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弘芯继上周被曝由国有资本接管后,近日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得知,其股东信息再次发生变更,由此前新成立的武汉光量蓝图和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变更为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开信息显示,武汉新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11月6日,注册资本为18亿元,由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ZF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全资控股。
在此次工商变更中最引人瞩目的,就是武汉弘芯高层人员大换血,原有团队全盘退出。弘芯法人由李雪艳变更为李涛,莫森、蒋尚义等董事会成员也由武汉新工科技的董事会成员接替。
[color=rgba(255, 255, 255, 0.5)]广告

此前《电子工程专辑》报道,去年年底才接任武汉弘芯半导体CEO一职一年的前台积电共同COO蒋尚义,在一封律师声明中表示,已于今年6月递交辞职申请并获得弘芯批准,7月返回硅谷居住,不再参与弘芯任何项目运营,弘芯也已不再向蒋尚义支付薪水。这一说法也在弘芯此次的工商变更中得到了印证。

据天眼查消息变更记录显示,11月18日,武汉弘芯发生6次工商变更,实缴资本由原来的0元变更为2亿元。而根据弘芯2019年年报,弘芯原股东之一的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曾在2018年2月7日实缴出资过2亿元,这2亿元究竟为何未被工商登记为弘芯的实缴资本,目前尚不得而知。

武汉弘芯巨大的资金缺口在2019年9月就已显现,当时弘芯因拖欠分包商武汉环宇基础建设的人民币4,100万元工程款而被告上法庭,弘芯公司帐户被冻结,二期价值人民币7,530万元的土地也因此被查封,这块被查封的土地此前也已经被弘芯用于抵押贷款。
据了解,目前弘芯还拖欠的工程款仍未结清,此次原团队全身而退后,原有债务问题如何解决,将是接下来多方关注的重点之一。另外,尚未完工的晶圆厂以及被抵押的光刻机又该何去何从,也是半导体产业的焦点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半导体产业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各地投资建厂热情高涨,但是一批制造项目面临烂尾停工。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教授魏少军在日前由ASPENCORE举办的全球CEO峰会上指出:“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火热有些过头,违背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律的盲目冲动值得警惕。”
10月20日,中国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也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国内投资集成电路的热情不断高涨,没经验、没技术、没人才的“三无企业”也投身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劣质产品的风险正在增加,因此国家将加强对国家资金获得者的要求和监管。要按照“主体集中、区域集聚”的发展原则,有序引导和规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秩序;抓紧出台配套措施;建立防范机制,降低集成电路重大项目投资风险;引导地方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的风险认识,按照‘谁支持、谁负责’原则,对造成重大损失或引发重大风险的,予以通报问责。
也就是说,若问责机制得到落实,再有像德科码(南京)半导体遭强制破产、湖南创芯停摆、陕西坤同爆雷(欠薪千万、拖欠货款,号称总投资30亿元半导体企业遭强制破产)等事件发生,项目责任人、高层以及支持项目的地方/个人也可能会被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