存款流失

  在高通胀条件下,除了股市,资本流入的另一大市场非楼市莫属,在此背景下,“资金搬家”持续上演,而这就更凸显了银行揽储的困难重重,银行资金充裕性更是捉襟见肘。

  根据央行15日上午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更多投资”首次取代“更多储蓄”,成为居民第一选择。

  同时在各主要投资方式中,“房地产投资”以26.1%的相对高值继续成为居民投资首选,对未来房价,43.3%的居民持上涨预期,比上季度再次上升6.8个百分点,接近于2009年四季度的最高点。

  事实上,从今年“史上最严厉的楼市调控政策”出台以来,在经历了长达数百日的观望、僵持、对峙后,面对多个城市的限购政策将于12月31日到期的事实,以北京为例,“房价不但没降反而还有增长的趋势”,市场人士发出这样的结论。而不仅北京,多地楼市都出现了量价止跌回升的现象。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1月数据显示,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增长0.1个百分点。北京房价环比上涨0.2%,和10月相比,涨幅也有0.1个百分点的提升。

  成交量方面,10月、11月二手房住宅的成交量为30967套,根据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12月上半月北京期房住宅合计成交为6691套,环比11月上半月的5752套上涨了16.3%。

  资金分流的另一渠道就是车市。随着各地治堵方案的频频出台、购置税优惠政策到期取消的传闻,原就属销售旺季的岁末车市再增热度。以北京为例,12月的第一周就增加2.1万辆机动车,日均注册机动车3000辆,这一增长速度,超过前三季度和去年同期日均增量一倍。

  “12月份出现了新的市场高峰。”位于北三环附近别克4S店内一位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车船税来年看涨的预期、购置税优惠的政策明年或将停止消息的频传,这都会形成2011年一季度消费的提前释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8 21:24:55
货币政策完全失败,周某人是要拿热钱当替罪羊

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如此长时期维持负利率却不制造通胀?周某人为了满足既得利益集团的无尽贪欲大肆劫贫济富,还要推卸责任,真是wc之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9 14:45:17
周媒人的 话 现在是不怎么敢相信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