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643 4
2006-07-12

北大毕业生签署承诺不行贿受贿

文章来源:京华时报

发布日期:2006-07-03 12:20

  • 本报讯(记者肖锋)毕业离校之际,北大部分毕业生代表签下承诺,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行贿受贿。昨天,记者从北大了解到,北大首次组织对毕业生进行廉洁教育。

      据北大学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北大举办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座谈,30多名即将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活动,签署了承诺书,并向全国大学毕业生发出廉洁自律的倡议书。倡议书和《廉洁自律承诺书》均系北大学生自发组织起草。

      据介绍,这份承诺书将保存在学校,它不具备法律效力,只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一种自律形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12 10:01:00

北大不行贿受贿承诺书透露出无奈

董刚

在大学生即将毕业离校之际,北大举办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座谈,30多名即将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代表参加了活动,座谈会上签署了“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行贿受贿”承诺书,并向全国大学毕业生发出廉洁自律的倡议书。(6月30日《京华时报》)

在如今行贿受贿成办事的“敲门砖”,很多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今天,很有必要让大学生在走进社会之前做出不行贿受贿的承诺,虽然承诺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对承诺人来说意义各不相同,但是承诺总比不承诺好。不过,北大毕业生的承诺书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更多的透露出学校的无奈,让人觉得这是一种形式。

首先,学校把签署不行贿受贿承诺书的范围限定在即将赴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中,这说明了学校知道这些岗位容易出现行贿受贿,所以才给他们打“预防针”。可是其他专业毕业的学生呢,难道他们就不会行贿受贿吗,在目前这样一个大环境下,很少有不行贿受贿的岗位,就算生活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既然都是毕业生,就应该同样签署这样一个承诺书,这才显得学校教育上的公平。小氛围的签署让人觉得,之所以学校只让圈定范围内的学生签署不行贿受贿承诺书,不是基于学生的考虑,而是为了学校的声誉,因为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工作的毕业生一旦因为行贿受贿而“出事”,影响将是很大的,势必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因此才有这样的圈定。

其次,学校也认为承诺书并不具有法律效力,只是留在学校存档,而存档的目的还是为了今后证明自己,一旦自己的学生因为行贿受贿而受到法办,学校可以拿出承诺书来表明学校已经尽到了职责。或许以上只是一种猜测,但是却是实际存在的,根除行贿受贿这类丑恶现象是国家的决心,不管是普通高校还是名校,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要多为学生、国家考虑,而不应该只考虑己校的名誉,那样的话就显得太无奈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12 10:02:1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10:04:00

不行贿受贿?北大这出戏让人恶心!


看到这条新闻,我先想到的是应该分辨一下,它是不是假新闻,是不是愚人节新闻。

经分析,报道属实。这不愧是《北京娱乐信报》的报道,消息的确富有娱乐性:北大2006届毕业典礼毕业生签署承诺书不行贿受贿。

不仅如此,对这做法还意图作为首创的先进经验向全国推广,“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XXX同学代表毕业生宣读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致全国2006届毕业大学生的倡议书》”。

报道指出:“将廉洁教育作为欢送毕业生的一种形式在北大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一句说的好极了。毕业生“签署承诺不行贿受贿”的文件,是首次,是一种廉洁教育的“形式”--它仅仅是“形式”。

即便是“形式”,如果它和相关的实质内容相符相称,也好,但这却是个虚伪、愚蠢而张扬的“形式”。

不行贿受贿,本不是美德,这本应是担任社会公职的人的生活常态。反之,行贿受贿是犯罪。北大要学生签署的,实际上也算个“不犯罪”承诺书。北大校方代行学生工作单位纪检、监察的职能,看起来为学生想的很长远。可是,就凭这一套小伎俩就能让人廉洁、高尚的话,北大和所有教育机构存在的价值就得重新评估了。

毕业生签署不行贿受贿的承诺书如果有效,那么我们再提前一步、提前几步好了。如果签署承诺能保廉洁,“签署”的办法可就威力无比了,一签署就可以一了百了地解决所有德行方面的问题。在下深受北大启发,在此我郑重建议:北大经验要推广到幼儿园,各位小朋友应该签署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的保证书。

谁都明白,这个毕业生的承诺完全无效,校方和学生明知是在“演戏”。特别可悲之处在于:这出戏由号称中国著名学府的北大演出;编剧和演员都由号称中国精英的人士担任;他们还把这种低级的丑剧当正剧向中国人炫耀。

毕业生不是神,北大的毕业生也不是神。这一批北大毕业生进入社会,有了行使公权、公务的机会后,能不能做到不行贿受贿,看看领导毕业生的“更精英人士”就知道,看看平时教育学生、要求学生的师长就知道。现在的情况是,个人即使洁身自爱,到了“酱缸”,再高尚都不能自拔。行贿受贿的形势比人强,不仅比大学毕业生强,也比大干部大部门强。制度不变,公务参与者永远都是腐败者。

北大出此昏招,也是被大背景所规定。行贿受贿成为时尚,可只要是作为人在社会混,按理说是一定要“反腐败”的,但在反行贿受贿方面实在是没招可出了,大家心照不宣,只好编演新戏,以示“积极行动中”。这样的“承诺戏”,是所謂的精英们用郑重的“签署形式”戏弄承诺,它让中国社会已经不多的诚信,流失、再流失。

来源:南方日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10:12:00

廉洁教育 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6月28日,北京大学办公楼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2006届毕业生廉洁教育座谈会正在热烈地举行着。

  “廉洁教育不是一种约束,而是一种道德规劝。杜绝腐败根本的要从自我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即将到银监会海南分局工作的经济学院毕业生陈玉冬在发言中说。

  “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培养自重自律的廉洁意识,锻造风清气正的道德品格,坚定报效祖国的事业追求。”来自国际关系学院的李慧芬同学代表毕业生宣读了《廉洁自律爱岗敬业――致全国2006届毕业大学生的倡议书》。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的30多名大学生还率先签订了廉洁自律承诺书,决心“把承诺化为行动,在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实现自己的事业追求”。

  将廉洁教育作为欢送毕业生的一种形式,在北大历史上尚属首次。5月中旬,北大党委发布了《关于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廉洁教育活动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北大廉洁教育工作的全面展开。“廉洁教育是北大实施的‘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里所体现的文明是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所体现的健康是思想健康。”北大党委副书记张彦说。如果把 “文明生活、健康成才”活动比作一盏闪亮的明灯,那么廉洁教育便是其中跳跃的火苗,它和其它一系列活动一起照亮着北大学子的大学生活。

  北大“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始于2004年3月。据北大学工部副部长查晶介绍活动在三个层面上展开:首先是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为学生生活成长提供基本前提;其次是树立良好的生活态度、合理安排求学计划,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第三是培养文明的生活方式、塑造昂扬的精神风貌,促进学生成才。最近,在2004―2005年北京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评选中,北京大学“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荣获一等奖。

  “我相信我能飞。”在听了精神卫生研究所唐登华教授的讲座“拜读人生,自由空间”之后,程华兴奋地写道。而在此前,他和他的同学们形容自己是“沾满露水的蝴蝶”。

  “贴近同学生活关注同学思想满足同学需要”是“文明生活、健康成才”主题教育活动的原则。师生们普遍认为活动不是自上而下的说教而是心贴心的帮助,深深感染着新一代北大学子,它已经开展两年多,并将持续开展下去。全校95%的同学直接或间接参与了这一活动,90%的同学认为活动“非常有必要”或“有必要”。

《人民日报》 (2006-07-06 第13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12 18:26:00

这不是要自寻死路吗?

幸亏不具有法律效力!

做做戏而已,我才不相信北大学生能有这么蠢。

受不受贿,行不行贿,要看成本收益,本小利大就会以身试法,这一点上,北大毕业生和为人民服务的政客没什么两样,永远是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